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原名壽康。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的父親徐達章是當地有名的畫家,不僅精於繪畫,而且擅長詩文、書法、篆刻。徐悲鴻從小隨父學習,打下了傳統文化的堅實基礎,並在以畫謀生的艱難歲月中磨煉出過硬的造型能力。
徐悲鴻九歲起正式跟父親學畫畫,每日午飯後按照父親的要求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十歲時,他就能幫父親在畫麵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還能為鄉裏人寫一些春聯。十三歲隨父到鄉村鎮裏,賣畫為生,接濟家用。艱苦的背井離鄉的日子,豐富了徐悲鴻的閱曆,開拓了他的藝術視野。後來,認識了著名的油畫家周湘、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劍父。在他們的讚許和指點下,徐悲鴻勤學苦練,增強了繪畫創作的信心。
二十四歲時,徐悲鴻到法國學習繪畫。目睹了大量文藝複興時期以來的優秀作品。徐悲鴻深深感到自己所作的畫是“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製”。於是,他下定決心刻苦鑽研畫學。經過自己的努力,他考入巴黎美術學校,接受正規的西方繪畫教育,這對徐悲鴻日後油畫風格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趁這個機會,徐悲鴻每日都進行西洋畫的基本功訓練,即使很累,但他很高興。上午他在巴黎美術學校學習,下午去敘裏昂研究所畫模特兒,閑暇時間就去觀摩各種展覽。此間他有幸結識了著名畫家柯羅的弟子——藝術大師達仰,一有時間他就攜畫到達仰畫室虛心請教。達仰注重默畫的藝術思想對他影響較大,使得他沒有追隨當時法國流行的現代派畫風,而是腳踏實地鑽研歐洲文藝複興以來的藝術,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完美的造型特點的同時,在自己的勤奮練習的過程中也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他也求教過畫家康普,專門去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傑作,自己有時間時還去動物園畫猴子、老虎、馬等各種動物,以提高自己的寫生能力。
徐悲鴻在法國學習過程中,珍惜每一分鍾,在名師們正規而係統的指導下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練習和鑽研下,繪畫水平日漸提高,創作出一係列以肖像、人體、風景為主題的優秀的素描、油畫作品,如《撫貓人像》、《持棍老人》、《自畫像》等。徐悲鴻憑著自己的勤學苦練、堅毅的精神和求教的經曆,成為我國近現代中國畫壇上少有的能夠全麵掌握東西方繪畫技法的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