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20世紀20年代的銷售生涯中有許多體會、經驗、想法,她要把這一切寫出來。她在頭腦中虛構了一個“我理想的公司”,圍繞這個構思,她文思泉湧,開列了公司經營的許多金科玉律,論述了公司的各種關係以及婦女們如何克服自身障礙,發揮自己的固有潛力,走向成功之路。這是一本經營學的教科書,也是培訓指南性質的書。

這本書的內容日益成熟,瑪麗也越情不自禁,她完全陶醉在她虛構的世界中。後來她頓悟地問自己:“你為什麼空談一家理想公司理論呢?為什麼不親自實踐呢?”這個想法從腦海裏一冒出來,便牢牢地攫住了她。

說做就做?瑪麗拿出一輩子的5000美元積蓄,決心辦一家瑪麗·凱化妝品公司,她請丈夫負責公司的所有行政業務,自己負責培訓和管理美容顧問師。

距開業日約一個月的一天上午,瑪麗與丈夫一起吃午飯。他一麵看公司最後的可行性評估報告,一麵計算著預算,突然,他的表情變得極其難看,他的心髒病發作了,在一片手忙腳亂之中,丈夫離開了人世。

瑪麗極其悲痛,但她還是拭去了眼淚,決定公司如期開業。她的律師勸告她:“瑪麗,立即停止辦公司的計劃,盡量收回所有的現金。不然的話,你會落得兩手空空。”瑪麗指望她的會計師支持,可是會計師也說:“你沒有可能做到,你的傭金計劃是不會奏效的,公司破產隻是時間問題。”

◇機緣巧合

丈夫下葬那天,瑪麗的兩個兒子和女兒從休斯敦趕來達拉斯參加葬禮,葬禮結束後,一家圍坐在起居室裏,討論公司的命運。小兒子理查德隻有20歲,是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的代理商,但卻是該公司駐得州最年輕的代表之一,月薪480美元。瑪麗請理查德到瑪麗·凱公司幫忙,月薪250美元,理查德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在家庭其他成員和朋友的一片激烈反對聲中,他毅然辭去原來的工作,來到達拉斯。

另一個兒子本27歲,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不能像他的弟弟那樣迅速地加入,但當聽完母親繼續辦公司的計劃後,說:“終有一天我要來,與你和理查一起努力。”

說完,他掏出4500美元的一個存折交給母親,這是他上高中以來的全部積蓄:“媽媽,我認為你是無所不能的,這是我的積蓄,如果對你有點用處的話,請收下。”

八個月後,本辭去了月薪750美元的工作,全家遷到達拉斯,加入母親與弟弟的行列。後來,瑪麗的女兒瑪麗琳也來了,成為瑪麗·凱公司在休士頓的第一個銷售主任。

1963年9月13日,在瑪麗丈夫葬禮一個月以後,瑪麗·凱化妝品公司如期開業了,在開業的熱鬧氣氛中,瑪麗想到了很多。她想,萬一公司失敗,她將不會有安逸的退休生活,她將一文不名,後半生不得不再度為別人工作。

她還想到理查德,一個20歲的小夥子能管理好公司嗎?昨天還是個纏著買摩托車的孩子呢!他將麵對強手的競爭……,她想著想著,腦海中映現出家人聚在一起時兒子女兒的信賴、支持的目光。她想到第一個丈夫拋下她後25年的馬不停蹄的推銷員生活,每天早晨5點鍾就起床,晚飯後還要出去,忙碌換來的是越搬越漂亮的房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懂事的孩子們,最後母親的形象掠過腦際,她的話再一次從耳邊響起:“你能辦得到。”

瑪麗·凱公司經營的是一種獨特的護膚品。說起這種護膚品,還要追溯到十幾年前的一次家庭展銷聚會上。

那是20世紀50年代初,有20多名主婦參加這次斯坦利家庭用品展銷會,年紀從19歲到70歲大小不等。瑪麗一麵向來客展示各種家庭用品,一麵注視著她的顧客們。她吃驚地發現這些女人不管老少,皮膚都那麼細嫩光潔。

展銷結束後,大家一起去廚房喝咖啡,隻見女主人拿出一些小瓶子,上麵貼著鉛筆寫的標簽,她一麵把它們分發給各個主婦,一麵在一個練習本上記錄著,嘴裏還不停地講解:“請大家注意,你們已經使用了兩星期的3號了,下星期該用4號。”

毫無疑問,這些小瓶子就是這些女人保持漂亮皮膚的奧秘所在。於是瑪麗問女主人:“你在幹什麼呢?”女主人解釋說,這些女人都是她的“實驗品”,她們光潔漂亮的皮膚是實驗的結果。

女主人自然也送了一瓶給瑪麗,讓她回去試一試,她看著包裝極差的樣品以及一頁錯字連篇的說明書,半信半疑地望著那群高興的女人,心想:她們是不是受蒙騙了。

瑪麗花了一兩天的時間試驗女主人送給她的樣品。一天下午,她正在化妝時,12歲的兒子理查德放學回來了,他在媽媽的麵頰上吻了一下說:“媽,你的臉真光滑!”

瑪麗很快迷上了這些妙不可言的護膚品,發了瘋似的想搞清楚它們是怎麼製造出來的。那位女主人告訴她,護膚品的配方是她的父親,一位製革工人留下的。他發現自己的雙手看上去比臉還要細嫩,原因就是雙手長期浸泡在工作中使用的那種溶液裏的緣故。

他想,既然這些製革溶液能把堅硬的生皮變成柔軟的皮手套,那麼對人的皮膚肯定也會有同樣的功效。於是他開始試著在臉上塗擦稀釋了的製革溶液,當他去世時已73歲,可是由於塗擦製革溶夜,皮膚光亮,富於彈性,看上去還年輕得很。

他發現了最早的護膚品,卻未能讓任何女人產生過興趣,因為他的“麵部製革”霜,氣味難聞,又不舒服,除了他的女兒之外,所有的人都嘲笑他的想法。她後來終於根據父親的配方製成了適用於女性皮膚的乳劑和清洗液。

瑪麗不但自己喜歡上了這種護膚品,還向朋友推薦,包括她的母親。老母親每日固定使用夜霜、清洗液、粉底霜、潤膚液和防曬霜。她以87歲的高齡去世時,皮膚十分細嫩,人們幾乎都認為她還不到60歲。

1962年,瑪麗·凱化妝品公司開業時,瑪麗毫不猶豫地從製革匠的繼承人手中買下了配方專利。瑪麗想,加上好的包裝、創新的銷售觀念和努力的工作,她肯定會成功的。

◇先付出而後收獲

一般說來,公司賺錢的原則是,以某一價格進貨,以某一更高價銷售出去。因此,創辦公司通常首先要確定利潤目標。瑪麗·凱化妝品公司剛開業時,人們常常向瑪麗詢問利潤指標,然而,瑪麗的回答令人們大吃一驚:我沒有製訂任何利潤目標,我的目標是給婦女們機會,做她們可以發揮聰明才智的工作。

把這個思想引進瑪麗·凱公司,和瑪麗大半生的挫折、際遇有關。她作為一個女人,飽嚐了這個世界對女性的不公平。她曾擔任銷售經理的職務,可是工資比同等職位的男性少得多。她負責培訓一個男性業務員,六個月之後,這個男人反倒成了她的上司,薪水相當於她的兩倍。

更氣人的是她作為一個女人,提出的任何可行的計劃建議,盡管相當不錯,卻總是被“你這是婦人之見”的評論所駁回。多少年來她目睹了無數才華橫溢的人,僅僅因為她們是女性,被無情地埋沒了。

瑪麗·凱決心建立一種全新的經營原則,以發揮人的全部才智為目標,而不是以一年賺多少錢為目標。

她還設計了一種“體製”,每個銷售主任在各地區隨時可以招收美容顧問師,並根據自己引進的人所銷售化妝品的數量,從公司提取傭金。但是,新人的培訓工作,由新人所在的區域銷售主任負責。這種“寄養體製”一反銷售人員劃分勢力範圍的舊體製,體現了相互幫助的精神。

起初有些人批評瑪麗·凱的做法:“我憑什麼把你寄養的人扶上成功的階梯,使你得到所有的傭金,而我一分錢也拿不到?”但瑪麗·凱的這個方法卻成功了。

“寄養體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符合瑪麗·凱為公司製定的基本精神,即“將欲取之,必先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