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想賣這間古玩店?”

“真的!”女店主未免一愕;她說者無心,不料聽者有意。

“好,那就1萬加元,我買了,明天我派人把錢送過來。”埃德從小經商,討價還價應是他的拿手好戲,可是現在,他要價給錢,二話沒說,一項新的事業機構就在幾句閑話中建立下來。

還有一次,他到海濱別墅度假,看見碼頭停泊著一艘航空母艦。

一時興致所致,他登上航空母艦參觀,從一端走到另一端,從甲板來到內艙,興趣昂然。

給他當向導的一位海軍軍官告訴他:“這艘航空母艦即將退役了。”

“唔,退役以後怎麼辦?”

“就得暫時停泊這裏了,據說,海軍準備賣掉。”

“賣掉?得多少錢?”

“這我可不清楚,如果你想買我可以帶你去海軍司令部商談。不過,我有一件事不明,你是一位大企業家,買了它能幹什麼呢?”

“把它造成‘軍艦旅館’,怎麼樣?”

“真是聞所未聞,不過倒是獨具慧眼。”

埃德隨著這位軍官來到海軍司令部。經過談判,海軍司令部同意以25萬加元出售航空母艦。

1962年,這位巨商闖入了藝術殿堂。在他的埃德餐廳旁邊,矗立著一座古老的建築物亞曆山大皇家劇院。這幾年,由於戲劇界的不景氣,這座皇家劇院常常處於歇業狀態,上演的劇目有限得很。歇業,就意示著賠錢,所以劇院經理決定出售劇院。

在多倫多首屈一指的富豪非埃德莫屬,劇院找買主,自然首先想到了他。

“埃德,你買下劇院吧!劇院與你的飯店毗鄰,一邊供應精神食糧,多好地安排啊!簡直天作之合!”

“好吧,那我就買了。”他以21萬加元買下這座皇家劇院。

他一回到家,立即向妻子“報告”,因為她是位歌唱家、雕塑家,同時也是一位戲迷,“安妮,我給你買了座劇院;我會像經營商店一樣經營好劇院的……。”他又投資48萬元,對皇家劇院進行了大規模維修。新生的劇院宏偉氣派,大放異彩,與他的餐廳相映成輝。

這座有1900個座位的皇家劇院,一變而成為高級劇院,從音響效果到外觀,都是一流的水準。他陸續從國內外請來最佳劇團上演最著名節目,不久後就建立起極高的聲譽,從而累積了4.5萬名基本觀眾,每年他們隻要花55加元到215加元就可觀看七場演出。埃德管理劇院與他經營商業一樣,往往以突發奇想的靈感而一舉奪魁。

1969年,他引進了音樂劇《頭發》,這是一個在加拿大引起爭議的劇本,因為其中有出現裸體的場麵。這在清教徒雲集的多倫多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

許多人勸他不要上演這劇本。可是他說:“裸體不是宣揚性,這是藝術。誠然,多倫多的確在這方麵以保守聞名,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而且我的基本觀眾就有不少年輕人。他們是會樂於接受的。隻要他們接受了,還會有其他人接受。”

事實證明,埃德很有眼光。《頭發》不僅沒有受到抵製,而且場場爆滿,並且一連上演371天,創下了破天荒記錄。

1982年,從倫敦傳來老維克劇院出售的消息時,埃德說:“英國是莎士比亞的故鄉,莎翁的戲劇可稱全球之冠,買下老維克,可以把加拿大的戲劇藝術提高到世界一流水準。”

他立即飛往倫敦,以55萬英鎊,買下了這座古老建築物。接著,他又投資200萬英鎊,對老維克進行了翻新改造,使老維克劇院以嶄新麵貌迎接大批觀眾。

他不僅采取“加拿大主義”,還采取“衝出多倫多,走向世界”的策略。

他把加拿大劇目《日本天皇》拿到美國六個城市作巡回演出。這一次演出,創下了加拿大藝術家在百老彙演出時間最長的記錄,並為導演、舞蹈設計贏得了兩項年度獎提名。他推出的《皇家圍裙》,也在華盛頓、芝加哥、舊金山、底特律、波士頓等地作巡回演出。

他說:“我的任何一個劇目,都可以拿到百老彙去演出。”

他先後推出20餘個劇目,分別在老維克劇院和亞曆山大皇家劇院上演,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觀眾。這些劇目都具有很高的水準。

事實上,劇院的收入隻占他全部收入的零頭而已。他酷愛藝術,其意並不在賺錢。

他說:“我是惟一不領政府津貼的劇院老板。辦劇院是很煩的,很辛苦的,幾乎占去我精力的大部分,但是我樂此不疲。為什麼呢?戲劇可以使人激動,令人產生激情。我希望在文化方麵有所建樹,假如我想掙大錢,我隻要繼續增加廉價商店與烤牛肉店就行了。”他的兒子大衛對藝術更在行。所以,他讓大衛在藝術上負主要責任,以便充分發揮他的才幹。埃德自己則主要負責經營,如售票、廣告等。

埃德已過古稀之年,有些事業已令兒子大衛接手。他說:“想當年我食不果腹;如今,我已擁有一個帝國,每年有很可觀的業績。我無須那麼拚命地掙錢,因為那樣,已毫無意義可言。這就是我願開辦係列店鋪、不斷擴大經營的原因,我不想整日裏坐在辦公室電腦旁邊看一長串天文數字。那將是很乏味的事情。”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知足者常樂”,埃德先生深得此中之味。他經營得瀟灑,生活得也十分瀟灑。

他不僅經常光顧舞廳、劇院,還經常光顧古玩店,見到感興趣的東西毫不遲疑地買下來,在辦公室裏不時玩弄,有時神氣活現得像是一個孩子。

在埃德70大壽前夕,多倫多市市長宣布:“為了向埃德·默維希先生表示祝賀和敬意,市政府決定:將他生日這一天定名為‘默維希日’。因為,他已成為多倫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