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企業的一切工作,歸根結底無非是人員、產品和利潤,這裏首要的因素是人,除非擁有一批優秀人才,否則,產品和利潤不會從天而降。艾科卡首先對高層進行了三次大調整,三年之中,35位副總裁,被換掉33個,徹底清除了35個小獨立王國,使整個公司的領導權得到了統一,初步形成了內聚力。
扭轉局麵,還需要增加一批優秀人才,對艾科卡而言倒是不難解決。他離開福特公司時保留了多年工作的一本記錄本,資料豐富的筆記本按A、B、C不同等級記錄了不同用途的人才。他首先在B等中找到了傑拉爾德·格林沃爾德,此人44歲,曾是福特公司派駐委內瑞拉分公司經理,是一位很精明的會計專家。
艾科卡派給他的首要工作之一是統一管理應支付賬戶,他很快發現克萊斯勒公司這方麵的弊端,其中之一是公司每年的保修費用開支巨大——竟高達3.5億美元。
哈爾·斯珀裏奇是1977年被福特公司解雇的,他比艾科卡早兩年進入克萊斯勒公司,卻一直被埋沒著,哈爾有一種非凡的本事,能準確地預測未來市場,例如三四年以後人們喜歡什麼樣的車子,在福特公司期間,他這種洞察能力已令人折服,艾科卡當然對他委以重任。
艾科卡又陸續把原來在福特公司兼管推銷和承銷商業務的加爾·克斯,技師管理專家漠斯·馬賽厄斯以及喬治·馬茨等諸多精明強幹的人聘到膝下。這樣,艾科卡很快地築起了一個無與倫比的“人才寶庫”,為其扭轉危局、大展宏圖奠定了堅固的基石。
就在艾科卡躊躇滿誌,準備大顯身手之時,意想不到的風雲襲來了,1979年1月16日,伊朗國王突然出走,緊接著汽油價格暴漲。與此同時,整個美國也栽進經濟衰退的深淵,這使得本來不堪一擊的克萊斯勒公司如同雪上加霜,更加搖搖欲墜了。
克萊斯勒公司是生產娛樂車輛及住房車輛的最大廠家,“石油危機”的災難一來,這些巨大的“油老虎”首先遭殃。
到1979年6月,他們給娛樂廠家生產的底盤及發動機,幾乎一台也沒有賣出去。這時,對於擁有14萬多雇員、開支巨大的克萊斯勒公司來講,麵臨的問題已經很簡單了,不是什麼建立新廠房、研製新車型,而是如何闖過這“生死存亡”的難關了。
作為公司最高領導人的艾科卡,他意識到自己隻能是一名奔波於前線陣地上的軍醫,隻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選擇幾個救活率最大的傷員來治療了。
他決定對克萊斯勒公司全麵大動手術,關閉或出賣了一批已成為公司包袱的工廠,並從上到下大裁員。他先後關掉了密執安的萊昂斯裝修廠、底特律波蘭區城中心工廠,同時賣掉了政府支持、每年保證獲利5000萬美元的坦克車產銷業務。
1979年到1982年他先後裁減了數以萬計的白領職員和藍領工人,僅兩次大裁員,每年就減少近5億美元的支出。這對艾科卡來講實在難過,他知道遭到解雇的滋味。
盡管賣掉工廠,大幅度裁員為克萊斯勒爭取到一時喘息的機會,逃過了這場滅頂之災。然而要擺脫困境,徹底扭轉局麵,他需要一筆足以使整部機器重新運轉的資金。
為了籌到這筆資金,艾科卡先後與可能出資的人會晤了上百次,其中包括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和十多個靠石油發財的阿拉伯億萬富翁。盡管艾科卡費盡口舌,把未來說得天花亂墜,但是,被現實主義從頭到腳武裝起來的富翁們,誰也無法相信艾科卡會獲得成功。艾科卡最後隻有孤注一擲,向國會求援,請求貸款保證。
國會參眾兩院舉行聽證會的房間,在設計上就是有意嚇唬證人的,委員們坐在高出地麵二尺的一張半圓形桌子旁,坐在下麵的證人,心理上便處在極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