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麵之後,藤澤立即關閉了他在福岡,的木材公司,帶著他的資產加入了本田公司。本田宗一郎把公司的業務全部委托給藤澤,自己則專心致誌投入新產品的開發研究上。

藤澤是位極為出色的銷售專家,他主管本田公司的銷售後,沒有去找那些摩托車商,而是直接向5萬多家自行車零售店一一發函,推薦本田摩托車,並說明銷售的回扣,店家積極響應,本田公司的龐大銷售網建立起來了。

本田夢幻D型在市場上非常暢銷,這個迅速崛起的小廠構成了對名牌老廠的嚴重威協。由於事業的發展需要,在藤澤加入公司的第二年,亦即1950年,本田宗一郎在東京開設了組裝廠。

1951年,本田公司推出E型發動機。1952年本田公司的資金已達1500萬日元。同年,由於本田開發小型引擎有功,天皇授予他藍綬褒勳章,並請他參觀皇宮。有趣的是,他沒有參拜皇宮時必須穿的禮服,他向總理府提出申請說要穿工作服去參見天皇。這位最年輕的受勳者的要求,使總理府賞勳局大為震驚,因為穿工作服受勳是史無前例的。

本田宗一郎在他的自傳裏解釋說:“當時,我除了工作服和夏威夷襯衫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衣服了,我也確實知道,穿著襯衫去是不行的。”然而,最後他還是穿著晨禮服去參拜天皇,這套晨禮服是他公司一個職員的,尺寸雖不太合適,但還是穿在身上了。

本田公司的業績直線上升,引起了證券公司的刮目相看。1954年,東京證券市場開始交易本田公司的股票,公開售價為130日元,這時,本田宗一郎毫不猶豫地放棄了濱鬆的大本營,按照藤澤武夫的建議,將總公司總部遷移到東京。

事業上的突飛猛進並未使本田宗一郎陷入短視的沾沾自喜中,相反,他看到的是隨時可能降臨的危機甚至破產。此時,由於摩托車走俏,在日本已有100多個工廠生產摩托車,群雄角逐,你死我活。

不久,他去英國親眼看到了世界最先進的摩托車生產狀況,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他知道日本的摩托車製造工業還比較落後。

盡管公司接二連三的新產品擊退了競爭者,可是公司也正麵臨創業以來最不景氣的時期,堅挺的本田股票熱了一陣子之後已呈下降趨勢,幾種新型摩托車盡管刻意求新,銷售卻很不理想。剛剛從西德購進了4億日元的機床已成為沉重的壓力,他得為償還進口機床的貸款東奔西走,社會上甚至謠傳本田公司要倒閉了。

本田公司不能屈居人後,更不能消聲匿跡,它要在困境中站立住,它要衝出本土與國際強手爭雄!

◇本田的發展動力

他揮筆寫下了“本田”曆史上著名的“狂人宣言”;“我們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天生的鬥誌不允許我們這樣苟且地經營,我們本田技術研究工業公司的使命在於給日本企業界以啟蒙。我在這裏宣布我的決心與諸君共同的宣誓,為參加TT摩托車大賽並奪取勝利,我們將殫精竭力,銳意創新。”

本田宗一郎的狂人精神感染了公司的全體員工,大家發憤圖強,銳意進取。一方麵是藤澤為核心的管理集團,一方麵是本田為核心的技術研究集團,雙方密切配合。質量上精益求精,銷售上靈活新穎,上下一心,廢寢忘食。

1958年8月,本田公司推出性能良好的野狼型摩托,迅速占領了世界市場,本田公司也以此躋身於世界第一流摩托車製造商的行列。

1959年,在摩托車奧林匹克大賽上,本田的大型摩托車獲製作獎。

1960年在美國曼哈頓舉行了摩托車大賽上,首次參賽的本田摩托車得到第六名。

1961年,本田囊括了250CC摩托車比賽的前五名。

1962年,56歲的本田宗一郎親自率隊,再次赴曼哈頓,結果取得TT摩托大賽所有項目的全部獎牌。

20世紀50年代初,全日本的摩托車廠家有100多家,進入50年代後半期,摩托車廠減少了一半;到1960年,隻剩下30家;1961年銳減為八家;截止到1970年,就剩下四家了。在這場淘汰賽中,本田公司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這場勝利一方麵是由於藤澤武夫的管理有方,行銷有術。但更主要的是以本田宗一郎為核心的技術人員的埋頭苦幹的結果。公司裏年輕有為的河島喜好、衫浦英男、久米是地等技術天才為本田事業的發展建立了卓著功勳。作為技術專家的領袖本田宗一郎更是嘔心瀝血,率先示範,他常把自己關在研究室裏,三天三夜不睡覺。他偶爾去一趟總部開開玩笑,了解些情況然後就一陣風似的回到研究室去了。

到了1964年,本田宗一郎的夢想已經從稱雄於世界摩托車業擴展到了汽車領域。此時的汽車業已成壟斷局麵,像美國的福特、日本的豐田、鈴木等已在世界上稱雄稱霸,但本田宗一郎並不畏懼。他決定獨辟蹊徑,生產價格低廉、省油、低汙染的輕型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