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思維模式導向(二)(1 / 2)

生活中處處潛藏著看似不可能的機變,關鍵是要習慣一種逆向思考的方法。有時需要我們超越的隻是小小的一步,這就像“哈桑借據法則”。

一位商人向哈桑借了2000元,並且寫了借據。在還錢的期限快到的時候,哈桑突然發現借據丟了,這使他焦急萬分,因為他知道,丟失了借據,向他借錢的人是會賴賬的。哈桑的朋友納斯列金知道此事後給哈桑一個建議:“給這位商人寫封信,並且要求他到時把借的2500元償還。”哈桑迷惑不解:“丟了借據,要他還2000元都成問題,又怎麼能讓他償還2500元呢?”盡管哈桑沒想通,但是照辦了。信寄出以後,哈桑很快收到了回信,借錢的商人在信上寫道:“我向你借的是2000元錢,怎麼變成2500元呢?你放心!到候一定償還。”

逆向思維作為一種方法論,具有明顯的工具意義,從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頃、音聲相和”之哲學思辨中不難悟出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細則,其中包括:

1.方位逆向法

方位逆向就是雙方完全交換,使對方處於己方原先位置的換位。它不僅僅是指物理空間,更是指一種對立抽象的本質。相輔相成的對立麵有:入——出、進——退、上——下、前——後、首——尾,等等。

戀愛中的男女時而甜甜蜜蜜、時而吵吵嚷嚷,而吵架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抱怨對方不為自己考慮,從來都不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學習方位逆向,首先就在於四個字:設身處地。在方位逆向的實際應用中,需要你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尤其是存在利益關係的“敵對方”的角度,看待事物分析本質。學習這一點,需要一顆真誠的心,更重要的是創新的智慧。

站在對立麵研究解決問題的方式,與對方轉換角度,是“一次逆向換位”。逆向換位思維還可以多次換位,甚至反複逆向換位。兩次以上的換位就屬於多次換位。

學習方位逆向,其次就是要學會“換位——再換位”。之所以要進行多次、反複的逆向換位,是因為我們必須考慮到“對立”的一方可能也在進行逆向換位思考,思考他人——作出反饋——再思考他人對於你的反饋會如何作出逆向的反饋——重新反饋……

這就是逆向換位思想的升級,是兌換為思想的終極把握。

在這樣的換位對抗中誰勝誰負,便要看誰在換位思考上勝一籌。

2.屬性逆向法

事物的屬性往往呈現多向位,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最終的結果會是天差地遠的。即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其性質也可以是多方麵的,並且是相互轉化的。就像錢鍾書說的“以酒解酒、以毒攻毒、豆燃豆萁、鷹羽射鷹”,包含著極大的矛盾性。例如:好——壞、大——小、強——弱、有——無、動——靜、多——寡、冷——熱、快——慢、增——減、生——死、出——入、始——末、水——火,等等。

某日,美洲草原失火,烈火借著風勢,無情地吞噬著草原上的一切。剛巧有一群遊客在草原旅遊,一見烈火撲來,便驚慌失措避之唯恐不及。此時幸有一位老獵人與之同行,他見情勢危急,便喊道:“為了大家都有救,現在聽我的。”老獵人動員大家拔掉麵前這片幹草,清出一塊空地。

這時熊熊烈火悄然逼近來勢洶洶,情況十分危險,但老獵人似胸有成竹。他讓大家站到空地的一邊,自己則站在靠大火的一邊。眼看烈火像遊龍一樣越來越近,便果斷在自己腳下放起火來。眨眼間在老獵人身邊升起了一道火牆,這道火牆同時向3個方向蔓延開去。此刻奇跡發生了,老獵人點燃的這道火牆並沒有順著風勢燒過來,而是迎著那邊的火燒過去。當兩堆火終於碰到一起時,火勢驟然減弱,然後漸漸熄滅。

遊客們脫離險境後紛紛向他請教以火滅火的道理,老獵人笑笑說:“今天草原失火,風雖然向著這邊刮來,但近火的地方氣流還是會向火焰那邊吹去的。我放這把火就是抓準時機借這股氣流向那邊撲去。這把火把附近的草木燒了,這樣那邊的火就再也燒不過來了。”

逆向思維總是能幫助我們在困難中找到出路。

3.因果逆向法

逆向思維中“倒因為果、倒果為因”的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有時,某種惡果在一定的條件下又可以反轉為有利因素,因果互依,因果互為影響,關鍵是如何進行逆向思考。

4.心理逆向法

當年土豆傳入法國時,法國農民並不願種,便有人出了一個怪招,在各地種植土豆的試驗田邊派全副武裝的士兵日夜把守。周圍的農民見此陣勢,認定地裏種的肯定是金貴之極的好東西。於是,他們時常乘機溜進試驗田,把偷回的土豆種在自家的地裏。漸漸地,土豆成為法國農民廣為種植的一種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