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推銷員起家的艾科卡,曾幾何時,在汽車製造業已經功名赫赫,世人矚目了。幾年之中,從“野馬”“美洲豹”和“侯爵”到“馬克三型”,都是他用智慧和心血孕育出來的一批“寵兒”。正是這批“寵兒”為福特公司賺來萬貫財富,但正是這些“寵兒”們把它們的製造者和推銷者艾科卡不斷地推上更高的地位。
“1956年56美元”效應,證明艾科卡是一個非凡的推銷人才;“野馬”的備受歡迎,顯示了艾科卡是一個傑出的實業家;“馬克三型”則表明艾科卡絕非曇花一現式的人物。
工作刻苦、具有豐富創造力的艾科卡,在短短的時間內,能由一名汽車推銷員連續晉升為業務部主任、分部總經理、公司副總裁,應該說,他的每一步躍升,都是穩健地站在自己的功勞和業績之上的。
此時艾科卡的名字,已經如同他所創造的“野馬”一樣,在全美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艾科卡自信地看到,命運之神將使他的前程燦爛無比。
1970年12月10日,艾科卡盼望已久的一天來到。亨利·福特一改往日常態,親自來到艾科卡的辦公室,點燃一支香煙,鄭重地看著艾科卡:“我考慮過了,我要送你一件最有價值的聖誕禮物。從今天開始,你就是福特公司總裁了。我祝賀你。”
艾科卡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盡管在他的預料中早晚會有這一天,但這天畢竟願望實現了。這對44歲的艾科卡來講,意味著已經躋身於美國最高實業界,意味著自己對擁有50萬職員、全美第二大汽車公司具有獨一無二的領導權,意味著自己可以在如此喜歡的汽車行業中為所欲為地大顯身手,所有這些,怎麼不使他歡喜若狂呢!
隨著職權的擴大,艾科卡看到自己的責任更大了。他不僅要關心每個分部汽車的研製和銷售工作,更要重視整個公司的發展策略。20世紀60年代,福特公司每年的銷售利潤從未低於3.5%,而20世紀70年代由於各種原因卻下降到3.5%。艾科卡下決心要使獲利率重新回升,他的策略是“提升業績,減少管理費用”。
他製定一項降低成本計劃,這項計劃的主要內容就是,在時間安排混亂、產品結構複雜、設計費用昂貴、工作方式落後四個方麵,各削減業務費用5000萬美元。
這樣,即使在不多賣出一部車的情況下,也可以增加利潤2億美元,幾乎提高了四成利潤,雖然曆屆總裁都意識到上述四個方麵的改革會有意義,雖然他們也試圖執行這項計劃,但卻沒有任何一人任總裁像艾科卡那樣對計劃實施得一絲不苟。
他首先加強電腦編製生產計劃和采用更精密的時間安排法,把過去每年新產品轉產的準備時間由二周縮短到二天,公司每一年僅運輸汽車費用就要花掉5億美元,艾科卡通過改革火車運輸裝置,節約了數百萬美元。
作為龐大的福特公司,不僅有賺錢的部門,同時也有賠錢的部門,有些賠錢部門使公司受累達十年之久,艾科卡決定改造一切賠錢部門。他召集那些賠錢部門的主管經理,鄭重宣布:每人限三年時間,如果不能賺錢,就把該部門賣掉。在這項計劃實施過程中,艾科卡曾砍掉20個賠錢部門。
艾科卡的總體改革十分成功。福特公司營業額連年增加。20世紀70年代中期,公司每年利潤連續保持在15億美元之上,最高之年多達18億之巨。
◇功高震主花落去
艾科卡的改革,不僅在體製上和技術上洗刷了福特公司的諸多弊端,而且在心理上也征服了公司的眾多員工,大家都為他的管理才華所傾倒,也為他的經營謀略所折服,福特公司不能沒有艾科卡,福特公司的命運係艾科卡於一身,這應該說是對艾科卡最公正的評價了。然而,就在艾科卡為福特公司嘔心瀝血,使福特公司蒸蒸日上之時;就在艾科卡功績彪炳,聲譽昭著之時,他的頭上卻飄起了一朵不祥的烏雲。
艾科卡萬萬沒有想到,扼殺他燦爛前程、幾乎使他陷入滅頂之災的,竟會是他夜以繼日為之效勞的亨利·福特!艾科卡就任福特公司總裁之後,他的辦公室緊靠著福特的辦公室,艾科卡的一舉一動都被這位董事長——太上皇盡收眼底。亨利·福特生性孤僻,隻看重表麵,好以貌取人。如果一個男人愛穿窄腿褲,就會被他認為是個“同性戀者”,那就不管這個人有多大才能,都會即刻被他開除。
亨利·福特在公司裏是一個獨裁的封建領主,他握有對福特公司所有人生死予奪的大權。他好疑多慮,為人處世的基本信條是“曆史是騙人的鬼話”。隻要看到兩個人在大廳裏談話,他立刻就會猜忌他們在策劃什麼陰謀,獨斷專橫是他性格上的又一大瑕疵。
對艾科卡,亨利·福特是費過一番心機的,同被他解雇的曆屆總裁相比,艾科卡確是一位難得的、精明強悍的帥才,他能使瀕臨倒閉的分部起死回生,他能使產品更新換代經久不衰,他更能使福特公司的財源滾滾而來。解雇他,會帶來什麼結果呢?
然而,亨利同時也注意到,在福特公司,威信日起的是艾科卡,人們敬慕的隻是艾科卡,能與亨利本人分庭抗爭的還是艾科卡。他絕不允許一個意大利移民的後裔在他麵前指手劃腳、耀武揚威,他絕不允許在福特公司這個王國裏有任何一個人對自己的王位構成威脅,他更不想讓這座世界著名的玻璃大廈改名易姓,想來想去,他覺得鞏固自己王位的最好辦法還是解雇艾科卡。
亨利·福特的這一想法盡管遭到董事會的一致反對,但這位專橫跋扈的獨裁者還是一意孤行。1978年7月13日,艾科卡被這突如其來的解雇事實驚呆了,他如遭五雷轟頂。
對於一個事業大功剛成、聲譽正旺、前途無量的人,突然從他為之奮鬥的峰巔上跌入萬丈深淵,他將如何選擇呢?對於54歲的艾科卡來講,這實在是太難了,盡管他有足夠的積蓄,退休則未免顯得年輕些,可是要從頭起爐灶,又未免太老了。
福特解雇艾科卡一事,轟動了整個美國輿論界。一時間,批評、咒罵亨利·福特武斷、自私和為艾科卡鳴屈喊冤的呼聲四起。
對艾科卡這樣如同燦爛瑰寶一樣的人才,各行各業都爭相邀聘,其中包括有名望的國際紙張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此外還有廣播電台、各地商學院和紐約大學等。
然而最使艾科卡著迷的還是汽車業。他夢寐以求的事業是要成立一個世界性的“環球汽車公司”,把歐洲、日本和美國的汽車公司合並一體,組成一個超級聯合體,從而向“通用汽車公司”的統治地位進行挑戰。然而,美國當時實行的“反托拉斯法”使艾科卡的“環球公司”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