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末期,隨著生活文明化的興起,一個隱隱約約的家電熱,在世界各地開始形成,向來敏感的鬆下幸之助立即被這不大的熱潮所吸引。憑直覺,他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家電熱會形成衝擊每個家庭的驚濤駭浪,生活文明化,生活電氣化不可避免地將帶來一場家庭革命。在這場家庭革命中家電動力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1938年,“鬆下”果斷地成立了專門生產馬達的“鬆下電動機公司”,其實在這之前,“鬆下”就已經把生產幹電池的小廠改造為生產小型馬達的基地,這一舉動曾引起社會的許多不解,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許多記者圍繞這個問題與鬆下展開辯論。

記者們問道:電機就其分類講,歸於重工業係統,向來對家電感興趣的鬆下電器為什麼要涉足這一領域?這是否意味著家電前途黯淡?”鬆下幸之助淡淡一笑:“轉產馬達,不僅說明家電前景並非黯淡,而且是為其蓬勃發展做準備。”

看著記者們的茫然神態,鬆下進一步指出:“諸位的家庭中或許還沒有使用小型馬達,但有的家庭已經開始,比如電風扇、小型水泵等等。再過幾年你們就可以看到,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必然會借助某種動力啟動。美國的家庭馬達已由每戶一台增加到幾台,日本很快也會這樣,隻要一按電鈕,一切都動起來的時代不久就會到來。”

鬆下幸之助真是語驚四座,他敏銳的洞察力和科學的預見,不僅使記者們折服,而且也被時代所證實。經過20世紀40年代戰亂的短暫間隔之後,家電熱的狂潮終於席卷全球,家用電器的心髒——馬達的需求量也達到空前水平。20世紀50年代初期,僅“鬆下”的門真馬達廠日產量就達5萬台。

鬆下幸之助就是這樣,憑借他那敏銳的觀察力和科學的判斷力,審時度勢,深謀遠慮,在家電熱的熱潮中扶搖直上,朝著國際市場闊步前進。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之後,麥克阿瑟將軍率領聯合國占領軍進駐日本。為了消滅軍國主義,要徹底解體可能成為其複活的原動力,占領軍對日本“財閥”實行嚴厲的“整肅”。這樣,三井、三菱、住友等13個大公司被列為“整肅”的指定對象,“鬆下電器”也是其中之一。

按照占領軍規定,凡被整肅的財閥,將凍結其一切財產,並在指定的時間內開除財閥領導人的職務。盡管鬆下對被劃歸“整肅”之列感到冤屈,數十次向占領軍申述,但仍沒有逃脫被“開除”的厄運。

然而,出乎鬆下意外的是,他所培育的“鬆下精神”解救了他。由1.5萬人組成的工會組織——鬆下電器“勞動組合”,向占領軍當局提出了解除對“鬆下”整肅的要求。

這種工會組織當時屬於占領軍所培植的“民主化”產物,因而當局決定對“鬆下”重新調查。由於工人說盡好話,鬆下幸之助很快便化險為夷,又重新回到鬆下王國的寶座。

戰後的日本,由於國際勢力的幹預,政治和經濟的相對獨立性越來越小,特別是在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占領軍實行對“財閥”的“整肅”,以民主方式改革其政治經濟以來,這種特點更加明顯,日本經濟已與世界經濟連成一體。

這種新的經濟格局和環境給企業界帶來新的挑戰,能否順應形勢,在新的環境裏謀求生存和發展,便成了日本企業家值得深思的首要問題。

1951年,剛剛從“整肅”中解放出來的鬆下幸之助,本能地意識到“既然與世界在一起”,鬆下電器就必須以全新的方式“再次創業”。他認為,鬆下電器自創辦以來,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盡管在各方麵都獲得了重大發展,但是這種發展已成為過去,新的形勢要求“鬆下電器”不能拘泥於過去的陋習,必須以新的誌向和新的目標來迎接事業的日新月異,要以新的氣魄“向著世界開創日本以及日本人的未來”。

新的形勢迫使鬆下認識到,事業的發展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際。因此,他決心要像30年前獨闖東京那樣去闖世界。

1951年1月8日,作為“鬆下電器”走向世界的象征,鬆下幸之助第一次去美國,他要考察一下美國對於日本具有多大的市場價值;在經營方法、設備、資金和技術方麵,鬆下可以得到哪些借鑒和幫助。出訪的更大目的是,他極想知道美國人靠什麼使國家如此昌盛強大,美國企業又是靠什麼保持興旺發達。

在他看來,日本與美國用於產品的原材料相同,價格相同,賣價也大體相同,甚至比日本的產品還要便宜。不同的是美國工人的工資高於日本10倍,成本顯然應當比日本高得多,然而美國的公司仍能獲利,而日本的公司卻出現虧損,原因到底在哪裏呢?他要親身觀察、研究一下。

一個月的美國之行,使鬆下大開眼界,他發現美國是世界上最徹底的“民主”國家。從西歐大陸移居的人們,都是從一無所有開始的,依靠實力為主的激烈競爭開創了事業,求實和冒險精神帶來了高效率和高效益。

從生活到事業,從政治到經濟,合理的社會結構使封建思想沒有一點可乘之機。相形之下,具有2000年古老曆史的日本,封建勢力像藤蔓一樣布滿全身,在美國通過一個簡短的電話可以解決問題,在日本卻要通過一係列繁瑣的程序才能處理。

通過對企業和經濟的考察,更使他耳目一新。日本人沒見過的電視,在美國已超過700萬台,收音機已超過1億台,350人的流水線可以日產擴音器15萬個,—個女工工資遠遠超過日本專業製造商的經理。

美國的所見所聞,使鬆下深有感觸,他認為體製的民主化和企業的科技化,是美國發達的根本原因。如果能把美國的先進經驗有機地滲入日本優秀文化,他相信他的“鬆下王國”也會變得更加發達。

訪問美國歸來的鬆下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決心以新的姿態把“鬆下電器”推向國際化。為了改變“鬆下電器”的觀念,他首先在這個王國裏展開了關於“民主”的廣泛宣傳,在他親手創辦的《PHP》——“靠繁榮帶來和平與幸福!”雜誌1951年5月號和7月號上,連續發表他題為《為何需要民主主義》和《民主主義的實質》兩篇講話。

他指出“民主”是達到繁榮的最可靠之路,強調民主“就是讓每一個人的智慧和才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他認為,單靠傳統文化隻能使鬆下人的效率達到一定水平,而鬆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他跨入國際競爭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