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到的經營藝術
基安尼尼通過各種方法廣招人才,甚至采用自掏腰包高薪挖牆角的手段,爭取到了像佩德裏尼這樣一位難得的人才,後者在使意大利銀行邁向美國商業銀行的成長過程中居功赫赫。
1904年10月17日,由阿馬迪·基安尼尼創辦的資金30萬元的意大利銀行在美國舊金山華盛頓街十字路口的一棟三層樓房裏正式開張了。
早在意大利銀行成立之前,阿馬迪·基安尼尼與眾不同的商業經營藝術已經日趨成熟,顯示出他的獨到之處。
1889年前後,作為中盤商的基安尼尼爭分奪秒地馳騁薩克拉門多盆地到聖瓦金盆地間農業地帶,他的人緣頗佳,而且對農家的家庭狀況了如指掌,常把農家子弟和農民家族裏的事掛在嘴邊,他還是個很有耐心的聽眾,關於這一點,一般的中盤商是絕對做不到的。
站在對方的立場,為對方設想,是基安尼尼做生意的要訣。即使麵臨著現貨行情下跌的狀況,他仍會按原來所訂的契約價格如數收購,以取信於農民,如果碰上行情上漲,農家們拒絕契約交貨,他也會帶著律師委婉地談判,說服農家們如期交貨。
用對方的語言談生意是基安尼尼的另一個特長,比如與敘利亞人打交道說阿拉伯語,與墨西哥人打交道說西班牙語,而與中國人打交道則用漢語。
此外,一般的中盤商都是帶著酒,請農民們一塊吃飯,妄想用好酒好菜來達成交易,結果卻是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一事無成。基安尼尼從不這麼做,他每到一戶農家,就迅速果斷地與對方簽訂契約,因為農民們都日出而作,晚上如果在農民家裏耽擱太久,很可能會影響他們第二天的作息。
1889年,年僅19歲的基安尼尼別出心裁地想出了一項新興事業,無息貸款給農民,一天夜裏,父子倆在家裏交談,基安尼尼向繼父講了想把錢貸給農民的打算。
斯卡蒂那略有些責備地說道:“貸款?你說要從事放款行業?”母親維吉妮婭更是嚴肅斥責道:“難道你忘了,你死去的爹就是為了1元美金的貸款才被殺身亡的!”
“不,我並不是要放高利貸。我騎馬來往於鄉間,深深感到薩克拉門多和聖瓦金農民的窮困,尤其是來自意大利的移民更是貧苦。為了要買來年耕作用的種子和農具,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的農田充當擔保品,以高利借錢,中國人也是如此。而那些位於舊金山的銀行,卻不願意貸款給這些移民,因而使得高利貸在鄉間橫行不已。我的構想是,隻要對方簽約承諾將下一季的收獲全部賣給我們,那麼我們就可以用先付款的方式將錢借給農民。”
“那麼,利息呢?”繼父斯卡蒂那有點驚愕地問。
“我不收利息。不過,隻要能取得下一季收獲的買賣契約,其利益難道會比利息少嗎?我們可以將薩克拉門多和聖瓦金盆地的農產品賣到紐約去啊!”
這就是基安尼尼最初提出的“農民銀行”的構想,這一構想和以後的實踐,為基安尼尼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基安尼尼擔任哥倫布銀行董事的時候,務農的外國移民,在收成不好、農民們連聲叫苦的時候,往往貸給農民們一些錢,以緩解他們的燃眉之急。可惜,哥倫布銀行的創建者夫坎西,沒采納基安尼尼這種向小戶貸款的經營觀念,最後導致了兩個人的分道揚鑣。
1908年,基安尼尼創辦的意大利銀行在舊金山蒙哥馬利街與克雷路的轉角處,新蓋了一棟高達九層樓的辦公大廈,開始了他新的經營格局。從青銅製的大門進來,踏在絨毯和大理石地板上,沿著樓梯便可以到達地下金庫。一間職員用的小房間都沒有,是這棟建築物的特征,除了一樓櫃台窗口有形式上的隔間,其餘空間構成開闊的大廳,這種格局設計一直保持到現在,幾乎所有美國銀行的內部格局結構都沿襲了基安尼尼當年的設想。
分行經理擁有副總裁的頭銜,他的辦公桌一定位於一樓中央,這樣,無論從哪一個角度,顧客都可以看到他。不是讓分行經理監視客人,而是由客人來監視分行經理,這也是基安尼尼的革新之舉。當時,基安尼尼自己的桌子就擺在一樓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