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輯 神話故事(1 / 3)

鍾馗拜母

相傳有一天,南海觀世音駕著祥雲來到江南,當地土地公公趕緊迎接。觀音問:“此地是否有作惡多端的刁民?”土地公公回稟說:“據小神所知,鍾家山有個名叫鍾馗的人,對母親很不孝。輕則罵,重則打,其行難以饒恕,望菩薩施恩點化他。”觀音點了點頭,駕著祥雲飛走了。

鍾馗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大。他樣子生得十分醜陋,大腦殼,紅頭發,凸眼睛,鰱魚嘴,絡腮胡,身子又粗又壯,活像一頭牛牯。他又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屠夫,人稱他是“鬼見怕”。鍾馗年過四十,還沒娶上媳婦。因此,他常常抱怨母親將他生得如此難看。母親年歲已高,手腳沒有以前靈便,伺候鍾馗稍有不周,不是換來凶喝辱罵,就是拳打腳踢。雖說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母親還是怕他怕得不得了。

這一年五月初五,正是鄉裏善男信女朝拜觀音的時候。鍾馗站在道旁,呆呆地望著去觀音廟朝拜的人群,心裏說不出是什麼滋味。觀音變成一位老翁,走到鍾馗麵前笑眯眯地問:“小兄弟,站在這裏發什麼呆?你怎麼不去朝拜菩薩?”

鍾馗見老者慈眉善目,連忙回答:“我也想去朝拜觀音,怎奈天天幫人殺豬,去不得!”老者說:“朝善隻需真心誠意,不必如此計較,不如你從今天起就吃齋吧。隻要心意到了,觀音是不會怪罪你的。”鍾馗聽老者之言很有道理,便想追趕朝聖的人群,轉念一想,為難地說:“可……我的屠刀沒有地方放。”老者又出主意說:“把屠刀投入那邊的山塘不就得了。”鍾馗聽從了老者的話,丟下屠刀就跟一群朝拜觀音的信徒們走了。

約莫走了十幾裏路,鍾馗想:朝拜菩薩是為了懺悔過錯、積德行善,而我把屠刀丟在山塘,倘若有耕牛下塘戲水,屠刀割破牛腳,牛受了傷不能耕田,豈不是害了農夫?還有,要是有小孩下塘摸魚捉蝦,被屠刀割傷了手腳,小孩的父母該多麼傷心?那更是罪過。

於是,鍾馗匆匆折回把丟棄在山塘裏的屠刀撈上來,脫下身上血跡斑斑的圍裙,把屠刀包好背在自己的背上,再匆忙去追趕朝拜的人群。

鍾馗餓著肚子一直走到天擦黑,也沒有趕上朝聖的人群。他前眺後望,隻見四野暮色蒼茫,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他不禁心裏發怵,加快了腳步。走了不到半個時辰,忽見山坡上有一座茅屋,從裏麵透出絲絲亮光。他走近一看,竹編的房門虛掩著。輕輕推開門,他看見一個衣著樸素、舉止端莊的中年婦人坐在四方的竹桌旁,就著油燈的亮光正聚精會神地做針線活兒。

鍾馗一看,婦人周身散發一股祥和之氣,也不好意思像以前那樣粗聲粗氣地講話了,這還是他平生第一次如此這般輕聲細語:“大嫂,我能不能進來歇歇腳,討口水喝?”

那婦人既不停手,也不抬頭,不緊不慢地問他:“你是什麼人?”

鍾馗道:“我要去觀音廟朝拜菩薩,不想在路上耽擱了,沒能趕上朝聖的人群。我對這裏的山路不熟,不敢繼續前行。如果大嫂能行個方便,就讓我借宿一晚,明天天一亮我立刻上路。”

那婦人慢慢抬起頭,見了鍾馗那副“鬼見怕”的模樣竟然一點也不害怕,反而十分和藹地說:“啊,原來是朝拜觀音菩薩的香客,快請進來吧。茶壺裏有茶,飯甑裏有飯,櫥櫃裏有菜,你盡管吃喝。”鍾馗一聽,喜出望外,連連拱手作揖,稱謝不已。

等鍾馗吃喝完畢,婦人站起身說:“奴家的男人外出做生意去了,晚上回不來了,你將就一下,在這張竹桌上歇息吧。”說完,就進內間熄燈歇息了。鍾馗聽從婦人的吩咐,伏在桌上一會兒就睡著了。

睡到半夜,婦人忽然在內間大聲呻吟起來,像是病了。鍾馗被呻吟聲驚醒,忙問:“大嫂,你哪裏不舒服?”婦人說:“我有個老毛病,常常肚子痛,不想今天這病又發作了。”鍾馗問:“那你平時都吃什麼藥,我幫得上忙嗎?”婦人說:“往常我丈夫在家,用手輕輕揉我的肚皮就能止痛了。”

鍾馗一聽,為難了:“大嫂,你知道你丈夫在哪兒?我去請他趕回來。”婦人說:“他沒有一個固定的落腳處,誰知他今晚住在何處。”說罷,又不住地呻吟起來,聽聲音,她一定非常難受。鍾馗在外麵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站在門口,猶豫半天,心想:這深更半夜,隻有我們兩個人,我怎能進她的房間揉她的肚皮?唉!怎麼辦?她若這樣痛到天亮,豈不痛死了?有道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想到這裏,他急中生智,忙道:“大嫂,我有辦法了。”說著便推門進去,從衣兜裏掏出朝拜用的黃表紙說:“我在你的肚皮上墊上七層黃表紙,然後給你揉肚止痛。這樣,就不會冒犯你了。”婦人見鍾馗一臉真誠,便點頭同意了。鍾馗放好紙,用手輕輕揉起來。這一揉,婦人立即安靜下來,慢慢閉上眼睛睡著了。鍾馗因長途跋涉,身子疲憊,不知不覺歪倒在婦人的床上,也睡著了。

一覺醒來,天已大亮。鍾馗起身一看,昨晚的婦人、茅屋、竹床、家什……一概無影無蹤了,隻有自己的手裏握著一張黃表紙,紙上還有字。可他大字不識一個,不知寫的是啥。這時,正好來了一個秀才模樣的過路人。鍾馗忙上前施禮,把昨晚的事跟這人講了一遍,並把紙遞給他看。秀才接過黃表紙,念道:“你已朝見真佛,不必上觀音廟了,還是趕快回家朝拜家裏那尊倒穿鞋的菩薩吧。”

聽到這裏,鍾馗知道這是觀音菩薩在點化自己,於是他跪拜四方,叩謝菩薩。

黃昏時分,鍾馗心神不定地往家趕,心想:我家除了老母,哪裏供過什麼倒穿鞋的菩薩?難道觀音菩薩到我家去了不成?他想起自己以往對母親的不孝,心裏不免有些後悔。要是母親把一切都說了,觀音一生氣,自己豈不要受到懲罰?他來到家門口,壯起膽子叫門。

話說他母親昨天聽人說,鍾馗也朝拜觀音去了,要三四天才能回家,這會兒聽見兒子在外叫自己,心想怎麼兩天就回來了?準是他半路折回,對菩薩心不誠。

此刻,天已經黑了,鍾母剛脫鞋上床打算睡覺,兒子在門外一叫,嚇得她慌裏慌張滾下床,把鞋都穿倒了。門一開,鍾馗低頭一瞧,母親倒穿著鞋,曉得黃裱紙上所寫的“倒穿鞋菩薩”就是自己的母親。於是,鍾馗撲通一聲跪在母親跟前,連連叩頭,乞求母親的寬恕。

從此,他孝敬母親,不敢有半點差池。為贍養老母,他仍舊宰豬賺錢,但脾氣與以往判若兩人。就這樣在母親百年之後,鍾馗放下屠刀,另謀生路。

天上一瞬,人間數年。觀音在天上打了個盹,醒來突然發現受她點化的鍾馗已放下屠刀,改邪歸正。於是,她駕著祥雲趕到鍾家山,喊醒鍾馗,將他升上天庭。因鍾馗長相難看,眾仙都不肯與他共事。觀音隻得把他遣回凡間,令他掌管妖魔鬼怪,保佑天下平安,於是,鍾馗成了真正的“鬼見怕”。

(豐水才講述,陳貴興采錄,流傳於江西貴溪縣)

《民間文學》2009年第5期

神魚送屈原

相傳,屈原有一個堂妹叫屈幺姑,她是喝三峽水長大的貧苦漁家女,模樣俊俏,心靈手巧,性格剛強。她曾駕著漁船迎著西陵峽裏的風浪,送屈原雲遊四方;她曾陪著屈原翻山越嶺,聽民歌,采楚風,幫助屈原在故鄉橘林裏寫下了《橘頌》詩篇。屈原從郢都回到家鄉,擂鼓募兵,抗擊入侵的秦國軍隊,屈幺姑馬上帶領峽江上的漁民船夫,最先打起抗秦保楚的旗幟,向屈原請戰。

一天,屈幺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漂亮的雀兒,在她頭上繞著飛,一邊叫喚著:“我哥--回--喲,我哥--回--喲!”後來,小雀兒飛走了,屈幺姑便拔腿去追,追到西陵峽口,就不見了,聽到有什麼人說了這樣兩句話:“江水倒流三千裏,屈原死在魚肚裏。”這時候,屈幺姑看見江水裏冒出一條大魚,魚背上馱著屈原的屍體。

第二天,屈幺姑把這個夢告訴給鄉裏姊妹們。姊妹們就跟屈幺姑一同跑到西陵峽口上,一邊洗衣裳,一邊喊著:“我哥--回--喲,我哥--回--喲!”一眨眼,烏天黑地,像是洪水要來了。江邊一股子浪頭兒拍打過來,淹過了姊妹夥兒搗衣的石墩子。她們驚惶地向江麵張望,隻見一個像芭蕉葉片似的東西,在浪堆裏晃晃蕩蕩。仔細一望,嗬,原來那是一條大魚的鰭。屈幺姑便打著“啊嗬”對大魚說:“魚呀魚,你若是把我哥哥馱回來了,就到岸邊來呀!”話音剛落,大魚真的遊到岸邊,上了石梁子,首尾一蹶,忽然亂蹦亂跳起來,兩隻燈籠大眼刷刷地流淚,然後輕輕兒扇動鰓,亮出白亮亮兒的肚皮。

幺姑盯著大魚的肚皮,麻利地從頭上取下扁簪,把魚肚子劃開,一股鮮血從魚肚裏流出來,漸漸露出一口通紅的棺材。姊妹夥兒撲上去,揭開棺材蓋子,一看,裏邊躺著的正是屈原大夫的遺體。

姊妹把魚肚子縫好,將魚放了生,然後抬著紅棺材回鄉安葬,一路哭著叫著:“我哥--回--喲,我哥--回--喲!”

屈幺姑滿含悲憤,越哭越傷心。忽然她一頭撞在墓碑上,化作一隻嘴巴殷紅、羽毛金綠的鳥兒,穿過金色的陽光,飛進了叢林。她還在聲聲呼喚著:“我哥回,我哥回……”

從此,每年端午節,歸州屈原沱都要舉行龍舟競渡,機智的艄公和勇猛的橈手(劃槳的人),都在鼓聲中高喊號子:“我哥──回喲!我哥──回喲,”

那條神魚,一來因肚子受過傷,二來因惦著屈原的故土,從此上不過泄灘,下不過青灘,永遠留在西陵峽裏,每年都要來一趟屈原沱哩。

(譚光沛講述,寧發新采錄,朱芹勤整理流傳於湖南省秭歸縣屈原鄉)

《民間文學》2009年第5期

土地老爺本姓張

孟昭庚

舊時,縣有城隍廟,村有土地廟。土地老爺是小神,官小位卑,因此,土地廟的規模與城隍老爺的官衙自然沒法相提並論。

民間流傳這樣幾句順口溜:土地老爺本姓張,家住西南拐角方,有錢老爺住瓦屋,沒錢老爺蹲水缸。由此可見,陰間也跟陽間一樣,不僅等級製度劃分嚴格,而且貧富懸殊也很大。

說“土地老爺本姓張”,並非是古代文人學士憑空杜撰,它是有來曆的。

話說當年王莽篡位,要殺太子劉秀。劉秀當時才七歲,隻身逃離京城,去南陽搬救兵反王莽,王莽便命奸黨蘇獻率三千禦林軍追殺劉秀。

劉秀眼看就要被窮追不舍的蘇獻大軍給逮住了。這時,他瞧見不遠處一位老農夫正在操犁耕田,就跑上前去,說:“老人家,我乃小主劉秀,蘇獻老賊的兵馬已將我團團圍住,請救我一命!”

老農夫一聽是小主劉秀,二話沒說,就讓劉秀緊挨犁杖仰麵躺下,讓他在鼻孔上插兩根戳通了節的蘆柴棒,然後麵對上蒼說道:“若派小主坐天下,一犁耕下三尺深。”說著,便猛地吆喝一聲,老牛也好像通人性似的,四蹄蹬開,渾身使勁,真的“一犁耕下三尺深”,耕起來的新土將劉秀埋住了。

就在這時,蘇獻的黃龍犬來了,嗅出了人味,剛要扒土,老農夫甩起一犁鞭子,隻聽黃龍犬慘叫一聲,便四腳朝天了。

蘇獻追到這裏,坐在馬上,抽出寶劍,氣勢洶洶地對老農夫喝道:“為何要打死我的黃龍犬?”

老農夫理直氣壯:“將軍的黃龍犬頭上沒有官印,身上又沒有貼字,我老伴剛送來的一罐黃米飯被它吃得一粒不剩,我還以為是從哪兒冒出來的野狗,一怒之下甩了一鞭子,哪知它竟如此不經打。”

蘇獻又咄咄逼問:“小主劉秀在哪兒?知道的話趕快告訴我,不然將你碎屍萬段!”

老農夫答道:“我在這裏耕田,未曾見到有小豬、小牛跑過來。”

蘇獻怒吼道:“我騎在馬上清清楚楚地看到劉秀朝這邊跑,怎麼一眨眼就不見蹤影了?”說完,便喝令兵士將老農夫結結實實地捆起來,拴在馬上帶走。

哪知,第二天,蘇獻大隊人馬過一條大河時,天空中忽然烏雲翻滾,河麵上狂風大作,頃刻之間兵馬所乘的船隻全被掀翻,官兵全都葬身河底,那個被綁的老農夫也未能幸免。

再說劉秀。待追捕的官兵走後,他從土裏爬起來,抖掉身上的泥土,向一打柴的樵夫詢問剛才在這裏耕田的老農夫姓甚名誰。樵夫告訴他,老農夫是人人敬而仰之的隱士張蒼。

後來,劉秀坐上了龍椅,特地到河邊祭奠張蒼。焚香對天禱告:“封侯拜相,你無福消受,孤王就封你為天下土地神。”

這“天下土地神”,便是土地爺起初的叫法。

《民間文學(經典)》2008年第4期

曹娥救父

很久以前,上虞舜江西岸的鳳凰山下有個不知名的小漁村,村裏有個姓曹的漁夫。曹漁夫有個十四歲的女兒,叫曹娥,生得漂亮聰明,還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女。

這年五月初五,大雨一直下個不停,舜江水暴漲。漁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漲水魚蝦多,但危險太大,很容易去了就回不來。曹漁夫望著翻滾的江水,咬咬牙決定下江捕魚。這是捕魚的好時節,怎麼能錯過?

曹漁夫整理好漁網,撐著小船就去了。曹漁夫去捕魚,曹娥在家自然不放心,隻盼望曹漁夫平平安安早回家。曹娥等啊等啊,直到太陽偏西,還是不見爹爹回來。她看著飯桌上做好的飯菜,心神不寧。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眺望,仍不見曹漁夫回來。曹娥心裏更亂了,她沿江向上遊走了三裏路,轉身朝下遊走了六裏路,還是沒尋到曹漁夫。眼看太陽快下山了,曹娥急得拚命叫:“爹爹!爹爹……”曹娥的喊聲招來曹漁夫的幾個捕魚夥伴,他們一個個衣衫濕漉漉的,見了曹娥都歎氣,說曹漁夫的小船讓水衝走了。曹娥一聽嚇出了一身冷汗,大叫一聲“爹爹”,拔腿朝下遊跑去。

天徹底黑了,幾個叔伯一再勸她先回去。曹娥怎麼肯回去?誰也勸她不住。整整一夜,她就在江邊來回哭喊,沒有一個鄉親不為她動容。第二天,村裏人來給她送吃的,她也不吃。人們陪著她繼續沿江尋找,找了三天,仍不見她爹的蹤影。曹娥在江邊大哭,不吃不睡,整整哭了七天七夜,哭得眼裏流出了血。

第八天,曹娥望著江水,忽見一個巨浪托起黑乎乎的一團東西,遠遠望去好像是她爹在跟翻滾的江水搏擊。曹娥一陣歡喜,果然是爹爹水性好,還活著。她要幫爹遊上來,一聲呼喊,她縱身跳入江水。

“曹娥跳進江裏了……”人們呼天搶地,紛紛奔去營救,但隻見江水滔滔,哪裏還有曹娥的影子?

村裏人不忍心讓曹娥父女葬身水底,沿江分頭尋找他們的遺體。又過了三天,江麵風平浪靜,人們在下遊看到一股江水在盤旋,隱隱約約好像有人。大家趕過去一看,一男一女,女的背著男的,正是曹娥和她的父親。

人們把曹家父女倆救上來了,但是他們已經都死了。曹娥死了還能找回父親屍首,人們都說這是因為她的孝心感動了上天。

曹娥的孝心果然感動了上天,更感動了鄉親,他們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父的江邊造了一座廟,塑了她的像,尊她為“孝女娘娘”,還把這個小漁村叫做“曹娥村”,曹娥投水救父的這條江,後來也改名叫“曹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