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是與顧炎武、王夫之齊名的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是一個十分勤奮好學的人。
黃宗羲十七歲那年,他的父親黃零案和高攀龍、周順呂等一些正義人士遭到魏忠賢的陷害,被送往京城定罪。臨走時,父親囑咐他好好鑽研他珍藏的書籍,從中探求古今治亂得失之道,以便將來好好為國家做一番事業。黃宗羲聽了父親的囑托以後,明確了讀書的目的,從此便在家裏刻苦用功。每天早晨天還沒有大亮,他就拿起書來讀,讀到半夜三更雞叫以後才上床睡覺。他這樣苦讀了兩年,終於把家裏的藏書全部讀完了。
黃宗羲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被魏忠賢殺害。為了除掉奸臣為父報仇,他開始了一係列政治活動。在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後,他不避艱險隻身入京,在皇帝麵前狀告了魏忠賢的醜惡行徑。然後,他回到家鄉,拜大儒劉宗周為師,專心致誌地跟老師求學。在老師的指導下,他深入地研讀了很多書,精通了百家、二十一史和明代各朝實錄等書。他特別喜歡那些講究學以致用的文章,不喜歡內容空洞的八股文。他對於天文、地理、律曆、數學等都下了一番苦功夫去研究,務求完全明白了才罷手。
黃宗羲不但跟老師學習,並且也跟一些差不多大的青年朋友學習,隻要別人比他懂得多,那怕隻多一點點,他也一定要把這一點點學過來。後來,他在一本題為《思舊錄》的書中說,他除了受老師劉宗周的影響以外,還受到過朋友沈眉生和陸文虎的影響。
黃宗羲三十四歲那年,明朝亡於清朝。他跟當時的一些愛國人士一起進行了十多年的抗清鬥爭。抗清鬥爭失敗以後,他認識到從政的路比較艱難,便立誌著書,開始撰寫《明儒學案》、《明交待動錄》等書,努力保存明代的文化遺產。
為了寫書,黃宗羲廣泛地搜集資料。隻要一聽到哪個藏書家收藏有罕見的好書,他就立刻跑去借來看,並把重要的章節逐字抄錄下來,作為參考之用。他為了搜集資料,跑遍了許多地方,讀了上萬卷書,抄寫了好幾百萬字。
黃宗羲到了八十多歲的高齡時,還仍然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他寫過一首《不寐》的詩來描寫自己一生中的讀書情況,詩裏寫到:
年少雞鳴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雞鳴。
轉頭三十餘年夢,不道消磨隻數聲。
黃宗羲在八十五歲那年因病去世,在他去世前兩三天,他還讀了好幾本書,在這些書上寫滿了他的批注。他被稱為當時偉大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