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鋪裏長大的本田宗一郎
出身貧寒的本田宗一郎白手起家,經過艱苦奮鬥,由小鎮上的汽車修理工,一躍而成為世界聞名的企業大亨。他雖隻有小學畢業文憑,卻擁有100多項發明專利,被譽為日本的愛迪生。
他創建的本田公司(HONDA)由小到大,生產的摩托車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年產量150萬輛的本田汽車也與豐田汽車並駕齊驅。他是創造日本戰後經濟奇跡的傑出企業家、發明家之一。
他的成功,沒有什麼訣竅可言,就是勞動。從簡單的機械性質的勞動到開發創造性質的勞動。在勞動中學習,在勞動中摸索。勞動豐富了他的知識,勞動也讓他感到知識的不足。因勞動而成長,因勞動而學習,最終使他出類拔萃,掌握了一項又一項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起他的本田摩托車和汽車製造等世界著名的企業。成功給他帶來了各種榮譽,同時也帶來滾滾財富,是勞動本身表現出的智慧給了他這一切。
日本中部,風景秀麗的名古屋城北,瀕臨浩瀚的太平洋,有一個叫濱鬆的海邊小鎮。1906年12月7日,濱鬆鄉下的一間茅草屋裏,一個男嬰帶著嘹亮的哭聲來到人世間,長子的出生令父母欣喜不已,這個男嬰就是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的父親本田儀平是個喜歡嚐試新事物,兼營當時人們還很少見的自行車的鐵匠。他家祖輩原以種田為生,到了本田儀平這一代,才改行開鐵匠鋪,他的母親操持家務,為人善良剛強。
◇鐵匠鋪裏出來的發明家
長在鐵匠作坊裏的小本田,眼裏看到的是鐵器,聽到的是鐵器撞擊的叮□聲,他常常背著妹妹,拉著風箱,幫助大人幹活。在這個舉目是鐵的世界裏,他喜歡鐵的顏色、味道,3歲時就開始擺弄冰涼的鐵片玩,還巧妙地用工具把鐵片弄彎做成玩具,他樂此不疲,鐵器成了這個貧寒之家的孩子最傾心的東西。
這個鐵匠的兒子自幼聰明伶俐,稍大一些更加變得淘氣得出奇,常常攪得四鄰不安。他在金魚身上塗上墨水,叫它“珍珠魚”,讓人人看了嚇一跳;在西瓜上開個洞,拿麥管吸去裏邊的瓜子,瓜田主人看到一個空西瓜殼氣得說:“幹出這種壞事的,除了鐵匠鋪儀平家的壞小子,沒別人。”
他常常提前一個小時敲響中午的鍾聲,為的是偷吃午飯。一次,還嫌地藏菩薩的鼻子不好看,給鑿了下來,所以寺廟裏的和尚一見他出現,就會拿著掃帚追他,嚇得他倉惶跑掉。
有時,和尚也給他講佛教故事,故事裏的地獄常常讓小本田聽得毛骨悚然。他在寺院裏看到有針山、血池的地獄圖時,就不由自主地別過頭去。
也許由於被和尚追趕過,又被強迫看地獄圖的緣故,樂觀而開朗的宗一郎開始討厭寺院,產生了對寺院的恐懼感,使他後來成了無神論者,甚至“從未給任何寺院捐過香火錢”。小小的宗一郎,此時已表現出他的個性和稟賦。
濱鬆是一個很閉塞、落後的地方,然而還未上小學但頗有想像力的宗一郎,卻能模仿照片上的人們開汽車的姿勢玩機器,對機器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對一家碾米廠的電動機著了迷,並羨慕腰上掛滿了工具的電工師傅。在進入山東尋常高等小學校時,他在機械方麵的知識比其他孩子已多出好幾倍。
一次,一輛T型福特汽車從村裏路過,他和村裏的孩子們在後邊尾隨著,嗅著汽油的怪味道,心裏感到很舒服,以後每逢有汽車路過,他都扔下手中的東西,在後麵猛追不舍,直到看不見為止。
在他小學三年級時,濱鬆的軍隊駐地有時還會飛來一兩架飛機。一次,聽說“奈爾斯史密斯”號單引擎飛機從東京飛到這裏展覽,日思夜想要看飛機的宗一郎騎著爸爸的自行車趕了20多公裏小路前去參觀,可是門票要一角錢,宗一郎在軍營外無計可施。
後來,他發現了牆邊有一棵老鬆樹,就像猴一樣爬了上去,遠遠望著那架雙層翼飛機的起飛、著陸,直到看得心滿意足才回家。回家後,父親在聽了他詳細生動地講述之後,對孩子的大膽與仔細觀察能力讚賞不已。
在學校裏,宗一郎擅長的是算術、物理和音樂,可是語文成績卻總是很不理想。少年是充滿幻想與憧憬的時代,在許多孩子迷上看小說之時,他卻喜歡看一本叫《工業世界》的雜誌,上麵常常刊登讓他心醉神往的汽車、摩托車的照片。
在偶爾有汽車或摩托車駛過的鄉下,宗一郎常想像著自己駕駛摩托車風馳電掣地馳騁的樣子。他坐在長滿綠草的小山上,瞪著大眼睛使勁地朝遠方望著,心裏想,等我大一點,一定要到一個更大的世界裏去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