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發出一片友好的笑聲,此後,再也沒有人叫他禿頂老師了。
嘲笑自己的缺點是一個人人生態度的最高境界,是一種良好修養,是一種充滿魅力的交際技巧,使自己活得輕鬆灑脫,使別人感到你的可愛和人情味,有時還能更有效地維護麵子,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4.用意想不到的話誘其上鉤
辯論並不是直來直去,有時也可用一些迂回曲折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用意想不到的話,誘導對方,使對方誤入你的圈套,從而有利於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國有句古語,叫做“引蛇出洞”,說的就是這種”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攻心術。
鬼穀子是先秦時縱橫學派的一大宗師,同時,也是兵家神秘的一代祖爺。相傳他在青溪山上向龐涓、孫臏傳授謀略與兵法的時候,一天,他有心想測試一下兩位弟子這一陣子學得如何,便坐在一個山洞裏向兩人問道:“你們誰有本事騙我走山洞外?”龐涓便搶一步連哄帶嚇,甚至揚言要放火燒洞,不論他如何威嚇,鬼穀子卻安然不動,因為他知道龐涓是要把他弄出洞去,所以防範得很緊。孫臏卻反其道而行之,承認自己愚笨,說無論如何是無法將老師騙出洞外的,不過,他接著說:“如果老師是在洞外,我倒有辦法騙老師走進洞來。”鬼穀子聽後當然不信,便信步朝洞外走去,誰知他的腳剛一踏出洞外,孫臏便在背後高興地拍掌叫道:
“老師,我這不是把您請出洞外了嗎?”
孫臏哪裏愚笨,他是布下圈套讓老師鑽———鬼穀子果然上當受騙。為什麼呢?因為孫臏先說自己愚笨,哪裏騙得過老師?又用可以騙老師進來,這意想不到的話要求對方,這就使鬼穀子放鬆了警惕,疏於防範。這一典故雖似笑料,但卻是引蛇出洞這一策略的最好例證。
有則外國小故事說:有個叫米勒的人聽到一個鞋匠誇口說,誰也騙不了他。於是,米勒想試一試他的深淺。
這天,米勒在街上碰到了這個鞋匠,便拉住他說:“你在這裏站著等我一會,我馬上就來,讓你看看我是怎麼騙你的。”說完,米勒便走了。
鞋匠真的以為米勒會轉回來騙他,心想,我倒要看看你有會麼騙人的高招。結果他在街上等了好幾個小時,也沒看見米勒轉來。正當他等得實在不耐煩時,他的一個朋友走了過來。“鞋匠,你在這傻站著幹什麼?”
鞋匠便把遇到米勒的事告訴了這位朋友,他的朋友聽後哈哈大笑起來。
“你真傻,上了人家的圈套還不知道,米勒把你騙了,他根本就不會回來了。”
這則小故事,與孫臏誘鬼穀子出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用意想不到的話,布下迷障,使對方心安理得地上當受騙。
5.先貶後褒可使人由失望而欣喜
在諸多講話技法中,有一種“先貶後褒”法,這種方法,就是先把你貶低一番,降低你對對方期望,爾後又轉而大加讚揚你的長處和優點,使你突然又看到了希望。這種方法可以使人心理上由失望而欣喜,由沮喪而快慰,也是很能打動人的。
W先生有這樣一段回憶:
有一天,有位電影公司董事長派來人,約我在××餐廳見麵,說要請我參加一出大歌劇的演出,這對我來說是一項挑戰,也是一個新的嚐試,不禁使我躍躍欲試。但是,我過去是一個習慣在攝影機前演出的工作者,一旦站在舞台上,麵對觀眾演出,是否能夠勝任,誰也無法預測。想了許久,真使我左右為難。
經過幾日的考慮,最後,我決定麵對新的挑戰,隨後就到××餐廳與電影公司董事長派來的人見麵。
剛開始我非常緊張,正襟危坐,戰戰兢兢地有點兒不知所措,稍後這位K先生對我說:“最近,我看了一下你過去所拍的影片。但——坦白地說,以往那些作品,無法垂名影史。”
一聽這話,我真是愣住了,心想:“你把我請來,非但不稱讚我,反而貶損我。”但過了一會兒,K又說:
“可是,如果你投入我們的歌劇行列,必能大紅大紫,且可名垂青史。”聽了這話,才使我有起死回生之感。於是,我便又客套一下說:“還請您多指教!”這才圓滿地加入電影公司的行列。
現在回想起來,我不得不佩服K先生的遊說方式,他利用先貶後褒的方法,使我能在“灰心失望”之餘,投效他的公司,參加他們歌劇演出的行列。
如果您是身為某公司的主管,而正想招聘理想人才,不妨試試這種“先貶後褒”的辦法,也許因此可以得到您想要的優秀人才。
6.先聲奪人,贏得談話的主動權
先聲奪人的說服技巧是指說話時為了贏得整個局麵的主動權,可以用先聲奪人的策略,給對方造成一種聲勢,讓整個局麵向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先聲奪人技巧,有時,可以放在說話開頭,達到一語定乾坤的效果;有時,可以放在打破僵局上,起到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作用。
有這樣一個事例:
美國國際鋼鐵公司總裁威耶在20世紀20年代初曾作出驚人舉動。麵對當時的經濟大蕭條,他決定大幅度減少職工的工資。這種方法是不合當時慣例的。威耶公司的職工工資由於過分下降而比當時同行的工資要少得多,造成了職工的強烈不滿。
威耶來到會場,沒有受到歡迎,會場秩序很亂。
威耶走上講台,掃視著台下,直到場內完全靜下來,他才開始說話。
“我今天為各位帶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我要減少各位的薪金,而且比別人減得多。”
這種先聲奪人的說服技巧幾乎出乎大家意料之外,果然起到了震懾作用,大家的不滿、對抗情緒被驚奇、思索代替。由於雙方的對立情緒淡化,威耶的話引起職工們的重視和反思,下麵的說服工作就好做了。威耶靠先聲奪人說服技巧贏得了場麵主動權,不利的局麵轉變成了有利的局麵。
還有一個事例:
中美雙方關於引進新型浮法玻璃工藝的項目談判進入了僵持的狀態。
美國某財團恃其技術設備先進的優勢,向我方漫天要價。
我方深圳蛇口工業區代表團據理力爭。
當談判焦點集中到每年所付專利費占銷售總數的百分比這個問題上時,雙方開始寸利必爭。
美商要6%。
我方還價付4%。
美商降到5%。
我方還到4.5%。
談判出現了僵局,會議室一片沉默。
這時,作為主談判的我方代表在沉默中站起,向對方侃侃而談:“先生們,我們的祖先4000年前發明指南針,2000年前發明火藥,全人類都在享受這些偉大的成果,可他們從沒要過什麼專利,我們作為後代,也從沒因此罵過自己的祖先是混蛋,反而覺得光榮。請問各位,那時候你們的祖先在哪裏?”
美國人聽到此話,一個個咧嘴笑了。
“不過,各位不要害怕,我的意思不是在這次合作中不向你們付專利費,而是要求公平合理!”
這場談判最終以中方勝利而告終。而奠定中方勝利的是首席談判代表在雙方沉默陷入僵局中的先聲奪人的演說,它使美國人不得不最終作出讓步。
7.出其不意,更顯奇效
在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動中,有些出其不意表達的語言,是非常精彩的。
這種語言表達方式,常常會收到峰回路轉的效果。
有這樣一個近似笑話的故事:
一位年過半百的貴婦問肖伯納:“您看我有多大年紀?”“看您晶瑩的牙齒,像18歲;看您蓬鬆的卷發,有19歲;看您扭捏的腰肢;頂多14歲。”肖伯納一本正經地說。
貴婦高興地笑了起來:“你能否準確地說出我的年齡來?”
“請把我剛才說的3個數字加起來。”
那位貴婦先是愕然,繼而發出一陣甜甜的笑聲。
社會生活中,有時會遇到一些過於自信,聽不進不同意見的人。遇列這種談話對象時,最好采用迂回說理的口才技巧,從側麵,從背麵,從對方意想不到的方麵去突破。
一位莊園主,曾在美國獨立戰爭時做過不少事,有貢獻,但沒知識,看到戰友們有的當議員,有的任州長,心裏難免疙疙瘩瘩的。
一天,他問州長:“打天下者坐天下,這是天經地義的;可現在卻讓一些沒打天下的知識分子坐天下。這是什麼意思?”
州長:就算您說的對——應該由打天下者坐天下;可是,打天下的人都漸老了,要不要選換接班人?
莊園主:當然需要!可為什麼挑知識分子接班?
州長:同樣都是沒有參加打天下的中青年人,你說有知識好,還是沒有知識好?
莊固主:這個……州長:再說,從曆史發展趨勢看,將來人人都要變成知識分子。如果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都不能坐天下,那就沒有坐天下的人了。
莊園主:那個……從這番話可以看出,勸說抱有成見的人,或難於接受自己的觀點人,可轉變話鋒,先同意對方“言之有理”,使對方心理上得到暫時的滿足,然後再采用推理的方式,一步一步將對方誘入自己的“陷阱”。
另一個事例是:
大作家巴爾紮克成名後一度輕信武斷。他的老師為了教育他,有一天拄著拐杖去拜訪他。
巴爾紮克的老師拿著一本小學生的作業本遞給他,說:
“親愛的巴爾紮克先生,您是一位大作家,所以我想請您仔細看看這本作業本,告訴我這個孩子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
今後前途怎樣?”
巴爾紮克看完後,望著老師,非常歎氣地說:“恕我直言奉告您,這孩子今後是沒什麼出息的,從字跡看來,這孩子顯得很遲鈍。”
“您成了聲名遠揚的大作家,怎麼連你自己的筆跡也認不出來了?這是您是小學學生時用過的許多本子中的一本呀!”老師說道。
巴爾紮克不禁愧色滿麵,從而改掉了這個缺點。
這位老師采用迂回說理的口才技巧,比直接批評巴爾紮克效果要好得多。
8.反語諷刺,可收到欲擒故縱的功效
反語諷刺俗稱“說反話”,即用適度的誇張和乍聽之下頗有道理的反話,使人從“信其有理”到“發現矛盾”,再進而抓住你要表達的思想核心。這種說話方法,可以收到欲擒故縱的奇效,是令人意外的一種說話方式。
柳詒徵是我國著名曆史學家。所著《中國文化史》,70餘萬言,多次印行,影響很大。
有一天,一位自詡為“新學者”的青年跑到柳老那裏,說:
“線裝書陳腐不堪,對社會簡直一點用處都沒有,不如付之一炬。”
柳老微微一笑,口氣平和地說:“你這個主意,很高。
但我還有更好的建議。這行動不做便罷,要做須做得徹底。否則,這兒燒毀,那兒沒燒毀,還是起不了很大作用。應當來一個全國統一行動,把所有的線裝書通通付之一炬。不,這還不夠,把我國的線裝書全燒毀,世界各國圖書館還有許多線裝書被珍藏,不把這些書統統燒光,說不定它們還會‘走私’進來,又重新在小國蔓延,這樣,我們就會前功盡棄了。所以,不僅中國的線裝書要燒掉,全世界的線裝書都要統一行動,全部燒光。這樣,不但線裝書不會在中國蔓延,而且外國許多漢學家,也不會孜孜不倦地鑽古紙堆了。否則,他們如果來華訪問,在經史子集上提出些問題,和我們商榷,我們瞠目結舌,無言對答,豈不貽笑大方,太難為情了嗎?”年輕的“新學者”聽後,麵紅耳赤,隻好匆匆地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