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姆拿了一千磅的樣品,便開始了他的四處展銷。“有了好消息,我會打電話告訴你的。”臨行前,傑姆對鮑洛奇這樣說。

然而,以後的幾個星期裏,傑姆始終沒有音信,鮑洛奇不禁有些懷疑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35天過去了,鮑洛奇對傑姆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但就在這時,傑姆回來了。鮑洛奇發現傑姆滿臉疲憊的神色,心事沉重地問:“怎麼,情況不妙嗎?”傑姆皺著眉頭打開了他的旅行包:“我跑了整整一個月,才弄回來這麼一大袋訂單。”說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鮑洛奇大喜過望,情不自禁地給了傑姆一拳:“好小子!去了這麼久,也不給我打個電話,害得我成天提心吊膽。”話音未落,大笑起來。然後,他好奇地問傑姆,“你這家夥是怎麼弄到這麼多訂單的?”

“我接受了你的建議,去拜訪各地的經銷商,”傑姆說,“我告訴他們,我對食品生意完全是外行,不管炒麵還是雜碎,裏麵是什麼東西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請他們幫幫忙帶我去見那些零售商。我說,我的命運掌握在他們手裏,成敗全靠他們決定了,被我這麼一恭維,他們心裏高興了,很快帶我去見零售商,還拚命幫我推銷。這些訂單全是他們努力的結果,我幾乎連一句話都沒說。”

從此,傑姆成了重慶公司推銷部的“獨立主任”,他幫助鮑洛奇建立了全美最富有效率的行銷部門。他與鮑洛奇合作了20多年,為重慶公司的發展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

負責營銷的經理李萬也是鮑洛奇慧眼識其才,“挖牆角”挖來的,李萬原是明尼蘇達州地區性促銷組織“箭頭協會”的負責人,工作相當出色,但他並不滿足,希望能有更廣闊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一個偶然的機會,“箭頭協會”與重慶公司有了業務上的往來,重慶公司蓬勃向上的態勢令李萬驚歎不已,鮑洛奇知曉了這些情況後,便邀李萬來他的辦公室。

“我對你了解甚深,”鮑洛奇說,“舉個例子吧,我知道你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想到更有發展前途的企業裏去。”接著,鮑洛奇如數家珍地談起李萬的經曆,令李萬異常吃驚:他怎麼會這麼了解我的過去呢?他哪裏知道,鮑洛奇對他注意已久,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留意他了。

倆人談了很久,越談越投機,最後,鮑洛奇邀請李萬到重慶公司工作,負責公司的公關和推銷。這之後,公司形成了鮑洛奇、李萬、傑姆三人組成的核心,對重慶公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挖牆角”是鮑洛奇廣招人才的拿手好戲,但他決不輕易行事,而是采取極為慎重的態度,經過長時間觀察才決定“挖牆角”的候選人。

◇重視廣告宣傳

創業之初,鮑洛奇熱衷於用廣告來宣傳自己的產品。隨著生意的逐漸擴大,他覺得單靠廣告宣傳已無法適應需要。他希望從整體上介紹重慶公司,要讓全社會都了解重慶公司的精神、思想和特色。為此,他越來越重視公共關係的作用。

每逢重大的推銷活動,鮑洛奇總要挑選一位有商業表現天才的人作為公司發言人,具體主持這種特殊的集會或慶祝活動。不過,鮑洛奇並不放任自流,隨主持人個人想法去做,而是采取穩健的方法。在付諸實施之前,鮑洛奇總要與主持人進行一番長談,增加彼此的了解。這樣,一則相互心中有數,臨場不致於出現混亂;二則有助於增強雙方感情,在此基礎上,主持人會更加努力工作,也會更富效果。

新聞界是鮑洛奇進行公關的最主要對象。每逢新產品上市,鮑洛奇都要舉行一次報刊編輯人員的招待會,把全國各地有關的編輯人員請來,對於有影響的報刊,鮑洛奇更是悉心接待。這些公關活動有時花費驚人,但記者們的生花妙筆往往能給他帶來10倍的利潤。

一次,鮑洛奇翻閱報刊時發現,巴魯斯計算機公司刊登了一連串廣告,說客戶用了他們的計算機之後,不但降低了成本,業績也有了迅速增加,他依稀記得自己與這家公司打過交道,何不利用這個機會讓他們為自己公司做一次免費廣告呢?

他馬上給那家公司廣告部的負責人打電話。“在你的廣告中,把我們公司的名字加進去如何?”他用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口吻說:“利用我們公司的聲望可以為你們的廣告增輝不少。我們公司是不反對做公開宣傳的,我很樂意為你提供你們感興趣的廣告素材。”遭到對方拒絕後,他仍不死心,繼續與對方交涉,最終還是使對方接受了他的建議。

巴魯斯公司的新廣告同時出現在四本有影響力的刊物上,它把重慶公司購買了他們的設備之後,在經營上產生的優良效果大肆渲染一番,鮑洛奇沒花一分錢。

隨著鮑洛奇事業的發展和他收入的劇增,卻產生了不少麻煩事。首當其衝的便是無休止的慈善募捐,對鮑洛奇而言,他對慈善捐款毫無興趣。他認為自己的錢都是一分一角辛苦掙來的,沒有理由用血汗錢為自己買一個“仁慈長者”的形象。

鮑洛奇自有他的原則,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幫助那些“不該貧窮的人”致富,決不理睬吃閑飯的懶人。鮑洛奇深信,在美國這樣一個充滿機會的國度中,找一個謀生的工作是絕對可能的事情,對那些有勇氣向眾境挑戰的人,他都想方設法予以幫助。

有一次,一位女士寫信給他,說她的母親是一位畫家,創作了許多富有東方色彩的畫,也許他會感興趣收藏一部分,因為她相信這些作品將來會很值錢。

鮑洛奇登門拜訪時發現,這位年過六旬的藝術家工作非常努力,而她的生活條件卻特別艱苦,鮑洛奇對這位女性非常敬佩,當即決定買下她的三幅作品,盡管他對作品本身一無所知,他認為,用直接給錢的方式幫助別人是對其人格的輕蔑,買對方的畫,要比直接給錢更有意義。

鮑洛奇又認為,慈善事業是有意義的,企業的捐贈改善了某些人的生活,繁榮了整個社會,而社會繁榮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企業本身。但是,作為企業,必須關注自己捐贈資金的流向,這些錢應該用在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地方,保證企業不至於花錢為自己找麻煩。

為此,他成立了“鮑洛奇家庭基金”,用於社會救助和文化發展計劃,統籌安排他的福利基金,保證這筆資金的運用有利於公司的生存。

鮑洛奇對自己的這種福利思想解釋說:“我相信,當一個人為某個地區做有益的事情時,同時也考慮到自己的利益,這是一個好現象。”

作為一個出色的企業家,鮑洛奇的經營原則與人生哲學,洗禮了他的企業,而他成功的事業生涯,又處處表現出他的個性與人生原則,也許這種和諧的統一性,正是他成功的要訣所在。

鮑洛奇的事業成功,與他的“兩重個性”密不可分。他推銷商品的技巧——“火烤香蕉”而漲價,定價心理的把握、賣不動的積壓商品的饋贈,積極搶購的假象,新產品的市場調研以及別人作廣告他主動加入的方式等等都是他成功的重要手段,充分展示了他在推銷商品中的高超技巧和智慧。他管理企業的六大原則說明了他是按照價值型思想來管理企業。從垃圾堆裏每節約一分錢,就能使企業增加一分的利潤,而在日後的發展中,就能有更多的投入。這些典型事例和技巧,為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企業管理和商品推銷人員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