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人的意願與興趣,以及特點。例如,一般政府官員願意看同本國生產發展有關的設施,業務人員願意看與本身專業對口的項目,婦女願看婦、幼、社會福利設施;年老體弱者不宜安排長時間步行的項目,心髒病患者不宜登高,等等。一般來說,對身份高的代表團,可在其到達後,提出方案,共同商定。
(3)結合當地實際可能,選定某些參觀的項目。我國很多地區尚無接待外賓條件。因此,即使項目合適也需要了解當地能否接待。事前還要了解需否辦理旅行證等手續。如選擇一些有季節性的項目,還要考慮時令是否合適。此外,還要考慮參觀時間的長短,路途的遠近等。除專業考察,一般不要安排在路上花費幾個小時,而參觀隻需幾十分鍾的項目,即使內容豐富,也無必要。為客人一起安排幾個項目,還要考慮內容不同,搭配得當。對方提出的要求,在可能情況下盡量予以滿足,如果確有困難不能安排,可如實告知並作適當解釋。
2.安排布置
項目確定之後,應作出詳細計劃,包括先看什麼,後看什麼,中間是否休息,參觀前有無介紹,參觀前後是否座談,各參觀點之間距離遠近,徒步前往還是乘車前去,等等。這些細節和某些具體要求一旦定下來以後,應向接待單位交代清楚,並通知全體接待人員。這樣便於大家主動做工作,參觀過程中發現問題,亦易於處理。
3.陪同
按國際交往禮節,外賓前往參觀時,一般都有身份相應的人員陪同。如有身份高的主人陪同,宜提前通知對方。接待單位亦有一定人員出麵,並根據情況安排解說員,遊覽則安排導遊人員。為了保證參觀現場有良好的秩序,陪同、導遊人員不可太多,更不要層層加碼。參觀生產建設單位,在場的生產人員在歡迎後應回到生產崗位,切勿圍觀。遇客人問話,可有禮貌地回答。
4.介紹情況
參觀工農業項目,一般是邊看邊介紹。介紹情況要實事求是,數字、材料要確切,如有需要保密的內容則不要介紹。參觀項目的基本概況盡可能事先發給書麵材料,這既能節約參觀介紹時間,讓客人多實地觀看,又可以讓客人事前對項目有所了解,看起來印象更深,效果更好。
5.攝影
通常可以參觀的地方,都允許攝影。遇到不讓攝影的項目,應事先向來賓說明,現場宜豎立外文的說明標誌。
6.用餐安排
參觀地點遙遠,或是外出遊覽,要考慮用餐時間和地點。如果郊遊,則應準備食品、飲料、餐具,等等。
7.其他
如果乘車去遠處參觀,要及時檢查車輛,加足汽油,人多時宜帶備用車。參觀遊覽的出發時間、集合地點,應通知全體有關人員。
禮儀精髓:
陪同人員要了解外賓對參觀的要求。參觀單位負責人、解說員和導遊人員還應該對各種不同的外賓可能提出的問題有所準備,不致一問三不知。確實不了解,或者說不明白的,可以表示自己不清楚。如參觀人多,宜分組介紹,或用擴音設備,使前後人員都能聽到。
涉外贈送禮品禮儀
禮品以其包裝的形式,反映了一個國家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等無形的內涵,表現了其精神文明的風貌。禮品象征著對外賓及其所代表國家的尊敬和友好感情。贈送禮品是涉外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外事接待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實踐證明,做好這一工作,對於擴大對外影響,促進實質交流,強化接待效果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禮品贈送的場合,應當在重要活動中或者接待全過程的高潮。中方領導會見,歡迎或歡送宴會,會議開幕式或閉幕式等場合都可。禮品贈送的儀式應當從簡,一般不搞單獨儀式。
禮品贈送的方式一般以當麵贈送為主。對人數眾多的外國代表團和國際會議的境外與會者,也可以采取集中宣布,分送房間的做法,不過這應在禮品包裝上加放名片。禮品無需反複多次贈送。
贈送禮品的關鍵,在於選擇,送什麼禮物,確是一門學問。選擇禮品,做到注重實效,細致入微,應注意以下幾方麵問題。
1.展示民族特色
對外交流是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交流。中外方的交往、了解和溝通是導致敬意互達、和平共處的前提。在一定條件下,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可以互感互化。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國際的。所謂具有民族特色的禮品,往往表現在其獨特的本地選材和獨特的加工工藝,地方風格十分濃鬱。以工藝品為例,如北京的景泰藍,蘇州的刺繡,杭州的絲綢,宜興的紫砂,洛陽的唐三彩,自貢的紮染,海南的椰雕,安徽的文房四寶,等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禮品,能夠折射我們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能夠獲得觸景生情、見物如麵的效果,有理由受到外賓的青睞。
2.反映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