正文 第41章 世間的人情關係(3 / 3)

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趙普做到了使宋太祖反觀自身,從而使他真正領會了其中的利害,感受到了潛在的權力危機。

(三)指陳先言明其心

領導在看待和處理問題時,出於種種原因,有時也會有不明之舉,容易導致工作的失誤或者因小失大危及全局。此時,正是下屬表忠心、獻良謀、取得領導信任的最佳時機,下屬萬萬不可錯過。寥寥數語,就可能使領導迷途知返,並將你視為忠臣、知己,在內心的功勞簿上為你記上一筆。

秘書小王就有過這樣的一次經曆。

有一次,局裏召集各科室的負責人開會,準備安排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在會議開始的彙報工作中,有一位科長工作責任心不強,把幾項交辦的工作沒做好,還捅了漏子,結果引得局長很情緒化,發了不少的脾氣,使會議氣氛十分緊張。秘書小王目睹此景,便建議休會,先休息十分鍾。在休息的間歇,秘書小王遞了一個紙條給局長,上麵寫道:“劉局長,會前你曾說過,這個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布置工作,動員幹部,剛才的會議氣氛有點兒緊張,不利於這次會議的順利進行。有些問題似應專門開會或會後再解決。”

當複會後,小王發現劉局長已恢複了正常,並把會議引導到了正常的議程上,最後,會議比較圓滿地結束了。’

會後,當隻剩下兩個人的時候,劉局長笑著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說:“小王啊,多謝你的‘清涼劑’呀!”

以後,小王與劉局長結成了非常好的工作友誼,小王也越來越受局長的賞識了。

自然,“自相矛盾”的勸說術有其很強的說服力,但它也是“雙刃劍”,用不好也會自傷其身,因此,下屬一定要注意。

第五,在娛樂中趁領導高興時提建議。

在娛樂中趁領導心情好時提建議,更容易為領導所接受。此時,你可采取潛移默化傳輸思想的方式,也可以運用借題發揮巧妙引申的方法,但要注意,一定不要使領導感到掃興。

現代心理學證明:人在情緒不佳、心情憂懼等低落狀態下較之平常,更容易悲觀失望,思維遲鈍且惰於思考,情感波動大並易產生過激行為。這說明,人是一種有著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動物,其思維特征要受到某種心理狀態的影響。因此,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我們也要注意對方的情感變化,趨利避害,從而占據某種心理方麵的優勢和主動,防止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消極傷害。

領導也是人,也無法擺脫上述思維規律的影響,這就提醒我們,一定不要在領導情緒不佳時進言;同時,也啟示我們,在領導心緒高漲、比較興奮時提出建議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整個二次大戰期間,斯大林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軍事天才朱可夫,一個則是蘇軍大本營的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

眾所周知,斯大林在晚年逐漸變得獨裁,“唯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能允許世界上有人比他高明,更難以接受下屬的不同意見。在二戰期間,斯大林的這種過分的“自我尊嚴”感曾使紅軍大吃苦頭,遭到了本可避免的巨大損失和重創。一度提出正確建議的朱可夫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趕出了大本營。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華西列夫斯基,他往往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覺中采納他的正確的作戰計劃,從而發揮著傑出的作用。

華西列夫斯基的進言妙招之一,便是潛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響。在斯大林的辦公室裏,華西列夫斯基喜歡同斯大林談天說地的“閑聊”,並且往往還會“不經意”地“順便”說說軍事問題,既非鄭重其事地大談特談,講的內容也不是頭頭是道。但奇妙的是,等華西列夫斯基走後,斯大林往往會想到一個好計劃。過不了多久,斯大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宣布這一計劃。於是大家都紛紛稱讚斯大林的深謀遠慮,但隻有斯大林和華西列夫斯基心裏最清楚,誰是真正的發起者,誰是真正的思想來源。

正是在這些閑聊中,華西列夫斯基用自己的思想啟發了斯大林的思想,以致於連斯大林本人也認為這些好主意正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但不管怎樣,從效果上看,華西列夫斯基達到了他的目的,使他的建議能夠被斯大林所采納,並成為斯大林最為倚重的人之一。

在娛樂中,領導心情比較高興,情緒較為放鬆,更容易接受下屬的一些建議。但是如果不能細察當時的情形,不能選擇有利的進言時機,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招致領導的不快。

畢竟領導是來娛樂的,可能對於許多領導來說,這是難得的放鬆,他們並不想有人在這時候打攪他難能可貴的片刻興致,更不想去談什麼工作。如果下屬不懂審時度勢、察言觀色,在領導玩興正濃時去請示工作或提出建議,無疑會使領導感到不快,在這種情形下,又怎麼能夠說服領導呢?

比如,一位領導正在與別人下棋,想著走哪一步,如何才能置對方於死地,此時你插上幾句工作上的事,領導一說話,一走神,結果忘走了一步棋或者沒看清對方的動向,丟了子,他怎麼會高興呢?即使是剛才處於優勢,心情正好,此時也會大為掃興,心生不快,很可能他就會視你的建議為出氣筒,大加撻伐,或者根本就對你和你的建議不願理睬。

因此,此時你最好的選擇便是入到領導的娛樂活動中去,為領導助興或幫助領導盡快取勝,使他的興致得到滿足。而且,在這一過程中,由於你和領導共同創造並分享了快樂,也容易使他接受你,為談話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所以,我對你的勸告是,在娛樂中,要為領導助興而一定不要讓領導掃興,而其關鍵又在於掌握好合適的時機。當領導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卻又餘興未消時,你就不妨從娛樂說起,開始你們的對話,並逐漸引申到你所要談到的正題,提出你的建議來。有理由相信,有前麵良好的心緒作基礎,領導一定會認真考慮你的意見的。

三、機會就像身邊的魚

對於下屬來說,機會就像身邊的魚,稍縱即逝。隻有深得領導賞識者,才會滿載而歸。

如何得到領導的賞識呢?

(一)多與領導接觸,加強溝通,增進了解

得到領導的賞識,成為領導的知心人,需要多與領導交往。接觸領導需要足夠的勇氣,需要舉止自然。路是人走出來的,事在人為,接近領導的渠道要積極創造,感情投資事半功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包含這樣一個道理:接觸一個人或一類人多了,就有被同化的可能。與領導相處也是這樣,領導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風格和方法,他比較欣賞和重用的人大多是與自己的套路相同的人,這樣的下屬“好使喚”,什麼事情“一點就靈”,不用翻來覆去地交代。要想達到這種境界,下屬必須多在領導周圍出現,加強溝通,增進了解。

工作中有“領導脫離群眾”的弊病,常在報端或文章書本中受到批判,但同時也存在“下屬脫離領導”的弊病,我們在這裏確實應該彌補一下各種傳媒對此保持沉默而缺少的批評,脫離領導實在不應該。

觀察一下周圍,脫離領導、與領導接觸少、缺乏溝通的人大致有如下幾種類型:一、恃才自傲,自以為是,不願與領導溝通,自覺沒有領導也行的人;二、老實正直,怕與領導接觸多了引起“嫌疑”和“閑話”的人,這些人往往得不到領導的賞識而懷才不遇;三、層次很低,處於“一線”,拘泥於具體事務和簡單勞動的技術型下屬,缺乏與領導接觸的機會;四、水平較低,擔當重任的機會少,領導不常拉到身邊安排任務的人。

從功利的層麵上講,脫離領導、和領導接觸少、溝通少的人由於遠離領導的視野而喪失了擔當重任的機會,喪失了表現才能的機會,喪失了“效力”的機會,給自己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評職稱、晉級升遷、分福利時自然不為領導重視,往往吃虧。這可以說是一種不為自己的前程和發展負責的態度和行為。

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思想濃厚的國家,與領導接觸過多是官場的一大“忌諱”,長期以來成為束縛人們思想和進步的一種教條,與領導交往多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說成拍馬溜須,甚至叫做“狗腿子”。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正直能幹的人由於脫離領導而耽誤了自己的遠大前程,而一些能力雖不強但善於“走上層路線”的人卻仕途坦蕩、春風得意。所以說,這種思想和顧慮實在對自己的發展不利,無疑是把機會讓給別人,把不幸留給自己。

怎樣與領導增加接觸,增進了解呢?

第一,需要有足夠的勇氣。

這種勇氣應該使你既要敢於與領導平等相處,平等交流工作意見,又能使你排除障礙,抵禦來自同事的愚蠢的誹議。

某單位在一個節日舉辦慶祝宴會時,其他酒桌坐得滿滿騰騰,惟獨局長坐的那張桌子冷冷清清就他一個人,儼然“孤家寡人”。此時進來兩個年輕小夥子,局長向他倆招呼過來坐在一起,其中一個環顧了一下四周後莫名其妙地笑了笑,扭頭便坐到其他桌上去了,另一個猶豫了一下還是陪著局長坐在一起。局長很不自在地搖了搖頭歎息道:“連與我一起吃飯都不敢,還想成什麼大事情。”

這是筆者的親自見聞,局長那句發人深省的話迄今還回蕩在耳邊。沒有足夠的勇氣,的確如那位局長所言,也就成就不了什麼大事情。

第二,接觸領導要自然。

許多人在領導麵前心理素質不過硬,膽怯畏懼,縮手縮腳,言談舉止不自然,由於過度緊張,還常常弄巧成拙,這樣的“交往”效果很差,甚至給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

輕鬆自然的心理和行為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良好表現,領導既不是“神”,也不是“仙”,究竟有什麼可怕的呢?一個小姐在向領導彙報工作時臉總是紅紅的、聲音發顫、不敢抬頭觀察領導的眼神,一緊張還把手中的卡片撒得滿地都是,這簡直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後來,領導為了減輕這位小姐發怵的痛苦,給她調換了不需要經常彙報的工作。

第三,創造接觸機會,爭取領導。

要想全麵地了解領導,必須有各種各樣的機會。這些機會就是“投資”。工作中多請教、多彙報、多討論,是“工作投資”;8小時之外更需要增加“感情投資”,我們這裏著重談談感情投資。

人既是理性的生靈,也是感性的生靈,中國領導群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重視感情聯絡。“任人惟親”雖不是一種好的用人機製,但由於各種原因要想在短期內破除也是不可能的。親屬、親信、秘書、司機、老同學、老戰友、老鄉、老部下等與領導感情較深的人也往往是重用的對象。因此,有人總結經驗說,“功夫要投到工作之外”。

感情投資的渠道很多,條條大路通羅馬,哪一種渠道都可以加深與領導的感情。渠道越多,全方位投資就會越有效,與領導的關係就會越好。這些渠道如:

加強與領導家屬的聯係,不失時機去拜訪;生活上關心、體貼領導;

通過打牌、下棋、打球、跳舞等增加接觸;與領導聊天;工作中講義氣,與領導患難與共等。

第四,注意照顧同事的情緒。

某某與領導接觸過多,領導經常交辦任務,其他同事肯定會產生嫉妒,心裏不舒服,嘴上也就不老實,各種誹謗隨之而來,背後議論者有之,當麵譏諷者有之。這就需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勇氣麵對這一切,同時更需要在爭取到領導賞識的同時,與群眾打成一片,打好群眾基礎。“上層路線”與“下層路線”都搞好,在群眾中結交幾個“鐵哥兒們”,多幾個知心人,都可以增強抵禦各種誹謗和嫉妒的力量。

(二)善於表現,把自己的優點推銷給領導

能幹不如會表現。領導喜歡勤快、幹淨利索;下屬應善於看眼色行事;在公共場合表現自己,讓大家心服口服;表現出的優點要符合領導的胃口。

樹各有高低,人各有長短。領導欣賞的是下屬的優點和長處,而不會是下屬的缺點和短處。不少人的確或能說會道,或埋頭苦幹,但領導卻並不認為他們怎麼樣,原因就在於這些人不善於表現,不會表現自己,沒有掌握表現的學問。

孫威是元太祖手下很有能力又會表現的大臣。孫威擅長造鎧甲,為了引起元太祖的重視,他把自己製造的蹄筋翎根鎧甲獻上去,元太祖鐵木真親自射擊這套鎧甲,竟然沒能穿透。太祖非常高興,賜給孫威蒙古名也可兀蘭,讓他佩有金符,授給他順天、安平、懷都、河南、平陽諸路工匠都總管的職官。孫威隨元太祖攻戰,表現很勇敢,總是冒著箭石攻擊奮戰,一馬當先。太祖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愛將心切,慰勞孫威說:“你即使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難道也不為我的鎧甲頭盔考慮嗎?”並問手下穿著孫威製造的甲盔的人道:“你們知道我最愛的是什麼嗎?”將軍們的回答都不能使他滿意。元太祖最後說:“能夠保護你們而為我國殺敵立功的,不就是孫威製造的鎧甲嗎?而你們都沒說到點子上,是為什麼呢?”為表示對孫威的喜愛,把自己的錦袍賞賜給了他。

善於表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既顯示出自己的專長,又體現出自己的處世能力和聰明。哪個領導不喜歡既能幹事,又“會來事”的下屬呢?孫威就以自己的一技之長,加上自己的勇敢贏得了元太祖的賞識。如果他僅僅會製造鎧甲;懂得造甲技術,而不自薦給元太祖,那麼他造的鎧甲的作用就可能不被人們認識,其應用也得不到推廣,孫威也隻能做個默默無聞的人。可見,善於表現至關重要。

(3)抓住關鍵時刻解決一些難題,展示才能

在一些重要的關頭,領導也會遇到一些難題,如果在此關鍵時刻,其它同事都束手無策的時候,你卻挺身而出,使問題迎刃而解,那麼,不僅你的同事會佩服你,你的領導會更高看你一等。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人受到諸如“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埋怨,這樣的下屬同樣不會受領導的喜歡,像“砸鍋”類的事情比比皆是。

馬謖是諸葛亮手下的大將,屢立戰功,也算是一位功臣,然而卻留下了大意失街亭的遺憾。司馬懿出兵進攻街亭這個咽喉要塞,為諸將提供一個表現才能的好機會,馬謖也瞅準了這個關鍵時刻主動請求把守街亭。諸葛亮深知街亭的戰略意義重大,提醒道:“街亭雖小,幹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休矣。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馬謖立功心切,立下軍令狀,但他的想法並未如願。街亭失守?打亂了諸葛亮出岐山的計劃,馬謖不僅沒能立功,還喪失了卿卿性命,而同去的趙雲、鄧芝卻表現甚好,沒有損兵折將,還保證了軍資什物的安全,深得孔明的喜歡。孔明親自率領諸將出迎,見到趙雲說:“是吾不識賢愚,以致如此!各處兵將敗損,惟子龍不折一人一騎,何也?”鄧芝回答說:“某引兵先行,子龍獨自斷後,斬將立功,敵人驚怕,因此軍資什物,不曾遺棄。”孔明誇獎道:“真將軍也!”還賞賜趙雲50斤金子,取絹一萬匹賞給趙雲的部卒。趙雲推辭不受,孔明更是倍加欽敬,歎道:“先帝在日,常稱子龍之德,今果如此!”

同樣的關頭,同樣的機遇,馬謖把事情辦砸了,趙雲和鄧芝卻把事情辦得很好,一個傷了孔明的心,一個贏得了孔明的賞識和敬佩,所以,關鍵時刻表現自己有很多經驗值得總結。

關鍵時刻的難題最能考驗人。有的下屬確實有才能,但害怕困難,不敢在緊要關頭站出來,自己的才能也不會被人發現。毛遂在這方麵可以說是我們的老師。毛遂自薦隨平原君到楚國談判合作的軍國大事,平原君與楚王談了大半天也沒結果,主要是楚王有些顧慮,決意不下。眼看談判要以失敗告終,隨行的其他19個人都一致動員毛遂上,考驗他的時候來了。毛遂鼓足勇氣,按劍而上,問平原君:“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得知毛遂是平原君的幕僚後大怒道:“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受辱但毫不含糊,提劍逼近楚王,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楚王,平原君出使楚國的大功告成。這一出使楚國,使平原君認識了毛遂的價值,讚歎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疆於百萬之理由”,後來把毛遂作為上客看待。毛遂固然有才,但在這裏健表現出了很大的勇氣,可以說是智勇雙全才獲得了成功。有智無勇或有勇無謀均不能成功。培根先生曾說過一段與此關聯的話為證:“如果問:在政治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是:第一,大膽,第二,大膽,第三,還是大膽。同樣,如果要問:在關鍵時刻獲得領導賞識的東西是什麼?那麼回答是:第一,勇氣;第二,勇氣;第三,還是勇氣。”

善於把握關鍵時刻獲得領導的信任和重視,一方麵要善於發現某些關鍵時刻,另一方麵也要善於把某些時刻變為關鍵時刻,善於創造關鍵時刻。一般而言,關鍵時刻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第一,上級派下屬難度較大而且影響較大的任務時,做好這樣的工作對領導而言至關緊要,下屬應當全力以赴,協助領導圓滿完成任務,不可袖手旁觀。

第二,其他同事忙於某些事情,人手不足但事情卻很多時,也要多承擔任務,井井有條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幹得相當出色,領導自然會看在眼裏,喜在心頭,所以不要推卸責任。

第三,遇到意外的突發事件,領導與大多數同事都拿不出辦法時,要冷靜、穩妥地出謀劃策,把問題解決好,表現你的超群的才幹。

第四,假如你剛剛到某單位工作或調來一位新領導,抓住這個推銷自己的重要機會。

第五,領導陷入逆境時,如果你能在他最需要下屬的支持和幫助時,伸出你援助的手。雪中送炭千金難買,錦上添花一文不值,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對關鍵時刻的把握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有的下屬平時並不見得有什麼過人之處,但在一些領導非常關注的場合下,他卻表現得盡善盡美,受到領導的讚賞,不能不說他高明。

隻要你智勇雙全,又善於利用關鍵時刻表現自己,也就很容易得到領導的賞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