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兩口兒抱著屍體就哭上了,哭得死去活來。
天亮了,老兩口兒把兒子的屍體埋了。過了幾天,有個陰陽先生上門來給算卦,說他兒子結婚哪天時辰不好,衝了門神。老兩口兒也沒啥辦法,就算認命了。
又過了一年,姑娘出嫁了,婆家就在前屯。那時候的婦女,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進地待在家裏,做了媳婦才可以見天日,出門上街。一天,街上來了一個賣花線的貨郎。過了門兒的媳婦想買點兒花線,也到街上看一看。她見很多婦女都挑買花線,擠不上去,就在人群後邊看。冷丁,她發現人群裏有一個女人很麵熟,細看了看,這女人不是我嫂子嗎?她不是結婚那天晚上被鬼抓去了嗎?怎麼跑到這裏來啦!她心裏劃魂兒,又不敢出聲,偷偷在一旁看著。眼見嫂子買完花線跟一個男人走了。她離老遠跟在後麵看他倆往哪裏去。那兩個人拐了幾十彎兒,進了一個小院兒,她記下了,當天就去官府報了案。官府差衙役把那兩個人全抓來,上了大刑一拷打,這兩個人才說出了真情。
原來,這個男人就是嫂子相好的。結婚那天,新娘子把他鎖在箱子裏,到了深夜,新娘子打開箱子,相好的砍下新郎的腦袋,新娘子騎在相好的脖子上,兩人穿了一件早已準備好的白大褂子,看上去像一個一丈多高的人,左手提刀,右手提著新郎的腦袋跑了出去。
從那以後,結婚這天都要翻翻箱子,說是翻一翻過日子起發,其實是看箱子裏有沒有藏壞人。
高春講述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吉林卷》
新娘騎白馬新郎騎青馬的由來
才讓丹珍采錄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堯乎爾祖祖輩輩居住在西州哈卓。那兒有遼闊的草原,有許多很美麗的海子湖。當時,堯乎爾民旗分兩個部落生活,分別由禎格爾斯可汗和鮑黛爾斯可汗統治著。兩個汗王都想把對方征服,因此,兩個部落之可鬧得長年不和,經常打仗。時間長了,兩個部落就成了冤家。
禎格爾斯汗王有一個英俊的王子,鮑黛爾斯汗王雖然沒有兒子,卻有一十美麗而聰明的公主。因為兩家有冤,所以王子和公主從來沒有見過麵。一天,禎格爾斯汗王對兒子說“孩子,統一堯乎爾,你父王看來是完不成了,現在重任已經落到了你的肩上,你應該日夜記在心裏,去努力完成。”
王子聽完父親的囑托以後,便率領千軍萬馬來到鮑黛爾斯汗王的部落邊界,向鮑黛爾斯汗王宣戰。鮑黛爾斯汗王剛要出城迎戰,忽聽前來挑戰的是禎格爾斯王子,而不是王子的父親。他認為這是禎格爾斯汗王故意欺他沒有兒子,前來侮辱自己。一氣之下,鮑黛爾斯汗土就病倒了。公主聽見父王氣病的消息,趕忙上前安慰道:“父王不必心急,女兒自有主意。禎格爾斯汗王若是真要如此戲弄父王,那就請父王派女兒出城迎戰,豈不更好!”鮑黛爾斯汗王聽過女兒之言,覺得很有道理,就立刻答應了女兒的要求。他心裏暗暗思忖:看他禎格爾斯王產如何應付?一個男子漢與一個弱女子交戰,勝敗都將被天下人恥笑,看他禎格爾斯王子今後如何做人!
公主帶兵出城後,鮑黛爾斯汗王有些放心不下,害怕女兒遭了毒手,就趕緊派了幾員勇將前去助戰。誰知,勇將們剛去不久,卻紛紛跑回來稟告汗王說“陛下,公主出城迎戰,王子不但不戰,反而下馬與公主講和。他兩人和和氣氣,這恐怕有點……”
“什麼?!”鮑黛爾斯汗王下從病榻上坐了起來,怒視著勇將們問“他們真的講和了?”
“雙方兵馬並未交戰。”其中一個將領回答。正在這時,突然宮外傳來稟報“禎格爾斯乇子和鮑黛爾斯公主駕到!”
說話間,王子與公主雙雙走進王宮,穿過在兩旁肅立的文武官員.徑直走進鮑黛爾斯汗王的臥室,跪在汗王榻前,鮑黛爾斯汗王麵對裏牆,背對王子與公主,一肚子怨氣剛要發作,隻聽禎格爾斯王子溫和地說:“稟告大王,我奉父王之命前來向您宣戰,以完成堯乎爾民族的統一大業。誰知大王恩惠,派賢明的公主前來迎戰。大王明知好男兒不與良女強爭高低,即使我勝了公主,也要為天下人所恥笑。既然父王與大王都已年邁,何必又將冤仇遺留給我們下輩呢!再說,我和公主都是未來堯平爾部落的世主,我看還是和談為好,請陛下做出英明的決定。”
剛才還想發火的鮑黛爾斯汗王,一聽王子這些話,覺得頭頭是道,句句真切,便轉過身來仔細打量著王子。隻見王子英武善良,身軀彪悍,真是堯手爾的一代天驕。便說:“就看禎格爾斯汗王意下如何,至於我倒也無妨。”這些話裏充滿著鮑黛爾斯汗王對王子的愛慕與欽佩,同時也覺得自己女兒做得很對。
王子和公主一聽汗王的這些話,已經明白了全部意思,便幹恩萬謝地叩拜了汗王,走出臥室。當公主邀請王子在宮中小憩時,王子婉言說“你我如今還是相爭的冤家,待我從父王那裏回轉之後,再來拜見公主,請你寬恕。”公主見他說得誠懇,隻好送客,一直到部落邊界,才依依不舍地告別了王子。
禎格爾斯汗王一直在等待著王子征服鮑黛爾斯部落的勝利捷報,誰知卻等來了王子不戰而歸的消息。他惱羞成怒,一氣之下將王子貶為貧民,連罵帶逼地把親生兒子轟出王宮。從此,王子便到其他部落流浪,過著苦難的生活。
王子日夜想念著鮑黛爾斯公主,他欽佩公主的才能勝過自己,因為公主能用聰明大膽的辦法,請王子進宮勸說她的父王,而自己呢?卻被父王趕出家園,四處流浪。他怨恨自己的父王不識時務,可又有什麼辦法呢?
王子在外流浪了五年的光景,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滿臉的胡子,長長的頭發,焦黑消瘦的麵容,已經代替了他原來英武的模樣。一天,他來到王宮前乞討,突然身後金鼓齊鳴,一群披紅掛綠的宮女簇擁著一隊飛馬奔向宮來。王於急忙打聽,才知道是鮑黛爾斯公主駕到。說話間,公主一行急馳而過,王子見公主雖然威風凜凜,卻愁眉不展。於是,他便細細打聽公主來禎格爾斯部落的原因……
原來,禎格爾斯汗王趕走王子以後,便親自率兵前去討伐鮑黛爾斯汗王。鮑黛爾斯汗王和公主還直在等待著禎格爾斯王子的好消息呢!哪知眼下禎格爾斯汗王的大兵突然壓境,他們竟連一點準備都沒有。至於王子被趕走的消息,他們父女倆根本無從知道,相反,還以為是王子欺騙了他們。公主一怒之下,率兵出城與禎格爾斯汗王大戰起來。一開始,禎格爾斯非常傲慢地應付著公主,準知公主武藝出眾,愈戰愈勇,隻幾個回合,就把禎倍爾斯汗王殺得大敗。楨格爾斯欲想退兵,公主哪裏肯讓,命令部下勇將圍追堵截,不一陣工夫,禎格爾斯汗王被公主用繩索套住拉下馬來。
公主把禎格爾斯押進宮後,便立即鬆綁和他和談。誰知,禎格爾斯汗王不但不講和,反而破口大罵公主與鮑黛爾斯汗王。公主並沒有發怒,隻是進一步問王子為什麼騙人?禎格爾斬汗王一聽公主提到王子.更是火上加油,罵親生兒子中了妖魘,已經被他轟出部落。公主主聽此話,差點氣昏過擊.暗暗埋怨自己冤枉了王子。此刻,公主覺得再不能留情。命令部將重新綁上禎格爾斯汗王去見父王。
鮑黛爾斯汗王聽完女兒的敘述,便立即作出決定:收複禎格爾斯部落,統一堯乎爾民族。禎格爾斯汗王本應斬首.隻因王子下落不明。暫關進死牢看押,若五年內王子不回家鄉,則處以死刑!禎格爾斯部落從此由鮑黛爾斯公主管理…-
在這五年內,鮑黛爾新公主日夜不眠,盼望王子能早日歸來。她不知派了多少人馬,四處奔走,八方尋問,還是杳無音訊。誰知王子現在已經回到了家鄉,公主卻還在獨自悲傷呢。最後,有位好心的鄉親告訴王子說:“今天是大王被關押了五年的最後一天,聽說明天一早就要斬首。咳!可憐的汗王啊,他當初真不該把王子趕走,也不知道王子現在在哪兒呢。”說完歎了一口氣就走了。
王子這才像做了一場噩夢似的被驚醒了。他想:統一民族的大業現在雖然已經完成,但是,父親卻處在萬分危急的時刻。王子打聽到刑場以後,便急忙向那裏奔去。
太陽西下時,他身後突然卷起一股滾滾的塵霧,停腳細看是公主又要趕回鮑黛爾斯汗王的部落去了。一會兒工夫,公主的人馬便來到王子身邊,王子不但不躲,相反卻走在路的中間,不緊不慢地向前走著。公主的侍從一見有人擋住道路,不得不勒馬緩行,其中一個侍從催馬上前狠狠抽了王子一鞭,要他讓路。皮鞭恰好落在王子臉上,鮮血一下從他鼻腔裏流了下來。王子忍著侮辱,一麵擦血,一麵頭也不回地繼續向前走去。那個侍從沒想到一個乞丐竟如此膽大,剛想舉鞭抽打,卻被後麵的公主喝住:“一個瘋了的乞丐,你和他糾纏什麼.避開趕路!”公主經過王於身邊,王子發現公主比他上一次見麵時更加憂愁了,眼神裏深藏著絕望,王子也頤不了想這些,邊走邊思謀著如何營救父親的辦法。
快到半夜時,王子終於來到刑場,刑場周圍已經布置了持刀的兵馬,他在一個角落裏藏下了。天剛亮,遠處傳來沉悶的螺號聲,接著是宮廷衛隊的吆喝聲,一輛囚車駛進刑場,囚車的木欄裏綁押著白發蒼蒼的楨格爾斯汗王。王子見此情,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忽然耳邊傳來“鮑黛爾斯公主駕到”的號令,一群手持利劍的女兵簇擁著公主走上了監斬台。公主神情憂傷地環視著觀望的人們。當公主舉起酒碗剛要向天空拋灑祭酒的時候,突然人群裏傳來一聲“爸--爸一”的哀叫聲。隨著聲音,一個滿麵胡幹和汙血的乞丐撲向斷頭台,跪在禎格者斯汗王麵前,他正是王子,禎格爾斯睜開眼睛看,兒子已經被苦難的生活折磨得麵目全變了,但從眼神裏他完全相信麵前跪的就是王子。他大叫一聲“孩子”!便昏了過擊。
公主聽到王子的叫聲,也被驚呆了,手裏的酒碗不知啥時候落到了腳下。麵前王子竟是昨天的乞丐,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觀望的人們沸騰起來,公主連忙發出命令,撤回劊子手和其他兵馬,親自為禎格爾斯汗王鬆了綁.攙扶他起來。就在進一瞬間,公主和王子的眼神碰在了一起,公主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情,眼淚止不住地淌了出來。眾人為堯乎爾民族的統一,為他倆的團圓而連聲歡呼。
傳說.就在這時,突然響起來了隆隆的雷聲,遭道閃電掠過無空。一條白龍和一條青龍騰空飛舞,降在公主和王子身邊,它們各銜一條長長的白綢和青綢,將白綢搭在公主的雙肩上,將青綢搭在王子的雙肩上,然後齊聲說:“父王特派我們姐弟倆下凡邀請您倆擊龍官遊玩,以示我父王的祝賀。”這一下,剛才驚恐的人群又恢複了歡樂,高聲唱起了讚美歌,為王子和公主辦了裕固族曆史上最隆重的婚禮。爾後,小白龍馱著公主,小青龍馱著王子一同去龍宮拜見了龍王,接受了龍王的美好祝願。從此,裕固族人結婚雖然再沒有自龍和青龍來參加,卻用白馬和青馬來代替,新娘子騎白馬表示白龍,新郎騎青馬表示青龍。這個婚禮習俗,一直流傳和繼承到現在。
白斯坦、楊生湖講述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甘肅卷》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來曆
耿永德搜集整理
在民間,出嫁的閨女都不興在娘家過除夕夜,也不興正月初一到娘家拜年,直到初二才回娘家哩。這是重男輕女嗎?否!那麼,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與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後馬秀英教育子女有關。
朱元璋坐天下後,安慶公主下嫁都尉歐陽倫。是年除夕夜,已出嫁的姐妹們都回婆家過年去了,惟有新出嫁的安慶公主嫌婆家寒酸,仗著自己是馬皇後最小的親生女兒,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宮中與父皇母後一道歡歡喜喜過大年。曆來對子女管教極其嚴格的馬皇後勸說安慶公主:“你已為人妻,要敬公婆,體貼丈夫。他們多麼想與剛過門的新媳婦熱熱鬧鬧地過個團圓年呢!”母後見女兒不吭聲,又開導她,“你仗著是皇帝的女兒不回婆家,他們雖然說不出什麼來,但他們心裏會高興嗎?若要公道,打個顛倒。將來你當婆婆後,你的兒媳是公主,過大年她不與你們團圓,你會高興嗎?”好說歹說,安慶公主總算回婆家了。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樂得像個孩子似的正在宮院裏放鞭炮,安慶公主與駙馬都尉歐陽倫便來給他們拜年了。朱元璋想:昨天夜裏才把你打發走,今兒一早你們倒又來了,便問公主:“你給公婆拜過年了嗎?”安慶公主嘻嘻一笑,頭搖的像撥浪鼓。
朱元璋大怒:“我當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麼大年節的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地進宮先拜我們呢?!去去!先去給你公婆拜年,老老實實地在家待一天侍奉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朱元璋說著回書房寫了一副對聯遞給女兒,讓他們回去琢磨,接著便將他們攆了出去。
安慶公主回去打開一看對聯是:
羊跪乳;
媳敬婆。
橫批:天經地義
打那時起,大年初二才回娘家拜年的習俗延續了很久沒變。
《民間故事》2009年3月
四月初八回娘家
汪兆兵搜集整理
浙江淳安千島湖畔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四月八日大風刮,新安江上惡浪翻,狂風刮斷眾苧麻,短尾巴龍回娘家。”這首民謠說的是一個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
從前,淳安有個王縣令,因清正廉明深得民心,皇帝下旨將他調往徽州任知府。
王縣令帶著家眷乘船逆新安江而上,行至徽州府河界,他偕夫人一同步上甲板觀望景色。夫人一不留神將祖傳的金戒指弄掉了,直直落入河中。王縣令懂水性,便親自下河撈起金戒指交還給夫人。
徽州府城郊外有個私塾。這幾天,私塾裏教書的張先生心中十分納悶,有個平日很現矩的學生,一連幾日都沒有上學。這天放學之後,張先生便親自到數裏之外的那位學生家裏,學生的母親一見先生來了十分高興,忙熱情招待。當張先生問她兒子祝子珍近日為何不去上學時,祝母不由瞪大眼睛:“怎麼,他沒去上學?可他每天早晨都背著書包出去直到傍晚才回來,況且上學的路上也無人家居住,他能到何處玩耍?”聽到這樣的回答,張先生決定等祝子珍回家之後問個明白。
傍晚,祝子珍回來見張先生在自己的家,不由大驚失色,不待老師細問,急忙跪下將近幾日未去上學的原因說了出來。原來,他前一陣子上學走在路上總會遇見一個男孩,那男孩勸他不必讀書陪自己玩耍。張先生和祝母覺得奇怪,祝母道:“難道我兒在路上遇見妖怪了?”張先生想了想對祝子珍道:“你明日趁那男孩不備,在其背後插入一根穿有長線的針,看他逃到哪裏再作打算。”
第二天,祝子珍趁男孩彎腰不備時,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針紮入其後背,男孩痛得“哎呀”一聲就不見了蹤影。躲在旁邊偷看的張先生和祝母急忙追過來,三人一同尋找,追到一座懸崖峭壁下,見線深入地下。三人馬上撿來石塊、木棍,撬的撬,挖的挖,刨的刨,硬是挖三地尺。隻見土裏有個長約尺許的人身首烏娃娃,有頭、有身、還有四肢,全身烏黑發亮,金光閃閃的十分可愛。張先生知道這是個異物,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中。他叫祝母將首烏放進蒸籠蒸煮,又命祝子珍看管火候,自己則回房飲茶。
廚房內,祝子珍被蒸籠內何首烏的香氣饞得直流口水,忍不住揭開蒸籠拆下一條“手臂”咬了一口,隻覺香酥可口,便忘了先生叮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隻一會就吃個精光。張先生在房裏忽覺心神不定,心知有異,奔進廚房見祝子珍正吃著,不由大吃一驚,忙不迭地揭開蒸籠蓋查看,見首烏少了一條手臂,不由暗歎道:天意!他思忖道:“我已年老,即使吃下整個何首烏娃娃成為半仙,又能為民做多少好事?”想到此,他便對祝子珍說:“你將何首烏全部吃下,以便日後為民除害。”祝子珍很高興,吃了整個何首烏。
從此,祝子珍能掐會算,人妖能辨,成了遠近聞名的“祝半仙”。他在徽州城中擺了一個小攤,專門替人算命看相,指點迷津。
這天,攤前來了一位夫人,不是別人,正是原淳安王縣令的夫人,今日來此測問中懷的嬰兒是男是女。祝子珍掐指一算,對夫人道:“恕我直言,夫人肚中懷的是龍種。”夫人不由怒道:“胡說,我丈夫是現任知府,你若再胡說,小心你的狗命。”祝子珍不慌不忙:“夫人息怒,待我慢慢問來。請問夫人,你家老爺到徽州上任以來,和他以前有無異樣?”這一問,夫人想起來了:老爺過去一心為民,可自從來到這裏,每日令下人挑滿七七四十九缸水,說是要洗澡,可又沒見他洗過一次澡。她把這變化說出來,祝子珍道:“這就是龍王戲水。請問夫人,你們在赴任路上可曾發生過什麼事?”夫人將丈夫下水撈金戒指一事說出。祝子珍一聽,頓時明白了一切,氣憤道:“它本是新安江中黑龍潭中的黑龍精,貪戀你美色便加害你的丈夫,搖身變成他的模樣和你恩愛,享受男歡女愛之情。如今你肚子裏懷了它的種,小龍出生時若不及時除去,將禍害人間。”夫人聽了,又驚又怕:“這如何是好?”“不慌,我自有辦法除此妖孽,隻是天機不可泄露。你千萬牢記,不論什麼時候分娩都要派人告訴我。現在我和你一同到府上斬除此妖,事不宜遲。”祝子珍他們趕到府中一問,差人都說今日未見府太爺。祝子珍閉目沉思了一會道:“它已知我前來捉妖,早已溜回黑龍潭中藏了起來。我速到黑龍潭除害,夫人,告辭了!”待他趕到黑龍潭邊,黑龍精早已潛入潭底不肯露麵。祝子珍隻好坐在潭邊等候。到了第九天正午,黑龍精沉不住氣了,伸出龍頭探看究竟。說時遲,那時快,祝子珍寶劍出鞘,“哢嚓”一聲砍下龍頭。霎時,潭水一片血紅。祝子珍這才放心趕回家中。尚未坐下,忽見有人來報:“知府夫人肚子疼痛,請半仙速去除妖。”祝子珍不敢怠慢,火速趕去,他命丫環撬去床前樓板,在樓下架上大鐵鍋,灌滿菜油,命人火速燒至沸騰。他親自站在鐵鍋旁持劍守候。這時,隻聽樓上夫人“哎呀”一聲,一條小龍從樓上掉了下來。他揮手一劍,龍頭和龍尾“撲通”掉入滾油中。就這樣,他一連斬了十一條小龍,待第十二條小龍落下裏,樓上夫人急呼道:“大仙高抬貴手,給我留下一條命根。”祝子珍略一遲疑,寶劍“嚓”一聲隻斬得一截龍尾。短尾龍忍痛逃走。祝子珍持劍追出,卻不見短尾龍飛往何方,隻得長歎一聲!
南海觀音雲遊至此,見短尾龍變作書生正往新安江下遊而去,在尋找棲息之所。南海觀音在江邊變出一座小店,自扮老板娘,單等他前來入網。書生早已饑腸轆轆,跨進店內嚷著來碗麵條。隻一會兒,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端了上來。書生見了,連湯帶水吃進肚去,頓時肚中翻江倒海一陣疼痛。正驚異間,忽見脖頸處一條鐵索團團纏住,不由暗暗叫苦:中計了!任憑他如何掙紮,鐵索卻越纏越緊。他大罵老板娘:“我要吞了你!”老板娘變回南海觀音,短尾龍也現出原形。他氣憤地質問:“觀音菩薩慈悲為懷,今日因何加害於我?”觀音微笑道:“小龍息怒,玉帝恐你日後為父報仇禍害人間,特降玉旨命我將你鎖住。小龍不必擔憂,我決無害你之意。”說罷提了鐵索飛入雲端,飄至淳安縣城鐵井上空,將它放進鐵井囚禁起來。短尾龍雙眼流淚問道:“但不知我何日才能飛回新安江中重獲自由?”觀音答道:“等淳安縣城三日不聞鑼聲,石塔開花之日。”短尾龍料自己定無出頭之日,隻得求情道:“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準許小龍每年上徽州府祭祖!”觀音聽短尾龍說得在理,便讓它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沿新安江逆流而上徽州府祭祖。
從那時起,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短尾龍就要回娘家祭祖。這時新安江上大風猛刮,濁浪翻滾。老漁民一看到這種惡劣天氣,就不由唱起“四月八日大風刮,新安江上惡浪翻,狂風吹斷眾苧麻,短尾巴龍回娘家”這首民謠。
《民間文學(經典)》2008年第1期
“旱骨樁”的來曆
懷甫搜集整理
相傳北宋神宗年間,唐州縣張寨村有個張桂山,年齡已過不惑之年,他的獨生兒子張毛根突然在外邊與別人廝打中受重傷死亡,兩口子哭得淚雨滂沱,嗓門嘶啞。親戚鄰居們都勸他倆節哀順便保重自己的身體,可他倆就是抑製不住。尤其是張桂山的妻子王氏,在毛根裝棺入殮時扒著棺材大聲哭著說:“根啦,你咋狠心扔下爹媽走哇!”“根啦,你咋狠心扔下爹媽走哇!”嘩嘩的淚水直流到張毛根的屍體上,不論誰勸都無濟於事。
說起來,張桂山的命是夠苦的。他不到十歲父母就相繼去世,是一位近門嬸子把他拉扯長大,看不完人們的白眼,飽受了人世間辛酸。快30歲了,好不容易娶了一位外地逃荒過來的女人為妻,生下兒子毛根他才對後半輩子有了盼頭。他對兒子毛根的愛呀,那是含到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飛了,隻要毛根說出來,就是要他的頭都樂意割。毛根長到十來歲時和別的同齡孩子打了架,張桂山總是不問青紅皂白,拉著毛根就找上門去,惡聲惡氣地說人家孩子不是,甚至和鄉鄰爭吵得臉紅脖子粗,把毛根嬌慣成了“老子天下第一”的壞脾氣,力、事說話總想占上風。誰知道天外有天,這次毛根在外邊幹活時與一個生竄小夥兒發生了矛盾,沒吵幾句就撕打起來,眾人誰也拉不開,也是那生竄子小夥兒格外凶猛,不大一會兒就把毛根打倒在地七竅出血死了。張桂山兩口子中年喪子,再生無望,美好的盼頭頓時破滅了,他們咋不悲痛欲絕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