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自我減壓――學會和壓力共處(1 / 3)

20世紀90年代,葡萄牙足球名將保羅?索薩說:“你必須學會與不良的環境、與壓力共處,即使在你狀態低迷時;如果你知道如何與壓力共處,那就沒有任何問題。”

在通常情況下,女性職業者體力方麵弱於男性,心理方麵有情緒易波動、較脆弱、依賴性和從眾性強的特點,這常使女性在工作中感到壓力加大。壓力不解決,積蓄成堆,就會嚴重影響白領女性的心身健康,還會降低生活質量。麵對工作中的眾多壓力,逃避永遠不解決問題,每一名職業女性都要學會承受壓力、化解壓力,學會和壓力共處,把壓力化為推動人生前進的動力。

第1節及時給自己減壓

宋女士是一家外企的主管,工作一直表現不差,領導和同事也欣賞她,但這麼多年她卻從沒感覺輕鬆過,唯恐自己的工作出什麼差錯而破壞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好印象。現在情況更糟糕,公司最近打算裁員,她每天更是提心吊膽,唯恐自己出現在那個“黑名單”裏,因此變得老是不由自主地發火,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她感覺自己像一根繃緊的發條隨時會斷開。

宋女士的緊張就是由於許多的壓力會聚起來引起的焦慮表現:宋女士麵臨著來自公司、社會和自己的三重壓力,可謂頭頂“三座大山”,這樣一來,她當然會覺得難以承受。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焦慮、抑鬱、心煩、緊張等不良狀況時常在一些職業女性身上出現,影響著她們的工作和生活。國際形象素質培養研究專家、幽蘭女社和雅竹男社創辦人張樂華博士認為,在職場中,女性由於生理的特殊性,相比男性更容易疲勞。而更多身居高位的女性職業者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工作中是骨幹,工作任務比較繁重,上下級關係較多也比較錯蹤複雜,方方麵麵需要打交道的人比較繁雜,事業上也麵臨是否轉向或是否能更上台階的問題,這些都給中層女性管理人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誠然,人有壓力並非壞事,適當的壓力反而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和動力,但是如果長期處於壓力的負擔之下,很多問題就會不斷湧現,壓力越大,身心俱疲,一旦疲勞就做不好工作,做不好工作隨之又有新的壓力產生,繼而出現惡性循環的狀況。

一位國外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壓力就像一根小提琴弦,沒有壓力,就不會產生音樂。但是,如果弦繃得太緊,就會斷掉。你需要將壓力控製在適當的水平――使壓力的程度能夠與你的生活相協調。”所以,為了保證工作成效的最大化,也應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職業女性應該及時釋下重負,擺脫外物的牽絆,為自己減壓,給自己一個喘息放鬆的機會,等到精神恢複、身心放鬆時,你會發現問題往往能夠迎刃而解。那麼,職業女性應當如何為給自己解壓呢?

打破心理上的桎梏

工作中,當你感覺到壓力時,要積極探尋自己內心的想法,並對其進行仔細的檢查,看這種想法是否正確。

文中的宋女士擔心自己在工作中出錯,擔心被公司裁員,其實這些都不過是她自己的臆斷而沒有現實證據。事實上,她工作一直表現很出色,雖然公司要裁員,但不停地長籲短歎與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哪個更有利於博得上司信任呢?所以說,對前途老是悲觀,總是覺得壞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些想法顯然是不合理的,未免有些庸人自擾。

實際上,有時壓力的產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你對某些事情的逃避,來源於自己給自己施加的枷鎖。其實,不必害怕未知的將來,勇敢地跨出哪怕小小的一步,也會增強你的信心。如果不去嚐試,隻是一味地回避恐懼,它們反而會一直如影隨形。嚐試一下,早到辦公室幾分鍾,嚐試新的工作方法,嚐試在公司與同事開開無傷大雅的玩笑,嚐試與上司多溝通,這些都能幫你減輕壓力。當你戰勝恐懼後也就戰勝了自己,迎來的將是安全有益的東西。

不要故意給自己加壓

不少女性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滿,這是女性對事物的價值往往估計過高所致。她們中有些人喜歡在壓力中生活,在壓力中挑戰難題,便有一種愜意的滿足。但人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畢竟有限,壓力太多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久而久之會禍及自己的身心健康。

因此,在工作中,職業女性應掌握合理的方法,把壓力控製在自己能夠解決的範圍之內,不能無視於自身的能力和健康而故意給自己施加太多的壓力。

學會放鬆

國家二級谘詢師喬智敏說:“要學會正確認知,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要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如果一件事情從現有的角度理不出頭緒,不要認死理,看看能不能從其他方麵做。工作上要是遇到什麼困難和阻礙,要學會自我放鬆治療,食物減壓、寫作減壓、睡眠減壓……都是很好的方法。”

很多職業女性卻常抱怨工作任務重,整日埋頭於工作中。實際上,當你的大腦一天到晚都在想工作的時候,工作壓力就形成了。因此,在忙碌的工作中,職業女性必須學會放鬆。

其實忙中偷閑並不難。午飯後打個盹兒,晚飯後步行半小時,頭暈腦漲時自我按摩一番,入睡前一刻念念有趣有益的文章等,都能調節情緒。心情愉快能增強人體的肌體免疫力,也能夠使你精神飽滿,更加有效率去麵對工作。總之,千萬不要把工作當成一切,也不要放任壓力情緒的發展,不能使這種情緒在一天工作結束時升級成為壓倒你的工作壓力。

轉移注意力

麵對壓力,轉移注意力就是一種很好的放鬆辦法。壓力太重背不動了,那就放下來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轉到讓你輕鬆快樂的事上來。等到心態調整平和以後,已經堅強起來的你,就不會害怕麵前的壓力了。

最後,如果你若無法做到以上幾點,最好找心理醫生幫助你做自我分析,以化解因潛意識衝突引起的內在壓力。自我分析其實相當於一次痛苦的“長途跋涉”,雖然也很累、很痛苦,但當你對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後,也就能更輕鬆地管理壓力,減輕壓力,做壓力真正的主人了。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第2節學會快樂地享受工作

楊霞是一名汙水處理女工,她的工作崗位可以說是最平凡、最基層、最髒、最累而又最不起眼的,可就是在這樣一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楊霞硬是在癡迷、發狂的狀態下幹了整整20年。這20年裏,她數不清自己有多少個節假日、公休日是在工作中度過的;這20年裏,她說不清自己不分白天黑夜、隨叫隨到的幹了多少事;這20年裏,她記不清自己修複了多少台設備,更換了多少次盤根。她記得清的是,自己所管的工藝班有多少台設備和每台設備的性能;她說得清的是“保護環境,造福人類”,再幹20年也心甘情願的真誠……

楊霞一直有著這樣的信念:“世上360行,行行都得有人幹,既然幹了這一行,就要把這一行做好。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再苦再累我也甘心。”

托爾斯泰說:“人生的樂趣就隱藏在他(她)的工作之中。”這即是說,每個人應以快樂的心態工作,學會享受工作,才會發現工作的樂趣。

就一般的世俗觀念來看,許多憑勞力賺錢的女性,工作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在社會上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但是,她們的偉大之處,不在於有什麼樣的專業技術或是帶給人類先進的發明,而是她們愛崗敬業、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一種精神。正如哲學家卡萊爾所說:“有事做的人是幸運的,不要讓她再祈求別的福分……當一個人的精神傾注於工作時,她的身心就會形成一種真正的和諧,無論那是多麼卑微的勞動。”

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數的工作都是重複的、單調的,缺乏創新,致使很多職業女性對於本職工作感到枯燥與乏味,工作時就難免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日積月累,這種不良情緒便轉化為一種慣性的心理狀態,對工作產生了一種抵觸心理,漸漸把工作當成一種苦役,把工作當成一件任務來完成,每天疲於奔命,對待工作得過且過,效率低下;即使換一份工作,也會馬上對新的工作不滿意,最終不僅影響了公司的發展,也導致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失敗;甚至因壓力日益增大,產生孤獨感和壓抑感,還可能引發一係列的疾病,對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都將造成不利的影響。這樣的惡性循環,正來自於這些職業女性從未能全心領略工作為自己帶來的樂趣。隻有那些能夠發現工作中的樂趣、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的職業女性,往往能夠執著堅定於自己的工作崗位,以輕鬆的心情對待工作,自然就不會有重壓在身的不堪重負的感覺,從而有利於身心的健康,較之他人也更容易成功,更懂得生活的意義。

對於每一名職業女性來說,工作都是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即使你在選擇工作時出現了偏差,所做的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也應當努力設法從中找到興趣,使工作成為愉快的旅程,隻要你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將工作看成是一種享受、一個獲得成功的機會,那麼,你對於工作產生的厭惡、痛苦和不堪重負的感覺就會消失,任何工作也都會變得有意義。

在工作中找到激情

雅絲?蘭黛是許多年來《財富》與《福布斯》雜誌等富商榜上的傳奇人物。這位當代“化妝品工業皇後”白手起家,憑著自己的聰穎和對工作及事業的高度熱情,成為世界著名的市場推銷專才。由她一手創辦的雅絲?蘭黛化妝品公司,首創了賣化妝品贈禮品的推銷方式,使得公司在同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走在了化妝品銷售領域的前列。雅絲?蘭黛之所以能創造出如此輝煌的業績,不是靠世襲,而是靠自己對待工作和事業的激情。在80歲前,她每天都能鬥誌昂揚、精神抖擻地工作10多個小時,她對待工作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實在令人驚訝。今天的蘭黛名義上已經退休,但實際上,她照例會每天穿著名貴的服裝,精神抖擻地周旋於名門貴戶之間,替自己的公司做無形的宣傳。

美國詩人愛默生說:“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忱而成功的。”

激情是前進的動力。一個對自己工作充滿激情的人,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無論在什麼公司工作,都會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聖、最崇高的一項職業;無論工作上的困難和壓力有多麼大,都會始終一絲不苟、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它。而如果缺少了激情,便會讓自己始終處於壓力狀態之下,自然無法取得良好的業績。

事實上,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具有成就大事的潛質,不僅反應敏捷、聰明伶俐的人是這樣,那些相對木訥甚至看起來有些愚蠢的人,也有這樣的潛質。對於每一名職業女性來說,隻要能夠在工作中找到激情,投入自己的熱情,便會點燃自己心中潛藏的力量,憑借這種力量使工作呈現出新的意義,最終取得不同凡響的成績,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正確認識你的工作

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應邀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畢業生發表演講的時候,提出以下建議:“不管你在哪裏工作,都別隻把自己當成是名員工,應該學會努力適應,把公司當成是自己開的一樣。事業生涯除了自己之外,全天下沒有人可以掌控,這是你自己的事業。”作為職業女性,想要快樂地享受工作,你需要在內心深處清楚地了解――“你在為誰工作”,你必須對工作本身有明確的認識。

1.工作不隻是謀生的手段。

很多年前,一群洗衣女工在忙碌著,她們都很勞累,然而當她們想到還有每天11美元的工資在等待著她們的時候,她們選擇咬牙堅持。

很多年後,當這群洗衣女工的大多數仍然在忙碌時,忽然來了一輛豪華轎車,有一個人從窗戶向大家打招呼:“我的朋友們!你們好嗎?”大家抬頭一望,原來是她們若幹年前的同事瑪莎。瑪莎現在已經是一家連鎖洗衣機構的老板。她被老朋友們包圍起來,大家問這問那,其中一個問道:“我的朋友,我真的很奇怪,你是和我們同一天開始洗衣工作的,為什麼你能當上老板,而我們仍然在持續同樣的工作呢?”

瑪莎笑了,她說:“我的朋友,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如果說有,那就是我從開始就在想著為整個事業而工作,而你們大概隻為了那每天11美元的工資而工作吧。”

同理,在現代企業中,職業女性隻有跨越薪水的局限,超越自己,工作才會有成效,事業才會有突破。在工作中,很多職業女性的工作條件、工作收入、工作地位等都要好上幾倍甚至更多,但她們缺乏對待工作的激情,總是認為沒有前途,最終往往連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更談不上為公司、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了。其實,她們真正所缺乏的是對工作本身的認識,還沒弄清楚“你在為誰工作”這個問題。她們沒有意識到工作對於生命的真正意義,仍然隻是把工作作為賺取養家糊口的薪水的手段。工作的質量決定生活的質量。無論薪水高低,工作中盡心盡力、積極進取,能使自己得到內心的平靜,這往往是事業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工作獲得薪水固然與生存密不可分,但薪水並不是工作的全部。薪水隻是生活的一種手段,是工作價值的一種體現,而不是工作的最終目的。賺錢容易,但是要想有一番作為卻困難得多。賺錢的魅力是禁不起時間考驗的,當你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時,你所付出的辛勞才有可能開花結果,你的事業才會充滿無限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