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購房買車,大事不糊塗(2)(1 / 3)

●提前還貸,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許多金融專家認為,我國有可能進入加息通道,這無疑會加重購房者的貸款負擔。同時,隨著公務員加薪之後,許多企業單位工資也紛紛上漲,加上年終歲尾的年終獎和分紅,使得眾多貸款買房者手中的閑散資金越來越多。把這些錢放在活期存折上的收益非常低,甚至抵不上購房的貸款利率。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目前上海、廣州等地出現了“還貸熱”,在眾多貸款買房的女性朋友們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還貸!

客觀地講,利率上調無疑會加女性朋友的月供負擔,這也是女性朋友提前還貸的根本原因所在。理財專家認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女性朋友可以參考以下方法提前還貸。

●一次性還清

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女性朋友可一次性還清貸款,這樣可以免交銀行利息。

●月供不變,縮短還款期限

如果手中的資金無法一次性還清貸款,可以先還一部分,然後保持月供水平不變,貸款期限相應縮短,也會節省不少利息。

●保持還款期限,減少月供

先還一部分貸款,之後保持貸款期限不變,月供水平減少,利息相應減少。

●同時減少月供和還款期限

先還一部分貸款,之後同時減少月供和還款期限,也可達到節省利息的目的。

●增加月供,縮短還款期限

先還一部分貸款,之後增加月供,縮短還款期限,利息也會相應減少。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女性朋友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小額度加息對家庭影響不會很大,提前還貸不必盲目。而對於有投資門道的女性朋友而言,更不必提前還貸。

提前還貸雖然可以省下還款利息,但是提前還貸後,資金的流動性減小,遇到有更好的投資渠道或者急需資金時,就會因缺少資金痛失良機。

另外,提前還貸並非任何女性朋友都適合。對於那些目前經濟條件比較好,且手頭的錢暫時沒有其他用途的女性朋友,提前還貸無疑會省下不少利息。但月收入相對較低,但收入穩定的女性,就比較適合較長年限的貸款,按部就班地還款,以保障正常的生活開支。

精明女人理財錦囊

加息,無疑會給貸款買房的女性朋友增加一些額外支出。精明女性不會改變金融政策的調整,但是隻要做到未雨綢繆,便從容應對“加息”帶來的危機。

投資房產的理財技巧

對於一個精明的現代女性而言,房屋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空間,目前,投資房產早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財手段。

與其他投資方式相比,房產投資可以實現雙贏的結果——在幫助女性朋友實現財務自由的同時實現財務安全,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小偷或強盜能夠偷走或搶走你的房子。

既然投資房產有這麼多的好處,那麼是不是簡單的買進買出就能賺取高額的利潤呢?答案是否定的。排除一些非人力因素及個人操作能力的影響,要想在房產投資過程中穩賺不賠,女性朋友需要掌握以下兩個理財技巧。

●保持消息靈通

姚女士購買了一套熱銷期房。由於消息靈通,她在最早開盤時就以3000元/平方米的低價買入,現在房價已經飆升到5500元/平方米,而且已經處於有市無價的階段,很多人爭相買進。對此,姚女士並沒有暗自竊喜,而是不斷搜集有關信息。一天,她聽說她的房產附近將要開通高架,照理說姚女士應該高興,因為交通更方便了,房價還可以上漲。但考慮到自己的房子正好臨街,而且處於三層,姚女士還是有點擔心。之後,她更加留意這一消息。幾天後消息傳來:自己的房子正好處於每天要吃不少汽車尾氣的位置。核實這一消息後,姚女士立刻行動——刊登廣告、找代理公司賣房子。這時候建高架橋的消息剛剛傳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具體的規劃。姚女士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優勢,將房子以6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賣給了一個十分想要這個小區地產的人,回籠了資金,開始了自己的下一輪投資。

●讓你的房子“靚”起來

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房子也隻有經過裝修之後,才能更好地體現其價值。對於沒有任何裝修的毛坯房,很多購房者往往是一走了之。同樣,扮靚你的房子會使買家更喜歡,從而使房子賣個好價錢。

思妍買房時,正值房價的高峰時期。當時她以35萬元人民幣買下了這套公寓房,朋友們都認為這套房子已經沒有什麼升值潛力。可是精明的思妍不這麼認為,她覺得隻要將房子進行改造,升值潛力還是很大的。隨後,思妍在屋頂上開辟了一個花園,種上了花草,安置了水池和假山;重新安裝了排水係統,設計了客廳和浴室;在臥室裏加裝了玻璃門,在起居室裏裝上了書架和壁櫥……再配上成套的高檔家電,房子好看多了。幾年之後,思妍以60萬元的價格把房子賣了出去,而這時還是房價低穀。

雖然投資房產是一種效益較高的理財手段,但是理財專家提醒女性朋友們不應盲目樂觀。由於房地產投資屬於“三高”投資,即一次性投入高、承擔的風險較高、相對收益也較高。如今,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日趨規範化,碰運氣或跟風式的房地產投資在將來肯定越來越行不通。所以,女性朋友們要想在房地產投資中有所斬獲,還需要投資者具備比較專業的知識來指導投資,下工夫了解房地產市場,學習房地產的基本知識,並時刻保持防範風險的清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