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責備他人
美國行為學家裏斯·約瑟夫的實驗證明:當動物因某種好的行為而常常受到獎賞時,它們的學習能力和速度就會加快,且持續力也會更久;而當動物因某種壞行為而常常受到處罰時,它們不論是學習能力、速度還是持續力都會比較差。這個實驗在人身上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批評、責怪和抱怨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會因此招致他人的憤恨,影響人際關係。
我們要知道,與人相處講究的是和善,因此,在社交中應盡量避免赤裸裸的正麵批評、責怪和抱怨。
我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有批評、指責和抱怨他人的習慣。如果有,那麼請馬上改掉它。因為它們和建議、鼓勵比起來,力量要小得多,並且對方也不願意接受。所以,當你們麵對別人的過失或是錯誤的時候,應該多一些建議和鼓勵,少一些批評和責備。隻有這樣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下麵,讓我們再看看德國工程師弗莉達是如何通過建議和鼓勵來幫助她的下屬改正錯誤的。
弗莉達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師,工作十分嚴謹,不允許出現一點錯誤。當然,她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對下屬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因此她沒少換秘書。最近新來的秘書小姐顯然不符合她的標準,因為她常常把弗莉達口述的信息傳達錯,而且幾乎在每一次傳達過程中,都有很大的差別。這令弗莉達很生氣,經常對秘書一頓責罵,但是秘書的錯誤依然存在,在傳達口述指令上沒有一點兒改進。
弗莉達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待人的方式不正確,因此她嚐試改變自己的方式。一次,當她再次知道秘書曲解自己命令的時候,不再指責她,而是坐到秘書的旁邊,語氣平和地對她說:“我在以前工作的時候也經常錯誤地理解上司的意思,後來,我逐漸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在每次接到上司的命令後,我會努力地去理解,如果實在不理解我就會再次問上司。之後沒有多長時間,我就再也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了。身為下屬,尤其是秘書,如果連上司的命令都沒有辦法傳達清楚,最後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所以我認為,在這方麵,我們都要好好地改進一下,你認為呢?”弗莉達停頓了一下,拍了拍秘書的肩膀,然後接著對她說:“我相信你有能力把這份工作做得非常好!”
經過此事後,秘書采用了弗莉達推薦的方法,她放下了自己的麵子,有不明確的問題就會問弗莉達。從那以後,秘書在傳達口述指令的時候再也沒有出過錯誤,整個公司的各個機構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好了。
從上麵的事例不難看出,建議和鼓勵的確比批評、指責、抱怨更能發揮威力,更能幫助別人改正錯誤、提升自己。要知道,負麵的批評、指責容易讓人產生抵觸情緒,使其不會將心思放在改正錯誤上,而且更重要的是會令對方產生厭惡之感,影響人際關係。而鼓勵和建議則不同,它們不僅具有建設性意義,還能夠給人力量和信心,從而能使之快速地改掉錯誤。
所以,如果你們發現別人犯下了錯誤,請不要馬上跳出來批評、指責和抱怨,而是要給對方一些鼓勵和建議。這樣,對方會心甘情願地聽你們的話,而你們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你們還會因此獲得別人的喜愛,贏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原則一不要批評、責備、埋怨他人。
真誠地讚賞他人
在開始本節話題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別人心甘情願地幫你做事呢?
我相信各位一定會說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我想告訴你們的是,要想讓別人心甘情願地幫你做事,就要給他最想要的東西來交換。由此一來,這又產生一個新的問題:一個人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