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元積蓄的魅力
女企業家在當代仍然不多,瑪麗·凱(KayMary)卻是創造了奇跡的典型之一。她於1963年退休後,不甘寂寞,以5000美元積蓄創辦瑪麗·凱化妝品公司,開業時僅有員工9人。
20年後,她的公司發展成有員工5000多人,年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的大企業,有20多萬名美容顧問在世界各地為該公司推銷各種保養品和化妝品。瑪麗·凱被譽為“美國企業界的一顆新星”,成為廣大婦女、青年以及渴望成功者崇拜的偶像,而她的成功更是創造事業第二春的典範。
瑪麗·凱的成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作為一個年輕時離異,一個人拉扯大三個孩子的女性,在渡過了自己艱難的一生後,拿著那份退休金,本該安安穩穩享受自己的晚年,卻猛然間有了創立屬於自己的公司的想法,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自信,可以說是兒時母親給她的靈丹妙藥,使她一生受益匪淺,無論是艱苦的童年生活,還是撫養三個孩子外出打工的日子,始終都是源於自信的力量,幫助她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當麵對退休後的生活時,她驚訝地發現,雖然大半輩子已過去了,新近又麵臨喪夫的打擊,然而那份自信仍在,那份熱情仍在,仿佛有使不完的幹勁,這使她終於下定決心,幹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過去那隻不過是替別人打工,是為了謀生,而非自己的興趣所在。
瑪麗·凱多年從事推銷工作的從業經驗,以及對商品服務生活的理解,使她有機會選擇一個很好的化妝品項目,加上先進的服務理念,誠信務實的態度,卓有成效的領導方式,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年紀大對她的創業看不出有什麼影響,而豐富的人生閱曆卻使得她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態度,在利潤和理想之間作出了更好的選擇,在經營化妝品的同時,也經營著她熱情、自信和良好的精神麵貌,以及先付出後收獲的人生哲學。
在一張彩色照片上,一頭濃密的金發、深潭般的碧色眼睛、豐滿的胸脯、恰到好處的打扮……,充分顯出瑪麗·凱美麗動人的魅力,隻是不知道這張照片攝於何年何月?瑪麗·凱一向諱言她的年齡。
在她1987年出版的自傳裏,她饒有風趣地說:“我從不告訴人們我的年齡,我為什麼要說呢。我確信,把自己的年齡告訴他人的女人會把任何事情都告訴別人。我隻想告訴你,我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麼老,傳言說我已80多歲了!我曾聽到過對於這個話題最好的回答,就是我覺得自己才24歲!”
◇鼓勵的力量
瑪麗·凱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貧寒的家庭裏,在她4歲時,父親因結核病住進了療養院,整個家庭的重擔落在母親身上。母親是個訓練有素的護士,卻不得不在休斯敦一家餐館當經理,收入不多卻很忙碌辛苦,早晨5點就要離家去上班,晚上9時才回家,一天工作14小時。
瑪麗·凱7歲時,父親從療養院出院回到家中,病情雖得到控製,卻沒有痊愈,瑪麗的哥哥姐姐都已成家,照顧父親就自然成了她的事情。她每天放學回家先要收拾房間,然後才做功課。晚上做飯是一大難題,小瑪麗常常打電話問還沒有下班的媽媽如何烹調。
媽媽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講解,最後總要加上一句:“親愛的,你能辦得到!”
7歲的瑪麗還不得不做大部分孩子原本不必做的事情,例如,上街買衣服。母親給她1.5美元,讓她自己去挑選一件外衣或襯衫,商店的售貨員總是懷疑這位小顧客是否有決定權,她們常常問小瑪麗:“你媽媽呢?”瑪麗就向她們解釋家裏的情況說:“你們可以給她打電話,她會告訴你們是她讓我來的。”
買完東西,瑪麗用剩下來的錢去小店裏吃三明治和可口可樂,或去看電影。
最初幾次單獨行動,瑪麗總害怕趕不上汽車或迷路。她畢竟隻有7歲,但一遇到這種情況,母親的話就在耳邊響起:“親愛的,你能辦得到!”
這句話成了瑪麗整個童年時期的主旋律,也是影響了她一生的座右銘。後來這句話經常被她用來鼓勵剛剛加入她公司的女員工。
在孩提時代,母親常常告訴瑪麗:“別人能幹的事情,你能幹得更好!”瑪麗成了凡事不爭第一不罷休的女孩子。在功課上,必須得A才行。遊園會的門票,她要賣得最多,出售女童子軍的盒裝小甜餅也要名列前茅。
她有一個很要好的小夥伴叫做多夢茜。多夢茜家很富有,住一所很漂亮的房子,因為瑪麗是個好學生,所以多夢茜的母親歡迎她去玩。
多夢茜顯得很孱弱,總是不肯好好吃飯,為了讓她吃完加草莓醬的烤麵包和冰牛奶,她媽媽得連哄帶騙才行。可是,當她媽媽一不留神,多夢茜就把吃的全塞給了瑪麗。瑪麗當然不客氣,與她每天早晨一成不變的麥片粥相比,多夢茜的早餐簡直是美味佳肴。
多夢茜家的聖誕樹也給小瑪麗留下了美好記憶。它們那麼高大,一直頂到高高的天花板,似乎占滿了整個房間,上邊掛滿了爆玉花、酸果、蘋果和柳橙。
與多夢茜的友誼使瑪麗越發感到她應該成為讓多夢茜敬重的人,競爭和力求勝過他人給瑪麗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進入初中後,她經曆了更多的競爭,打字是她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她的教師戴維斯夫人教她、鼓勵她,她下決心要把打字技術學好,當時她的最大願望是有一台打字機,但由於太昂貴,所以從未向母親提起過。可是她做夢也不會想到,媽媽竟節衣縮食給她買回了一台伍德斯托克牌的打字機。她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不辜負媽媽的期望。
她刻苦練習,終於成了班上打字技術最好的學生。當捧著獎品回家的時候,她再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她的另一個雄心大誌是當一名傑出的即席演說家。同她學打字一樣,也有一位出色的教師激勵她、輔導她。在初中畢業前她參加了一次全州性的演說比賽,結果名列第二。每當想到自己是全得州第二個最好的演說家,瑪麗便激動不已。
中學畢業時,盡管瑪麗成績全是A,卻因家裏沒錢不能上大學,眼看著好朋友多夢茜進入賴斯學院,她破天荒第一次嚐到了妒忌的滋味。那麼,有什麼辦法能與接受高等教育的朋友競爭呢?17歲的瑪麗結婚了,嫁給了一位休士敦電台的大明星。她想,我可能上不成大學了,可是我的婚姻卻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沒想到這次婚姻卻使瑪麗追悔莫及,當她生下第三個孩子後,他們的婚姻就籠罩上了陰影。後來,丈夫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待丈夫退伍回來後提出離婚時,她覺得一切都完了。
但瑪麗沒功夫坐在那裏顧影自憐,家庭的擔子整個地壓在她身上。她首先想到的是找一份工作,這個工作既要收入豐厚,又要工作時間彈性,這樣她才能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結果瑪麗當上了斯坦利家庭用品公司的推銷員。
公司鼓勵競爭,再次喚醒了瑪麗的拚勁。一次,斯坦利公司宣布,誰在一周內引進新的推銷員最多,誰將榮獲“達拉斯小姐”稱號,瑪麗決心奪得這項桂冠。
銷售家用品通常是一位“主婦”邀請20多位客人來到家裏,代理商在那裏展銷斯坦利公司的商品,瑪麗為了全力以赴招募新人,心甘情願放棄了大筆銷售傭金,把已預定好由她主持的銷售聚會讓給了其他同事。
她利用電話,給平時聯係過的人打電話:“你好,貝蒂,我們公司打算在你住的那個區增加一些業務員,我想了半天,覺得你最適合不過了!你願意幹嗎?”對方可能會猶豫不決地回答:“瑪麗,我想想看。”
“今天下午我準備去你家那個方向,我想與你聊一會兒,順便帶幾本小說給你,你下午2點鍾有空嗎?”瑪麗·凱整個星期的上午,都在給熟識的主婦打電話,定時間見麵,下午則找她們麵談。
瑪麗贏了,她一星期引進了17名新的推銷員,披上了“達拉斯小姐”的綬帶。
瑪麗在男人統治下的商界,從事了整整25年的銷售工作,於1963年退休,此時,兒女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賦閑在家的瑪麗並沒有去學打網球或參加休閑活動,她沉浸在對往昔生氣勃勃的歲月的回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