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危舟
一天,艾科卡的好友,佛羅裏達州的前州長克勞德·柯克找到艾科卡,問他是否願意到紐約與迪克·迪爾沃思會麵。艾科卡立即明白了,約他吃飯的其實是瀕臨困境的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董事長約翰·裏卡多。
他們在蓬查特蘭大飯店會麵:“我們正在考慮怎樣才能扭轉公司局麵。”裏卡多和迪爾沃思拐彎抹角,說話閃爍其詞,看來他們不願意冒然挑明來意。
“我們到底要談什麼?”艾科卡單刀直入地發問了。
“想聘請你,但不知道你的意願如何?亨利·福特對你太不公道了,但你不至於失望到不想回到汽車行業裏來吧!”裏卡多有些激動了。
“我不想糊裏糊塗地加入,我必須知道,目前事情糟糕到了什麼程度,你們是否真想把事情搞好。”
裏卡多把克萊斯勒公司所麵臨的狀況如實地向艾科卡交了底牌。盡管情況很悲觀,但對自信的艾科卡來講,卻覺得在一年內扭轉局麵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我必須強調,克萊斯勒公司必須讓我放手去做,這不僅僅是財務方麵,我要求的是要按我的主張辦一切事。”前車可鑒,艾科卡不能不引以為戒了。盡管克萊斯勒公司裏沒有福特那樣“太上皇”,然而,要想扭轉一個瀕臨倒閉的公司,決不是一個高級雇員所能完成的。
“艾科卡,我已不想再繼續幹了。”裏卡多毫不隱諱:“這個公司隻會有一個老板,如果你來,那就是你,不然,我們不會費這麼多時間和心血來安排這次會晤了。”
原來這位董事長是自己主動來請艾科卡出山的。他沒有通過董事會,他顯然認識到:克萊斯勒已經深深地陷入困境,他和董事會裏的任何人都沒有能力起死回生,艾科卡是他們惟一的希望。
克萊斯勒的熱情邀請,感動了艾科卡。他看到,他曾為之嘔心瀝血、賺下萬貫財富的福特,僅僅為了自己的地位,就無情地把他一腳踢開。而麵前的這位董事長,為了公司的命運,卻願意讓出自己的權利。他恨亨利·福特,他要報仇雪恨。他感謝裏卡多,為他東山再起提供了機會,他下決心,不管克萊斯勒糟到何等程度,他也要使它起死回生、東山再起。
1978年11月2日,艾科卡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加入克萊斯勒公司,為了能盡早讓艾科卡大顯身手,原董事長裏卡多提前辭職。1979年9月,艾科卡正式成為克萊斯勒公司董事長兼最高行政負責人。至此,他背起了一個權力與責任同樣重大的十字架,開始了一生中最艱難的奮鬥。
克萊斯勒公司的境況大大出乎艾科卡的想像。在他走馬上任的第一天,公司宣布第三季虧損為1.6億美元,這是曆年來最大的赤字。他做夢也沒想到,他登上了一艘已駛入大海搖搖欲沉的危舟。這艘危舟無論指揮係統還是操作係統都已失靈,一切必須運轉的部分都已鏽蝕。
他還吃驚地看到,公司的高級職員,每天手裏端著咖啡出出進進,無所事事;董事長的秘書整天要花大部分時間處理私人電話;公司的35名副總裁,每人都有一塊小地盤,每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
更使他不可思議的是,影響公司發展的兩大部門——生產與銷售,竟然由同一個副總裁主管,奇妙的是生產與銷售部門之間卻又幾乎沒有聯係,生產部門隻管把車子造出來,從不過問銷售情況如何。
整個公司甚至沒有一個有真才實學的財務分析人員,也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財務規劃和預算,連一些必要的確切數字都拿不出來,而沒有這些必要的數字,要想解決克萊斯勒公司的根本問題,簡直是天方夜譚。
既登足於危舟,艾科卡沒有選擇餘地,隻有背水一戰,徹底拚搏。多年實際經驗與清晰的策略思路,使他意識到,挽救克萊斯勒公司的第一要務,莫過於建立一個有效的領導團隊重振員工的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