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1 / 3)

有句老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都希望自己有麵子,有麵子就可以被別人看得起,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那麼以後交友就方便了許多。隻要你給朋友留一點麵子,朋友自然樂意回報你的麵子,從而樂於為你辦事。

給別人留點麵子

麵子在中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句老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學會讓別人保住麵子,是人際交往中的一條基本原則。可以說,你每給別人一次麵子,就可能會增加一個朋友;你每駁一次麵子,就可能失去一個朋友。

在人際交往中,無論在閑聊還是其他各種交流,有些人就是喜歡讓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所以當別人提出一個見解後,總是喜歡反駁他人。在一些場合中比如談判、法庭上,爭論是很有價值的。但大多數的時候爭論是沒有太多意義的,甚至是有害的。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你不必爭論。比如A在談到他去某一個地方旅遊,那裏有8座佛像,很好玩。這時B就說不是8座,是10座。這個時候兩人爭論起來,結果鬧得不歡而散。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人際交往中,很多事實真相、真理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別人留麵子。你沒有提高他人知識水平的義務,而且你會發現這樣做很愚蠢,因為大部分人不領情。試著用“你講的很有道理,不過我有一點不同看法……”“我很同意你的觀點,我還有一些其他意見……”來進行溝通,你就會發現會取得不一樣的效果。

麵子是人們一種表麵上的榮耀感,一種自尊心的滿足,麵子就是尊嚴。因此,無論是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學會給別人留點麵子。

提到“麵子”兩字,在中國自古已然。

《東周列國誌》中“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就是齊之相國晏嬰利用“麵子”導演的:犒賞三位勇士卻隻有兩個桃子,齊將壯士田開疆自認功大,“反不能食桃,受辱於兩國君臣之間,為萬代恥笑,何麵目立於朝廷之上耶?言訖揮劍自刎而死。”其餘兩位見狀亦先後自殺而亡。

《紅樓夢》中,則是因為許多或“臉上過不去”、“下不來”,或“充有臉”、“討臉”而發生多少是是非非、拉拉扯扯,甚至“你爭我奪”的事。比如,連丫頭秋紋都很看重“麵子”:她替寶玉送一瓶花給賈母,老太太竟叫人拿幾百錢給她,她高興地說:“幾百錢是小事,難得這個臉麵。”

“麵子”是烹調人際關係大餐必不可少的作料。以個人“麵子”為基礎構成的“情麵”,甚而可以成為決定人生得意與否和事業成敗的杠杆。美國的戴爾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就專門論述過“虛榮心”,提出應如何顧及他人的“麵子”。中國人尤其“好麵子”,以致成為“特質”,當與中國的民族性及中國自古作為“禮儀之邦”不無關係。可見人沒有麵子,就不體麵;不體麵也就吃不開,有時還會掉腦袋。

西楚霸王項羽兵敗烏江時,就悲歎“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所謂“何麵目見之”,也就是“沒臉見人”,更文雅的說法是“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為了他的顏麵,為了自己的麵子,自殺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都希望自己有麵子,有麵子就可以被別人看得起,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那麼以後交友就方便了許多。隻要你給朋友留一點麵子,朋友自然樂意回報你的麵子,從而樂於為你辦事。

俗話說得好:“蟻蟲遭扇打,隻為嘴傷人。”假如你以尖酸刻薄之言諷刺別人的話,隻圖自己嘴巴一時的痛快,根本不給對方留一點麵子,就會引來意想不到的災禍。人與人之間原本沒有那麼多的矛盾糾葛,往往隻是因為有人逞一時之快,說話不加考慮,傷害了別人的麵子,讓對方下不來台,心中怎麼不燃起一股怒火?有了機會,就會報複,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從古到今,類似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西晉時,鍾會去拜訪嵇康,遭到冷遇,嵇康當時正在打鐵,沒空理他,“揚槌不輟,旁若無人”,鍾會被大大地駁了一回麵子,他吃不消,於是就去報複嵇康。他向司馬昭進讒言,讓嵇康上了法場,人頭落地。

這叫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人際關係常見的一條準則,無論恩仇,都要回報。老子早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不但要回報而且回報的級別,往往大於給予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同樣,你傷了我的麵子,我一定要剝了你的皮。從上麵可以明確得知,根本不給朋友留一點麵子,自己不僅僅得不到一點好處,還很有可能受到對方的傷害,反而對自己不利。

學會給朋友留麵子

人與人的關係,一旦變得親密就容易不拘小節,甚至逾越界線。界線一旦逾越了,必會危及彼此的交情。氣味相投就很容易陷於鬆懈或粗心大意,心裏想到了什麼就隨意地衝口而出。阿拉伯有句諺語說:“腳步踩滑總比說溜了嘴來得安全。”不論多親密的朋友,還是必須有所節製,才不致壞了交情。所以,在和朋友的長期交往之中,隨時要注意恪守禮儀與自我節製,一旦你逾越了禮儀或失去了節製,你也就失去了朋友。

安吉麗娜和朋友一次去酒吧,正巧遇到了以前的幾個好友,她們是在邁阿密認識的,真是有緣,在紐約她們又見麵了。談話的時候,她們把目光轉向了安吉麗娜的朋友辛迪,安吉麗娜高聲喊著:“這家夥是個女鬼,吸毒是個能手,卻是性冷淡者。”同伴們哈哈大笑,安吉麗娜還拿了一把香蕉放在了辛迪的頭上,引得周圍的人一起起哄。辛迪憤怒地把香蕉摔在了地上,掏出了安吉麗娜的車鑰匙放在了桌子上,疾步離開了酒吧,臨走時轉頭對安吉麗娜說:“我永遠也不願意見到你這個不尊重我的家夥。”

親密的友誼,不應該是粗魯的、無禮的。在理解和讚揚聲中,友誼會不斷成長。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美國人為了做好一筆生意,事先訂下了一個自認為絕妙的計策,那就是一個人先出麵談價錢,訂得價格要高出幾倍,談到進入僵局以後,另一人再出麵調停,並指責第一個人的貪婪和無知,借機獲取良好的顧客印象,然後做成買賣,事情正像他們估計的一樣發展,談判很快地進入了僵局,談判人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向第一個人說:“不,先生,您的開價讓我難以置信,如果您不是開玩笑的話。”第二個美國人馬上出場了,他大聲指責他的同伴蠢笨無知,還不如鄉下的一頭驢子,隻知道貪婪地張著沒有牙齒的嘴。他的大聲喊叫引來了周圍許多人的注意,這時他的同伴忘記了在演戲,憤怒地站起來給了他一拳,並說:“你難道不知道我以後還要在這裏陪著小姐喝酒嗎?”聰明的談判人看出了端倪,計策宣告失敗。

你覺得這兩個美國人愚蠢嗎?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也都犯過這類錯誤。以密友相稱便完全忘記了應當恪守的禮儀,隨便在人前指責朋友,無禮地指揮朋友……朋友之間講究禮儀,並不是說僵守不必要的客套和熱情,而是說彼此應當互相尊重。

不尊重朋友,對朋友舉止失當看起來隻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卻能給友誼造成致命的傷害。所以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對怎樣親密的朋友都不要忘了禮儀二字,隻有客客氣氣地交朋友,友誼才能維持得長久。

每個人心裏可能都藏著一些屬於自己的秘密,或者不願意告訴別人,或者隻想跟自己最好的朋友訴說。所以,千萬不要去打探朋友的隱私,但如果他(她>願意告訴你,那你就一定要守口如瓶。心中藏著屬於自己秘密的人會認為,這是他們的權利,朋友沒有必要占有它。勞倫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秘密,那他不是一個可靠的人。”

好友萍萍找了個如意郎君,馬上就要步入禮堂了!李寧歡天喜地,比自己結婚還要高興。但她發現萍萍卻始終像有什麼心事一樣高興不起來。終於在結婚的前幾天萍萍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了李寧:原來萍萍患有透納症,子宮是呈線性纖維狀的,根本沒辦法生孩子。李寧聽了萍萍的話,心裏很難受,後來她又把這件事告訴了另一個好朋友,誰知此事被萍萍知道了。萍萍非常氣憤,結婚那天,她沒有請李寧參加,一對好朋友變成了陌路人。

朋友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了你,即使沒有叫你保密,也證明了他對你的極度信任。對此你隻有為他分憂解愁的義務,而沒有把這種“隱私”張揚出去的權力。如果不把“保密”作為一種義務、一種責任,熱衷於流言蜚語,把朋友的“悄悄話”公諸於眾,如果是無意間的“泄露”,還情有可原。否則,可能會引起不少人的風言風語,甚至被歪曲事情真相,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相反還會把事情搞糟。

朋友要你保守秘密並不是對你的不信任,而是對自己負責,所以你不應強行追問,更不能以你們關係好為由而去偷看或打聽朋友的隱私,擅自偷看或公開朋友的秘密,這樣不僅讓朋友失去了麵子,也會讓自己成為孤家寡人。

時刻顧及別人的麵子

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因此,不管對什麼人來說,麵子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每個人都愛麵子,一些人甚至把麵子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一旦傷了人家的麵子,就可能會給自己留下無窮後患,因此,任何時候都要注意保全別人的麵子。

美國成人教育專家戴爾 卡耐基是處理人際關係的“老手”,然而早年時,也曾犯過小錯誤。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參加一個宴會,宴席中。坐在他右邊的一位朋友講了一段幽默故事,並引用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談的朋友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話出自《聖經》。但卡耐基知道這位朋友錯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處,一點疑問也沒有。

為了表現優越感,卡耐基忍不住糾正他。對方立刻反唇相譏:“什麼?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位朋友一時下不了台,不禁有些惱怒。

當時卡耐基的老朋友法蘭克 葛孟坐在他左邊。他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多年,於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證。葛孟在桌下踢了他一腳,然後說:“戴爾,你錯了,他是對的,這句話的確出自《聖經》。”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對葛孟說:“法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

“是的,當然。”他回答,“《哈姆萊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他並沒在征求你的意見,為什麼不保留他的臉麵?”

法蘭克 葛孟對戴爾 卡耐基的人生告誡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錯誤,放過去也無傷大局,那就沒有必要去糾正。這樣不但能保全朋友的麵子,維持正常的談話氣氛,還能使你有意外的收獲——在朋友和在場的人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印象,這無疑有利於自身人氣的提高。

有人說:中國人死要麵子。“死要麵子”,就是說寧願死,也要麵子。孔子的高足子路就是這樣,他為了不丟麵子,不惜結纓而去。因為麵子反目成仇甚至生死之爭的情況並不少見。

公元前605年,楚人獻給鄭靈公一個特大的鱉,靈公用它來大宴群臣,卻唯獨不讓子公吃。這是因為一次上朝,子公的食指突然動了起來,他便對別的大夫說,我的食指一動,就能嚐到非同一般的美味。靈公聽後,偏要讓子公的話不能實現,這顯然是不給子公麵子。子公也不是好惹的,為挽回麵子,就徑直走向烹鱉的鼎前,染指於鼎,嚐之而出。子公挽回了自己的麵子,卻掃了靈公的麵子。雙方隻好翻臉,隻不過子公搶先一步,弑殺靈公,並給他弄一個“靈”的諡號,讓他永遠沒有麵子。

想想靈公死得真不值,就因為丟了別人的麵子,便遭到殺身大禍,死了依舊沒有麵子。

每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麵子,有麵子就能被別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間有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交友就方便許多,隻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麵子,給別人一個麵子,相信你會在辦事跑關係時獲益匪淺。

不過這種麵子必須是你給別人的,而非自己爭的。爭麵子於己於友,都沒好處,隻會傷了和氣。

西晉的款爺石崇與王愷鬥富,就是典型的麵子之爭。王愷用麥糖摻米飯擦鍋,石崇就用蠟燭煮飯;王愷用紫絲布做步障40裏,石崇就做錦布障50裏;王愷用赤石脂塗牆,石崇就用花椒和泥來塗。最後,弄得晉武帝也來幫忙,他賜給王愷一支二尺高的珊瑚樹,世間軍有。沒想到石崇根本沒把它放在眼裏,拿起他的玉如意就敲過去,珊瑚樹應聲而碎,他回頭吩咐左右回家取出珊瑚樹,讓王愷任意選取,有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弄得王愷悵然若失,垂頭喪氣。石崇太過固執,不會忍讓朋友,一下子讓王愷的麵子丟盡。

他比王愷富有,這是一個事實,他卻非比不可,比的結果,自然是他麵子十足。無論王愷接受不接受珊瑚樹,有一點是肯定的,麵子傷了,談交情就談不上了。石崇大可不必做得如此絕,假若他若肯處處讓別人一分麵子,那就是另一種情形。

處世時,首先就是要懂得時刻顧及別人的麵子。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麵子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碰上死要麵子的人,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臉皮和你對著幹,這樣常常會把彼此的關係弄僵。

永遠不要說這樣的話:“看著吧!你會知道誰是誰非的。”這等於說:“我會使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別人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為什麼要給自己增加困難呢?

為什麼要把自己放在別人的對立麵呢?為什麼要讓彼此都下不了台呢?時刻顧及別人的麵子,你們才能更好地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