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破洞
黃桐
有個年輕人十分自滿,但他希望自己能活得更有智慧、更快樂,於是四處向人請教。
他拜訪過有名的智者,卻覺得他說的話不夠實際;他也曾拜見過在深山中修行的高僧,卻覺得他說的話不近人情……無論什麼人給予的意見,都無法讓他滿意。終於有一天,他打聽到佛陀正在某個小村落。於是他匆匆趕去,四處打聽佛陀的模樣,卻沒有人知道。年輕人心想:既是佛陀,一定相貌不凡、氣宇軒昂才是。然而,苦苦尋了許多天,卻仍然沒有見到佛陀的蹤影。
年輕人身上的錢都已經花光了,又餓又渴,倒在一棵樹下休息。
然而,來來往往的行人,沒有人願意看他一眼,更別說停下腳步關心他了。
突然,有一個穿著破舊、渾身散發著酸味的乞丐走向了他。乞丐在懷裏摸了老半天,最後掏出半個饅頭給年輕人。年輕人實在太餓了,不管乞丐的手髒,連忙接過饅頭,三兩口就吞進肚子。接著年輕人又開口要求:“我實在渴得受不了了,您可以再給我一點水喝嗎?”乞丐點點頭,從懷裏摸出一個小碗,遞給年輕人,又到附近打了一桶水,倒給他喝。
但年輕人這才發現,這個碗根本就是泥巴捏的。隻不過盛了一些水,碗底就出現一個個小洞,來不及喝幾口,水就流光了!但乞丐仍不停地倒水,碗變得愈來愈軟,碗底的破洞也愈來愈大。年輕人忙說:“您別再倒水了!這碗已經破了大洞,您再怎麼倒,我也喝不到啊!”
乞丐突然笑了,說:“有破洞的碗無法裝水,有破洞的心靈,也裝不進任何金玉良言。你表麵上謙虛請教別人,其實自滿固執,這就是你內心的破洞,所以無論別人說了什麼話,你都聽不進去。”
年輕人心中一震,這才發現根本不必去尋找誰是佛陀,他需要的是修補自己內心的破洞。摒除固執、堅持,甚至傲慢,他才能活得智慧快樂。
美國教育學家穆迪曾就如何應對孩子們的不適宜其成長的想法發表了他的一家之言。
在數百位教師麵前,穆迪拿一個空瓶子對大家說道:“這並非一個空瓶子,因為這裏麵充滿了空氣。假定,這個空瓶子就是孩子們的腦子,這裏麵的空氣就是他們腦中那些光怪陸離的各種念頭和想法。那麼,如何將這些空氣弄出去呢?”
“用抽氣泵將它抽幹淨。”一位女教師回答道。“這是一種做法,不過,這樣做的後果是,瓶子變成了真空,孩子也變成了傻子。”
穆迪否決道。“敲碎這個瓶子!”一位男教師喊道。“你不會為了孩子腦中有不健康的想法就敲破他的腦殼吧?”穆迪的話引起大家一片哄笑。“把瓶子倒過來!”另一位男教師喊道。“這麼說,你掂起孩子的腳,就能將他腦瓜中的壞點子全都抖落出來了?”最後,穆迪拿出一個暖水瓶,將水慢慢地倒入了瓶中,與正確在一起
伊然/譯
嚐試一下新鮮有意義的事物。
說:“現在,瓶裏麵的空氣十有八九都已經被擠掉了。”穆迪舉著盛滿水的瓶子總結道:
“我相信,你們也能料到了,這水,代表著豐富的知識和正確的思想。”
其實,不隻是孩子,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有被自己的思想、情緒等幹擾控製的時候,這時費盡心思也許隻能使情況更糟,那麼,嚐試一下用新鮮有意義的事物替代它們或是明智之舉。
給人生留一個缺口
雷茂盛
給人生留一個缺口,我們才會在完美之路上走得更遠。
擁有一顆平常心,把自己的心態放低,這也就具備了成功所需的條件了。
把心放低
於祥豔
巴爾紮克有一個癖好,隻用有缺口的杯子,無論是在家寫作還是參加宴會,他都是這樣。
雨果有一次去找巴爾紮克,巴爾紮克同樣用有缺口的杯子給他衝咖啡。雨果很好奇,就問他,為什麼他的杯子都有一個缺口。
巴爾紮克微笑著說:“每次喝咖啡,我都想喝滿滿一杯。但我用有缺口的杯子喝咖啡的時候,我就會想著,上一杯咖啡還沒有喝完,所以接著喝下一杯,再下一杯,喝得越多,流掉的咖啡就越多,我永遠不能把一杯咖啡喝完,我就不滿足,這樣我就不會停止喝咖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