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記載
人生的陰涼深處
是寂寞的記憶之巢,
它對文字避而遠之。
好好記著,因為它將被遺忘很久。
——摘自旅行日記p10
旅人陋室,春寒暖茶,窗外有寒風嘯過的聲音,茶杯中氤氳的熱氣飄上來,這情境、這時機用來傷春悲秋、感悟人生實在是最適合不過。
人的一生中有兩件最大的事,生和死。這兩件大事都不是受自己掌控的,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生死之間夾著一個“人生”還可以用來期待。我理解中的人生,就是不規則的因果。簡單的說,好比一台偶有故障的自動販賣機:正常情況下,你投入五元錢,掉出了一袋麵包;也有可能你投入了錢卻沒有麵包掉出來,非得你踹它兩腳才行。而踹它也是有風險的,相當大的可能是麵包沒有掉出來你卻因為損害公共設施收到了罰單;還有可能你沒有投入錢,它卻掉出來一個麵包送給你。這樣說起來彷佛是不怎麼靠譜的東西,可是這個充滿了隨機的過程竟然還無法逆轉,這使得人生既無奈又刺激。每個人都要度過自己的人生,怎樣度過成了最大的問號。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做出規劃,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尋找意義,更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遵守規則,但是人生終究是唯一完全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東西。有人談論之,有人品味之,有人感悟之,有人總結之,似乎幾乎每個人都思考過人生這個偉大的命題。
思考人生這件工作意義重大,而且頗具有趣味性。
小時候聽得故事裏若是哪位英雄被小人暗算圍攻,死前總是要仰天長嘯,順便回憶一下自己的人生:“想我XXX,縱橫江湖數十載,殺過猛獸x隻,挑過土匪窩x個,何等痛快?今日竟要命喪宵小之手,可歎,可歎呐!”這些英雄們的總結概括能力很強,主次分明而且邏輯清晰,浩然之氣貫穿始末,短短幾句話同時具備了戰鬥力、影響力和煽動力,讓人一聽之下頓生敬意和豪情,同時覺得那群圍攻他的人真不是東西。
電視劇裏喜歡回憶自己人生的大多數是“老來多忘事,唯不忘相思”的爺爺奶奶們,老得臥在病床上或者坐在輪椅上,看看蔚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便對身邊的小護士說,“當年也是這樣一個春天,也是這樣一片花園,我們相遇在那兒……”比起豪情萬丈的英雄好漢們,爺爺奶奶的回憶瑣碎而綿長,要分為好多天來講。讓我看的時候很是擔心若是講到一半換了護士,他們是不是還要重頭再講一遍。他們對人生的感悟勝在細膩深刻,總會得出一些值得借鑒或值得鑒賞的結論來,遠非草莽的短短數句可比。
我曾經錯誤的以為這是文藝作品藝術誇張的結果,但終究領悟到藝術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我居住過南方、北方、農村、城市……幾乎每一處住所都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年紀較大,到了退休的歲數,性格幽默健談,喜歡熱鬧,是附近同齡人裏娛樂領域的精神領袖,每每被眾人圍繞坐下時張口便是一段“我當年……”。對此我表示十分的理解,他們已經經曆了人生的大部分,走過了高潮和低穀,在接下來的平靜日子裏,還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回憶人生。而年輕人回憶總結人生不會這樣大庭廣眾之下的說出來,他們的日記本更不會攤給我看,我了解到年輕人的人生總結的途徑相當慘烈——遺書。在這個信息業如此發達的年代,讓人想不八卦都難。網絡上年輕人自殺的新聞不再是稀奇之事,他們中的大多數會留下遺言或者遺書,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回憶分析,最後得出自己再也走不下去的結論。
於是我又離譜地總結出論點,以為總結回憶大抵是快要走完的人才做的事,意義可能相當於自我的蓋棺定論。剛剛有了這個結論,我便收到了朋友長籲短歎生命的意義的信件,這使得我的心靈大受考驗。很快,我又聽到父親對我說“我這一輩子啊……”,這和我那離譜的結論結合起來,簡直令我毛骨悚然。最後,我陡然察覺每天睡前的五分鍾,我總是會下意識地回憶過去、總結現在、展望未來,至此我的結論已經支離破碎,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