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
局限在樹木裏的火,
發為繁花;
無恥火焰擺脫約束,
便化為空空如也的灰燼。
自由是一種平衡的心情,退一步則壓抑,進一步則孤獨。
——(摘自旅行日記p56)
文學家有三個熱衷的話題:自由、家鄉、愛情;曆史學家有三個喜愛的著眼點:自由、權力、戰爭;政治家有三個喜歡喊的口號:自由、平等、民主;哲學家有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自由、相對、存在。宏偉壯闊的摩西史詩《出埃及記》講述了以色列人追求自由與律法的故事。喬伊·哈克姆用“自由的曆程”來形容美國的曆史與核心價值觀。印度的思想家克裏希那木提終其一生在世界各地給人們宣講,為人民詮釋自由的定義。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是:自由就是有如此大的魅力,讓各個領域各個時代的人瘋狂地熱愛它、由衷地讚美它、前仆後繼地追求它。
說起自由,不可不提到古希臘。在曆史發展的某一個時期,於世界的一個角落聚集了眾多的哲學家與思想家,以他們為題材的藝術作品數不勝數,他們的思想為歐洲奠定了基調,對整個世界的哲學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他們講永恒之自由追求。柏拉圖說:“人之本性追求善,隻有當人能夠追求並終於達到善時,人才是自由的。”而奧古斯丁結合基督教的思想創造了著名的恩典自由觀進一步完善柏拉圖的學說,他說:“恩典把信仰給予人,人依據信仰而認出並選擇上帝的恩典;於是,人在恩典中認識並得到了善,從而獲得了自由。”近代哲學中自主自由的概念表述為“依靠人自己追求善或真理,把握並服從作為知識形態而真理(必然性),落實自己的求善欲望。”
自由這個詞在現在出現的頻率這麼高,自由的概念便容易讓人產生好奇。每個人的經曆與思維模式不同使每個人對於自由的看法不同,但是先哲的觀點經過時代的考驗與一代代後人的完善,深入想去可以想到很多東西,完全可以滿足一個非哲學工作者對於自由意義的探求。更何況,想必也不會有人去翻閱大量的古籍文獻加上自己日夜冥想最後給出一個結論。而哲學的美好之處也就在於此:問你什麼是自由,你的答案沒有對錯的概念,能使自己滿意便足矣。
我沒有對哲學家們的哲學論點做出詮釋。首先是礙於篇幅;其次哲學家乃是脫離了世俗之人範疇的先天高人,他們的智慧結晶讓有悟性的人聞來自是醍醐灌頂,可惜這有悟性者終究是萬裏挑一,如我這般比較普通的人卻是苦讀若幹年月還是徘徊在神聖的哲學殿堂外,偶爾有幸窺得一眼便夠我惶恐一陣了;最後,我無意不敬先賢,隻是對我來說研習解讀它們實在是相當枯燥乏味的,這使我很不愛講,而我這點淺薄的看法你也未必愛聽。於是利用一次小聚的機會,我對我的幾位朋友進行了采訪,事實證明,我的采訪是很有價值的——我獲得的觀點樣本無論是創新性、生活性還是趣味性,都比那些“十年前書上那樣說,十年後書上還是那樣說”的經典哲學觀點稍勝一籌。
你認為什麼是自由?甲的自由觀非常淳樸:自由就是一把隨心所欲的鋒利尖刀,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所至之處神鬼避讓,腳踏大地刀指蒼天,發出狂浪的笑聲“哈哈哈哈哈哈哈……”;甲痛快豪邁的笑聲未畢,乙就迫不及待地對他的淳樸自由觀表示了鄙視,並且狡猾地提出了自己看起來很高深的看法:自由就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看庭前花開花落,望空中雲卷雲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甲、丙、丁惆悵的目光下,我硬著頭皮打斷乙的話,並示意丙做出表示。丙似乎被前麵兩人刺激得不清,居然作憂鬱狀表示:自由就是寂寞,越自由,越寂寞。丁望天半晌,說了一句與我的問題沒有什麼關聯卻感慨十足的話:不要迷戀自由,自由隻是個傳說。
這樣的話語除了我這般久經蹂躪的人大概沒人能聽得懂,那麼讓我來翻譯一下:甲的意思是自由就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乙的意思是自由就是不想說什麼就不說了,不想吃什麼就不吃了,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了;丙想說獲得了自由也不是什麼好事;丁想說自由哪有那麼容易獲得啊,追尋自由的路很容易越走越窄,安於現狀其實也蠻好。於是我不禁感到訝異,那麼多的名人名家所提倡的都是追求自由,永恒的追求,看不到曙光也要追求,犧牲性命也要追求!在我的朋友們眼中自由居然是如此這般可有可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