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自我減壓――學會和壓力共處(2 / 3)

2.工作不是一項苦役。

國外一位著名的成功女性企業家,曾將企業中的員工分為三種:一種是先知先覺的人,一種是後知後覺的人,最後一種是不知不覺的人。她認為,不知不覺的人工作很辛苦,不知為何工作,得過且過,渾渾噩噩虛度年華;後知後覺的人僅僅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每天奔波勞碌,工作仿佛一項苦役;而先知先覺的人則不一樣,他(她)們把工作當做生命成長的一個契機,而非聊以糊口和賺取金錢的工具;他(她)們懂得自己是在為自己工作,是在享受工作,因此每天都以熱愛的態度去從事工作。

對於每一名職業女性來說,在工作過程中,隻有經曆艱難困苦的工作曆練,才能獲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隻有經曆不斷拚搏的工作過程,才能取得成功;隻有把工作目標和自己人生成功的目標相統一相協調,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位。如果僅僅把工作當做一件差事,當做一種謀生的手段,或者隻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麼即使是從事最喜歡的工作,也無法持久地保持對工作的激情;如果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乏味的,是一種苦役,就會產生抵觸的心理,這樣最終會導致你的事業失敗。

駕馭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人對事物的一種最膚淺、最直觀、最不用動腦筋的情感反應。它往往隻從維護情感主體的自尊和利益出發,不對事物做複雜、深遠和智謀的考慮,這樣的結果,常會使人處於很不利的位置或為他人所利用,還有很多因情緒的浮躁、簡單、不理智、衝動等而犯的過錯,對於職業女性來說,很容易誤人誤己誤事。如果一個人放任自己,不去培養對情緒的控製力,久而久之,便會養成處事急躁、情緒化的不良行為習慣,它將會對於你的事業、生活、人際等方麵造成嚴重阻礙和破壞。另外,不良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也十分不利,古代素有“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的說法。人在情緒激動的狀態下,由於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經常發怒的人易患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還會使人缺乏食欲、消化不良,導致消化係統疾病;而對一些已有疾病的患者,則會使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死亡。

戴爾?卡耐基說:“學會控製情緒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日常工作中,每個人都免不了有憤怒、衝動和過於亢奮的時候,但這的的確確是一種心理病毒和行為枷鎖,是職場的一項禁忌。實際上,很多人在憤怒後,都會逐漸冷靜下來,然後也會感到其實自己完全沒有必要發那麼大的脾氣,做出那樣的事情,“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該太情緒化,可是我就是控製不住自己”。可見,能否消除憤怒情緒與一個人的情緒控製能力有很大關係。成就大事者,都有著超凡的駕馭情緒的能力,知道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整,使各種矛盾得到緩解,情緒得以安定。

總之,要想做一名快樂的職業女性,你就要從一種更高的視角重新審視你的工作,重新思考你所從事的工作的價值和重要性,要明白工作不是苦役,也不是人們為了謀生才去做的事;它是一種使命,一種上天賦予人類的共同使命。那麼,你就會感到快樂,感到工作總是有激情,你就會變得充實,不懈地堅持下去,你就能發現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會感到快樂。

積極的心態,可以令精神飽滿,即使在最普通的崗位上,也能獲得享樂,增加威望和財富;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從中感受到它的價值。

第3節跳出完美主義的陷阱

工作中的女性職業者往往具有一種“完美情結”,凡事總是預先給自己設定一個十全十美的目標,力求盡善盡美,一旦完不成計劃就會陷入深深自責中,由此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和否定,甚至意誌消沉。這種種行為都是因為她們陷入了完美主義的陷阱。

不能容忍美麗的事物有所缺憾,是存在於眾多職業女性中的一種普遍思維。在工作過程中,她們都有一種“凡事苛求完美”的工作習慣。在她們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正是這種似乎無關緊要的習慣性想法和行為,給她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據有關專家分析,具有“凡事苛求完美”工作習慣的職業女性通常有以下六種特征:一是神經非常緊張,以至於連一般的工作都不能勝任;二是不願冒險,生怕任何微小的瑕疵損害了自己的形象;三是不能嚐試任何新的東西;四是對自己諸多苛求,毫無生活樂趣;五是總是發現有些事未臻完滿,於是精神總是得不到放鬆,無法休息;六是對別人也吹毛求疵,人際關係無法協調,得不到別人的合作與幫助。

心理學研究證明,試圖達到完美境界的職業女性與她們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恰恰成反比。對於任何一名職業女性來說,背負著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不僅無法在事業上謀求成功,在自尊心、家庭問題、人際關係等方麵,也不可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如果總是抱著這種不正確和不合邏輯的思維習慣對待生活和工作,將永遠無法從容地在職場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生命中美好的時光也將在焦灼不安中度過。

實際上,“追求完美”隻是人的一種理想,如海市蜃樓般隻是一個幻影。“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就連那些為世人稱頌的偉人、大師、名人、藝術家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世人皆知的英國物理學家牛頓,聲名赫赫,但他卻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和精力試圖證明上帝的存在,並要從上帝那裏找到天體運行的推動力,致使他的後半生一無所成,令人扼腕惋惜;創立了相對論的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的智慧帶來了科學思想的革命,卻不能處理好自己的家庭關係;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創造了深刻而生動的喜劇藝術形象,但他卻極力反對有聲電影;創作了《藍色多瑙河》等許多著名圓舞曲的圓舞曲大王約翰?施特勞斯,實際生活中的他與眾人想象中的活潑形象完全不同:他並不會跳舞,而且動作極其笨拙,他還害怕陽光,非常膽小,害怕黑暗,不敢獨處,沒有半點幽默感。

眾多事實證明,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人生也不可能盡善盡美。因此,在追求事業有成、成為一名真正的女強人的過程中,你不能放棄自己,也不能不切實際地追求完美。以下便是有關專家針對職業女性“凡事苛求完美”這一不良工作習慣提出的解決方案。

看淡得失

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王楠,在工作中常懷一顆平常心。她認為,在乒乓球比賽中,輸贏都是很正常的,誰也不可能隻贏不輸,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這對於像乒乓球這樣的對抗比賽尤為重要。在第45屆世界乒乓球賽女子單打決賽中,王楠在先輸兩局的情況下,憑借自己過人的心理素質――擁有一顆平常心,淡然麵對一切得失,在最後三局比賽中出色地發揮了自己的水平,連勝三局,最終取得了女子單打的世界冠軍。

很多時候,工作中太多的不快是因為你太想得到,懼怕失去,並為失去的東西悶悶不樂。其實,失去和獲得是一對連體嬰,互為依存。失去青春獲得成熟和人生經驗,失去玩的時間獲得辛勤工作的報酬,失去高薪職位卻獲得渴望的休閑時刻。這麼想想,你真不應為失而痛,而應不時為失後的得而樂。

人不可缺乏進取心和奮鬥精神,但一味地追名逐利反而會得不償失。隻要努力過,且通過努力進步了、收獲了,就不要對自己苛求。英語裏有句諺語,叫“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工作中,誰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好不容易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上司卻又調往別處;全力以赴做了投標書卻因為最後一個數據沒有核實而失去了機會……其實,當你放下急功近利的浮躁,順應自然之道,認認真真地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抱著一顆平常心,與周圍環境協調發展,那麼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就不會動輒患得患失,就不會讓無可挽回的事實破壞自己的情緒,毀壞自己的生活。

別太在意別人的目光

有一次,範曉暄對采訪她的記者談起對自己的看法時說:“以前我很辛苦,因為我太在乎別人的感覺,太在乎其他人怎麼看我,所以,我用很多時間去想別人怎麼想,我都想做得麵麵俱到,因此,變得很辛苦。現在,我學會了跟著感覺走,也能比較清楚地表達我的看法,我隻是想活得比較輕鬆,不要那麼辛苦。”

人永遠是為自己而活,有些女人丟棄了自己的意願,像是活在別人的標準裏,在別人的評判裏找尋自我的價值。如此女人,別人的一句詆毀足以泯滅她所有的信心,因為她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乎別人的看法隻能擾亂自己的方寸,活得沉重。隻有我行我素,不為別人的目光違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生活的行為方式,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做想做的人,才會達到快樂自在的人生狀態,輕裝上陣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換個角度想問題

即便你公務纏身,你也完全可以把這想象成是你最喜歡的事,充滿激情地去迎接。情緒高漲辦事效率自然會倍增,讓壓力讓道,怨天尤人隻會讓事情更沒有頭緒。

成功學專家卡耐基說,能接受最壞的情況就能在心理上讓你發揮新的能力。人生低潮時你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低處就是向高處回轉之時,事情到了最糟就一定會開始好轉。這樣的心理暗示一定會提升自己的意誌。這也不同於精神勝利法,而是麵對困境的一種豁達,與其愁眉苦臉還不如轉換思路,盡量找樂,為自己打氣。

總之,生活中處處都有遺憾,完美隻在理想中存在。善於為自己的努力和每一份成果喝彩,才會時時刻刻有成就感。

人生沒有完美可言,不苛求自己的女人更易成功。

第4節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職場中,有很多職業女性總是強迫自己無休止地工作,工作幾乎成了生活的唯一內容和支柱。她們被稱為工作狂,具體表現為對工作沉迷上癮,拒絕休假,公文包裏總是塞滿了要處理的文件,如果讓她們休息片刻,她們也會認為純粹是浪費時間。然而,在這樣的拚命工作下,並沒有帶給她們任何幸福的感覺,她們中的很多人不但最終沒有成功,反而感受到難以解脫的束縛、深刻的無力感與無奈,有的甚至疏遠了親人,淡漠了感情,家庭破裂者也不在少數。

露絲是一個極度勤奮工作的主管,對工作始終抱著“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的態度,甚至要求她的下屬也和她一樣拚命工作。直到有一天,她的兒子因意外而腿部骨折,露絲才勉強抽出一些時間去醫院看望兒子,但是兒子對她的態度如陌生人一般,拒絕接受她的安慰和關心。

經過了這件事,露絲開始反思,她發現,她一直錯過了生活中很重要的東西――親情。為了彌補自己對於親情的忽略,露絲積極尋求解決方法,與丈夫和兒子坐下來進行認真溝通,並提出“要以工作素質來評價我的能力,而不是以我逗留在辦公室的時間作為表現的準則”。

事業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如果為此而犧牲了健康和家庭,就得不償失了。而且,當一個人工作太久了,疲憊和壓力的感覺便會產生,厭煩也逐漸侵入,這時如果不改變一下工作的步調,很可能會造成情緒不穩、慢性神經衰弱以及其他的疾病和症狀。

此外,還有一些職業女性,為了家庭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

李紅本來是一個工作很積極的人,但是結婚以後,所有的心思都被生活與家庭的瑣碎而占據,對於工作越來越心不在焉,工作時也會想著生活上的事情,不再把工作當成是實現自我的途徑,不再有往日對待工作的動力與激情,也不再想方設法地提高工作效率,而是被動地把工作當成了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敷衍了事。因此,李紅每天都完不成工作任務,回到家裏也往往是精神極度疲憊不堪,脾氣也越來越暴躁,經常和丈夫吵架。在這樣的不良心態與工作狀態下,久而久之,領導對李紅的意見也越來越大,後來公司裁員,她的名字被第一個列入了名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