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不凡的創造者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餘燼中與朋友創立的公司(SONY),以求新求變,不斷推出新產品為宗旨,憑著個人努力及公司上下員工密切配合,使SONY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名字響徹世界,成了優良品質和信譽的標誌。

SONY的“世界首創”產品,包括半導體收音機、家用錄像機、隨身聽、彩色真空管電視機、家用立體音響組合等,顯示了SONY的獨特風格,也反映了盛田昭夫卓越不凡的領導力與創造力。盛田昭夫最顯著的特點是創新,他沒有重複過去的那些企業的老路子,生產現有的商品,以低價等策略擠進市場分得一杯羹,而是從一開始就瞄準最先進的技術,生產新產品,開拓新市場。依賴科技開發研製新產品,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新模式。在企業的定位和產品開發創新上,索尼都表現出一個現代企業的勃勃生機和優勢,盛田昭夫以新製勝的策略和強烈的品牌意識,使索尼公司得已發展壯大。

盛田昭夫具有很強的鑽研精神和堅定的意誌,這恰恰是索尼公司幾十年長盛不衰、領導世界潮流的原創力。索尼一係列的“世界首創”,既是它成功的標誌,也是其業績的展示。由於企業生存發展對創新開發新產品有著極強的依賴性,因此,盛田昭夫很注重人才的培養,員工的培訓,在開發人力資源上,他像開發新產品一樣注重效益,他把這筆賬算得非常清楚,所以在歡迎新員工致詞時,他總是說:首先你們應該了解學校與企業的不同。在學校時,你付學費給學校,但現在是企業付學費給你,在你學習工作上的一點一滴以適應新環境時,你是企業的一個負擔,一個包袱。

索尼公司像日本許多企業一樣,強調公司是一個大家庭,采取終身雇傭製,很少開除、解雇員工。因為培養一個員工需要很長時間,解雇或跳槽對公司是一種損失,利用經驗豐富的員工,為公司發展創新出力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

盛田昭夫1921年1月26日出生在日本爰知縣的首府、喧囂的工業城市名古屋,他家祖居名古屋附近的小鈴穀,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以製清酒、醬油聞名。

他的父親曾就讀於東京慶應大學,學習企業管理,後被迫中途輟學,回到家中接手正瀕臨破產的盛田釀製業。母親是個文靜、典雅而又有藝術氣質的女人,出身於武士家族,17歲嫁到盛田家,結婚七年後才生下第一個孩子,這就是盛田家族的第15代繼承人,長子盛田昭夫。

◇兒時的興趣變成事業

孩童時期的盛田昭夫就被父母進行接管祖業的訓練教育。父母領他參觀釀酒廠,公司開會時也把他帶在身邊,聆聽整個枯燥乏味的會議過程;而他家又是一個洋溢著藝術氣氛的家庭,家裏總是響著莫紮特、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的美妙音樂,那是用剛剛流行的電唱機放出來的。

盛田昭夫的父親是一個對音樂很內行的人,為了聽到最好的音樂,每逢質量更好的唱機一上市,他就立即毫不猶豫地把它買回來,盡管價錢貴得驚人。陶醉在迷人音樂中的小昭夫,常常看著那些奇妙的機器,心想:它能把我的聲音裝進去嗎?

中學時的盛田昭夫迷上了電子研究。他購買了大量的電子書籍,還訂了許多介紹音響技術的雜誌,每天放學回家就一頭埋在那些書籍雜誌中,貪婪地閱讀、琢磨。

按照書上的指導,他終於組合出一台粗糙的電動留聲機,把自己的聲音錄了進去。聽著留聲機放出自己走調的聲音,他感到異常的興奮和愉悅。

上高中時他偏愛物理學,這一科的成績一直很好,受到學校的服部教授的青睞。他介紹盛田昭夫去見淺田教授。淺田教授任教於大阪帝大,為人隨和幽默,一點也沒有教授架子,他正在從事應用物理研究。他領盛田昭夫參觀了他的實驗室和他正在研究的項目,並且和盛田昭夫進行了一次詳談。這次會見給盛田昭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決心追隨這位物理學大師,到大阪帝大而不是名聲更大的東京或名古屋大學讀書。

他如願以償地考進了大阪帝大。這家大學擁有日本最新成立的科學係,有最現代化的設備。

但盛田昭夫常常逃課,他認為教授講課很乏味,其實隻要有教科書和資料就知道他們講什麼了。他利用逃課的時間去淺田教授的實驗室,在淺田教授的指點下,不久盛田昭夫就可以幫他做一些研究工作了。淺田教授還常常為報紙寫專欄,介紹最新的科學研究和科技發展的情形,當他實在太忙的時候,就由盛田昭夫替他寫一些專欄。

這時戰爭籠罩著日本,全體日本人都被動員參加戰爭。盛田昭夫在大二時登記終身服役海軍。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距名古屋不遠的海軍部隊接受為期四個月的軍事訓練,訓練結束後,被授予中尉官階,並被派往橫須賀的光學研究室服務。

不久,又被派往鐮倉南方的一個小鎮,作為海軍代表與一些來自陸軍、民間的專家研究熱力導向武器和夜間射擊能力。在那裏,他遇到了對他終生產生影響,並成為他事業夥伴的井深大先生。

井深大領導的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功能很強的擴大器,可以安裝在飛機上,利用地球的磁場,檢測出水麵30米以下的潛水艇,但這種檢測器準備派上用場時,日本已喪失了製空權,整個天空都是美國巨大的銀色B129轟炸機。

這年的8月15日,天皇裕仁用他那尖細的古式宮廷用語,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了。

這個為了戰爭目的而成立的研究小組也就自然解散了,盛田昭夫回到了家鄉名古屋,在家裏無所事事地呆了一段時間,正好接到了高中老師服部教授的來信。服部教授已轉到東京技術學院物理係任教,邀請盛田昭夫去他那教書:盛田昭夫征求父母同意後,答應了這份工作。

來到東京,他和井深大見麵的機會多了,二人常常在一起深談,成了摯友。此時井深大在瓦礫堆上,樹起了東京通信研究所的牌子,帶著七名員工,但財政上總是捉襟見肘。

戰後的東京一片破敗淒涼景象,經濟凋敝,生意難做。井深大他們先是研製電鍋,後來製造短波改裝器。盛田昭夫一邊教書,一邊在井深大的研究所兼職。

1946年3月,二人決定開辦一個合夥公司。由於盛田昭夫在家裏是長子,必然是繼承家傳釀造公司的合法人,為了說服雙親同意,1946年4月,井深大與盛田昭夫一起搭車去了名古屋附近的小鈴穀,受到盛田昭夫父母的熱情款待。

當井深大說明了想要成立公司的計劃後,盛田的父親說:“如果我的兒子想利用他的長處和能力在其它方麵尋求發展,他就應去做他最喜歡做的事。”

聽了盛田昭夫父親的話,井深大很吃驚,他原以為要花很大的氣力才能爭取到盛田昭夫父親的同意,沒想到這麼容易就解決了。這位開明的老人後來大力資助兒子的公司,成了公司的主要股東,他退休後,由二兒子和昭接替了他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