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庫的澡堂會
胡豔泓
大年初二的清晨,並不繁華的六庫縣城顯得格外熱鬧。街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人,他們穿著平日裏難得一見的傳統服裝,個個臉上喜氣洋洋。剛剛走上街頭.便有“麵的”師傅向我打招呼:“上車吧!趕澡塘會去。”是啊,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還會有別的什幺選擇呢,
不多時,車子在一處路邊空場停了下來,這裏就是登埂了,混在身著各色民族服裝的人群中,我走下公路邊的斜坡,來到緊鄰江邊的澡塘會會場--一塊比籃球場稍微大一些的田地.一群身背弓弩的年輕人和我熱情地打招呼,他們來自貢山,是來參加射弩比賽的。
會場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四處都是賣涼粉、糍粑、酸辣粉和炸土豆條的小吃攤。靠山邊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十幾頂帳篷.裏頭鏈著被褥,堆放著各種家當--這是攜家帶口遠道而來的山民。按照傳統,每年的澡塘會期間,居住在高山峽穀中的傈僳族人都會扶老掙幼,帶著豐盛的食品,從四殖八方趕到溫泉邊,過幾天“親水”的舒服日子.
會場中央臨時搭了一個簡陋的舞台.盛裝的傈僳族男女正站成一排.在台上賽歌。男子身穿麻布長衫和黑褲.頭纏深色頭巾;女子身著側開襟的上衣和豔麗的百褶裙,頭戴用貝片和珊黟珠串綴而成的“俄勒帽”.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台下比台上更熱鬧.歡聲笑語最多的地方是在秋千旁。蕩秋千是傈僳族人最普遍的一種娛樂活動,他們所使用的秋千外形很特別,由兩個長方形木框十字交叉而成,像一架紡車,所以義被稱為“車秋”。
忽然問,大家像是聽到了什麼口令似的,“呼啦”一下朝會場邊的一處空地湧去,我也隨著人流擠了過去。隻見幾個身著藍布女褂、鬥纏黑布、佩帶腰刀的傈僳族漢子,合力豎起一架高梯,仔細看來.在兩根十幾米長的粗竹竿中間,竟是一把把刀鋒朝上的砍刀。要“上刀山”了!我心中不禁一陣驚喜。
“上刀山”來源於“刀杆節”上的祭祀活動一梯子上一般要綁36把刀.遇到災害之年或特大喜事時則會綁上72把.那兒位傈僳族漢子手持鑼和鑔.敲打起來:另兩個漢子拔出腰間砍刀,銜在嘴裏隨樂起舞:一名老者手端酒碗,滿喝一日後朝天噴去……如此繞場一周後.一個叼刀的漢子猛然赤腳躍上了刀杆.在炫目的陽光中迅速攀上頂端。轉眼問,另一個漢子也口銜砍刀爬上杆。兩個敏捷的身影像是在刀鋒上舞蹈,引來圍觀者齊聲喝彩。
揉了揉被陽光與刀光刺痛的雙眼,我信步離開會場,順著小路向怒江邊走去。石壁上斜生出的一棵木棉樹擋住了我的視線.女人的說笑聲和水流聲從木棉樹下傳來。我繞過木棉樹望去,隻見一眼微微冒著熱氣的泉水恰好從樹根下的岩壁中流出.注入崖壁邊一溜兒排開的幾個簡易石砌水池裏,一大群半裸的傈僳族婦女正泡在池中。還不斷有人從我身邊走過,將脫下的衣裙鞋襪堆在卵石路上,大方地袒露著健壯而黝黑的身體,陸續下到溫泉池中.
此地風俗淳樸,並無男子走近池邊觀看,隻有一些人坐在遠處,一邊休息一邊遙望著溫泉池:浴女們似乎並不介意那些人的遠觀,悠然自得地在熱氣騰騰的溫泉水中舒展著身體.老老少少,說說笑笑。而泉眼上的那棵木棉樹正是滿樹繁花之時。仿佛架在半空中的一把紅傘,為這些女人們遮陽蔽日。一陣江風拂過,木棉花落入池中。不知誰靈機一動,用木棉花擦洗身體,池水被染成了醉人的緋紅色。如此天人合一的淳樸景象,倒是讓我這個衣裝整齊的外來看客感到有些不自在!
聽坐在旁邊一起乘涼的當地人說:“從前.來泡溫泉的傈傈族人是沒有性別區分的,男男女女,共浴一池,嬉戲打鬧,其樂融融。這幾年實行男女分浴,這幾眼溫泉分給了女人和孩子,下遊的幾眼泉分給了男人們。參加澡塘會的民族雖多,但泡溫泉的卻隻有傈僳族人。”
《讀者》(鄉土人文版)2008年第11期
關老爺撒酒瘋
王乃飛
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三,在別的地方可能是個在平常不過的日子,但章丘地麵對這一天卻有個說法,說這一天是關老爺撒酒瘋的日子。關老爺就是關公呀,所謂的“撒酒瘋”就是酒後胡鬧。那麼關老爺這麼正派的人怎麼能撒酒瘋呢?為什麼要單在五月十三這一天撒酒瘋呢?他撒酒瘋又跟章丘有什麼關係呢……一說起這個來,就不得不提起一段美麗的傳說來了。
傳說這一年,章丘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田地龜裂,河道幹涸。百姓種下的稻子、大蔥等作物都蔫了,再有幾天得不到雨水的滋潤,就要幹死了。這可是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呀,也是他們的命根子呀!可這天就是晴得連點雲彩也沒有,太陽毫無遮攔地照著大地,照得地上都快著火了。百姓們都很焦急,但又沒有辦法,隻有坐在地頭上唉聲歎氣。
這時就有人出主意,向天求雨,或許能得到上天的眷顧,給點雨水呢。
於是,大家就發動起來,湊錢買了祭品,又擺上香案。求雨這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十三日,全章丘的老百姓都齊刷刷地跪下來,向天禱告,求降甘霖。
數萬百姓一起求雨,那聲音就響徹雲霄,直衝上天。
這一天正趕上關老爺四處雲遊,到了章丘地麵,他坐在雲彩上閉目小憩。突然聽到下麵吵吵嚷嚷的聲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就睜開眼,問身邊的周倉關平,下麵發生了什麼事。周倉關平就降下雲頭去查看,一會兒回來稟報,才說是章丘大旱,百姓向天求雨。關公從雲頭上往下一看,也吃了一驚,他沒想到章丘的旱情如此嚴重,怪不得百姓們求雨之聲如此殷切呢。他看到那些枯黃的莊稼,心裏也很急,如果莊稼都旱死了,這一方的老百姓可怎麼生存呀!
關老爺就對周倉關平說,要改變路程,到天宮去見玉帝,非向他討點雨不可。
關老爺和周倉關平騰雲駕霧,不長時間就到了天宮。玉帝見了關公笑臉相迎,兩人客套寒暄了一陣子,等落座後,關公就單刀直入地說他在路上看到章丘的旱情,又說出自己此來是為章丘千千萬萬的蒼生黎庶來求雨的。望玉帝能大發慈悲,可憐一下章丘的老百姓吧!
玉帝聽到這裏,立即就下旨傳來了天宮的雨官。玉帝問雨官,章丘有多長時間沒下雨了。雨官就拿出個賬本來,查看後恭恭敬敬地回答,章丘有三個多月沒下過一滴雨水了。玉帝又問近日章丘有沒有降雨?雨官又翻了一下,說,章丘地方整個五月還沒有雨,直到六月才有一場大雨降下。
關公一聽就火了,站起來說:“什麼,五月不降雨,那莊家不都幹死了,再到六月降雨還有個屁用?不行,這個月必須降雨!你這個雨官是怎麼當的,沒看到章丘的老百姓都快急死了嗎?”關老爺拿起大刀來就要劈雨官,嚇得那個雨官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玉帝上前拉住關公,說:“關老弟,這時上天的安排,我們也沒辦法呀!”關公立即就轉怒為笑,湊近玉帝說:“噯,你是玉帝,下不下雨那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嗎?我也是看著章丘的百姓太苦了,才來求這個情的,你不會連這個情分都不給吧!”
玉帝就說:“關老弟,你有所不知呀,都說俺玉帝是九五之尊,天上地下的事沒管不了的,其實我行事也是要尊天意的呀,違背了天意要遭天譴!”
在玉帝身旁的四大天師、托塔天王也都應和著說:“天意不可違。”關老爺聽到這些就臥蠶眉緊皺,丹鳳眼微閉,他心裏怒火中燒,心想,你們這些在天做官的,不關心民間疾苦,老百姓都成那樣了,你還在這裏天意天意的。要按我的脾氣,非拿起青龍偃月刀來一人給你們一刀不可。但轉念一想,這是在天宮呀,不可胡來。
關公突然就心生一計,眉開眼笑地對玉帝說:“既然求雨不成,我大老遠的來了,討一杯水酒喝總可以吧!”玉帝也覺得不能太薄關公的麵子,就想著不如好酒好菜的把他打發走算了。就命人擺上了山珍海味,又搬來了天宮釀製的瓊漿玉液,就在淩霄殿裏與關公推杯換盞起來。
關老爺喝著酒腦子裏就在不停地想,怎麼著也得給章丘下點雨呀,不然不久白來了嗎?
酒過三巡,關公的臉上就更紅了,猶如一塊染透的紅布,一看就帶著喝醉酒的樣子。
玉帝對關公說:“關老弟,我看你也喝得差不多了,咱們就到此為止吧!”
這句話倒提醒了關老爺,關公想,玉帝說我喝醉了,我何不借題發揮裝一回醉,撒一次酒瘋呢,就對玉帝說:“噯,你還不知我的酒量呢,我這才喝到一半,要不我給你耍一趟大刀看看。”
玉帝造酒聞名關公的大刀天下第一,正想見識見識呢。關公就從周倉關平那裏接過青龍偃月刀來,舞起來虎虎生風,銀光片片,把個玉帝和天宮裏的神官們都看呆了。突然,關公的刀鋒一偏,就如失去了準頭,斜著就像酒桌砍去。玉帝在一旁吃驚非小,卻見那青龍偃月刀隻是在桌上一閃,再看去,道上就赫然多了一個酒杯,正是關公剛才喝得那個,裏麵斟滿了瓊漿玉液,竟沒撒出半點。玉帝就禁不住拍手叫好。
關公又把帶著酒杯的刀高高地舉起。玉帝就目不轉睛地看著關公的大刀,看他又會使出什麼讓人驚歎的絕招來。可這個時候,關公的腳下卻突然一軟,呼地一下就倒了下去。那青龍偃月刀也脫了手,刀上的那個酒杯就頭朝下,一杯酒就灑了下去。
這件事來得太突然了,那杯酒想收回已經不可能了,已經灑到了人間。關公跌在地上後,就抱著頭大喊:“好酒,老夫平日喝個三壇五壇的不醉,今日怎麼就醉了?”左右的周倉關平就把關公扶起來,關公忙向玉帝說,“小弟不勝酒力,今天出醜了,改日定來登門賠罪!”就被周倉關平扶著出了天宮。
這邊關老爺剛走,玉帝就問,剛才的那杯酒灑到哪裏了。就有人稟告,那杯酒正灑到章丘地方去了。玉帝就拍著腦子,隻說上關公的當了。他哪是喝醉了呀,是借撒酒瘋降雨。
其實,這正是關公的本意,關公借酒後撒酒瘋,把那杯酒準確地灑到了章丘地麵上,你別小看這一杯酒,灑到人間可就是場甘霖呀,救活了整個章丘的莊稼和老百姓的命呀。
關老爺再乘著雲霧到章丘,見百姓們都歡天喜地地,他也就高興了。
關老爺借著撒酒瘋為章丘降了一場甘霖,這本是天上的機密,可卻不知怎麼的,就傳到了人間。人們才知道,五月十三的那場雨原來是關老爺撒酒瘋撒出來的。章丘的百姓就感謝關老爺關心民間疾苦,拯救蒼生,就把五月十三日這天叫做“關老爺撒酒瘋”。
也真巧,每年五月十三日這一天,章丘地麵上總會有降雨,雨有大有小,但總能落點,就是不下雨葉要陰天,一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民間文學》2009年第1期
七月十五放河燈
王潔搜集整理
在淮河的上遊,每到陰曆七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放河燈,這是傳下來的規矩。
傳說,在古時候,淮河邊上有一戶姓王的人家,夫妻倆老來得了個閨女,給閨女起名叫仙花。這仙花模樣俊俏,人見人誇。
仙花在她十五歲這年的七月十五突然沒影兒了。老兩口到處找,也找不到。左右鄰居也都幫他們找,但是哪兒也沒有仙花的影子。眼看天黑下來了,王老頭兒說:“仙花一定是迷路了。咱弄幾盞燈放到河裏,一來給孩子壯壯膽,二來她見了燈,興許就知道我們在找她,會朝放燈的方向一路找回來。”大夥兒都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回家紛紛找來材料,各自紮了幾盞能漂在水上的燈。還有人在燈上寫上了仙花的名字,為的是仙花看見燈之後就知道大家在找她。之後,大家來到河邊,把紮好的河燈放到河裏去了。
一夜就這樣過去了。第二天天還沒亮,仙花真的回來了。一見麵,她就摟著娘大哭起來。爹娘不知她受了什麼委屈,就問:“孩子,你這一夜去哪裏了,把我們急壞了,左右鄰居也跟著著急,到處找你,你看沒看見河裏放的那些燈?”
仙花哭著說:“昨天,我在河邊玩,突然有個白胡子老頭兒不知從哪裏冒出來,拉住我不放,說要帶我進龍宮裏當娘娘。我害怕極了,死活不去,就跟白胡子老頭兒撕扯起來。他還跟我說他每年七月十五都要選百姓家的漂亮閨女到龍宮去,給他當娘娘。我拗不過他,眼看他就把我拉進龍宮了,這時,一盞燈漂了過來。那老頭兒一見害怕了,說:‘是誰在河裏放燈?這燈會燒毀我的宮殿。燈上有你的名字,我放你回去跟他們說說,往後不許他們在河裏放燈。不過,你不能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許在河裏放燈,要是說了,你就沒命啦!’就這樣,白胡子老頭兒把我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