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由兩個葡萄酒桶和一塊門板搭成的露天銀行在瓦夫開始營業了,往來的客戶絡繹不絕。到5月22日為止,基安尼尼的露天銀行在瓦夫已經營業了一個月。這天早上,《年代報》上刊登了一則大幅廣告,令舊金山各大銀行的高級主管們看了都焦躁不已。

這則廣告的文字是由基安尼尼親筆擬定的,內容如下:“意大利銀行恢複正常營業!地址是蒙哥馬利街622號。”出人意料的是,廣告一刊登出來,前來存款的人竟比提款的人還要多,鑒於火災的教訓,人們發覺與其把錢藏在床墊下或是衣櫃裏,再度被火燒得一幹二淨,不如存到基安尼尼開設的銀行裏安全。

大地震之前意大利銀行隻算是一家地方銀行,因為它的顧客僅僅包括北海岸附近山區的意大利籍移民。但大地震之後,那些非意大利籍的顧客就明顯地增加了。

基安尼尼開辦的意大利銀行,因禍得福,財運亨通,規模愈來愈大。1906年底(就是發生了大地震的那年),銀行存款總額已經超過130萬美元,至於貸款總額比存款總額還要高,達到140萬美元,銀行的股東各分到5%的紅利,基安尼尼經營銀行的天才已顯露無遺。

1908年的秋天,基安尼尼收購了聖諾耶的一家高利貸銀行,即聖諾耶銀行,順利地開始了他的分行網開設計劃,邁出了分行體係的第一步。

兩年之後,也就是1910年,基安尼尼成功地買下了舊金山銀行,而且僅僅一周之後,他又買下舊金山的機械銀行。這兩家銀行被基安尼尼合二為一,改名為意大利銀行市場街分行。不久,聖瑪提歐銀行也被他買了下來,成為意大利銀行的聖瑪提歐分行。以後,基安尼尼又漸次合並了一些經營不善的銀行。

1922年春天,基安尼尼和賈克摩乘火車沿南太平洋鐵路來到洛杉磯,開始了拓展洛杉磯分行網的第一步。基安尼尼首先以個人身份買下派克銀行的股份,並將其改為意大利銀行的洛杉磯第一分行。

1919年,基安尼尼和他25歲的兒子馬利歐遠到紐約市,買下意大利移民社區中的一所小銀行,接著,又買下了一些更大的銀行,設立了一個名叫意大利銀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並把分行網擴展到海外。

1928年,基安尼尼又購買了紐約的美國商業銀行。1932年,基安尼尼經過與摩根銀行兩年的明爭暗鬥,終於取得了和華爾街大亨的這場生死存亡之戰的勝利。同時,基安尼尼把屬於意大利銀行係統的各個分行,全都改為美國商業銀行即現在的美洲銀行。

1942年,年過70的基安尼尼以年事已高請求退休,由馬利歐繼任總經理,在幾年之後的年度股東大會上,總經理馬利歐用令人吃驚、極其有力的語調,對參加大會的股東作報告:“去年的存款總額突破5億元!超過紐約契司·曼哈頓銀行,已登上全美第一的寶座。”如雷貫耳的掌聲頓時響起。

馬利歐在掌聲平息後接著說:“僅在加州的分行數即達410所,行員6000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們計劃擴大海外的分行網。”又一次熱烈的掌聲響起。

這時,水晶玻璃吊燈華麗耀眼的燈光,照著阿馬迪·基安尼尼深棕色背心右邊口袋上的金鏈,閃閃發光,隻見他麵露極其滿足、得意的笑容,聚精會神地聽兒子報告;那一頭泛著銀光整理得整整齊齊的白發,像舊金山灣金門大橋對岸被夕陽餘輝映照的水波一樣泛著光,十分好看!

1949年6月,享年79歲的基安尼尼因心髒麻痹,在聖瑪提歐的私人住宅裏與世長辭了,但由他一手奠下美國第一大銀行基礎的美洲銀行,迄今仍是影響世界金融界最有競爭力的金融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