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如何讓自己平安快樂(3)(1 / 3)

在幾年前,一位心理學博士曾經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他把自己的學生分成兩組,每人都給10美元。然後,他告訴第一組的人:這10美元可以任意花,隻要自己高興就好。第二組的人則沒有這樣“幸運”了,他們也可以隨意花這10美元,不過他們不能給自己購買東西,而是必須拿這10美元去幫助別人。等所有人把錢花光之後,這位博士開始詢問他們的心情,結果發現這些人的心情都非常好。但是等到第二天,當博士再次詢問他們的時候,那些花錢給自己買東西的人已經沒什麼可高興的了,但是第二組人,心情依然非常好,他們為自己能夠幫助別人而感到快樂。

從上麵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幫助別人不僅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而且能夠讓快樂在自己的心裏發酵,存在很長時間。其實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做了其他讓自己高興的事情,比如實現了一個願望或者買了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這種新鮮感一過,通常就不會再覺得快樂了。

幫助他人則不一樣,你可以永遠把它記在心底,時不時地“翻出來”讓自己“滿足”一番。

從中,你定然能夠體會到細水長流的快樂,定然能夠讓心靈長久地沉浸在幸福中。

正所謂“不圖回報”,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總想著讓別人報答你。要是那樣想的話,不僅得不到快樂,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很多怨恨,下麵這個例子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泰倫斯是得克薩斯州的一個商人,他正在為某件事而惱火。當我從他身邊經過的時候,我的一個同伴告訴我,隻要我認識他不到一分鍾,他就會把這件事告訴我。我的同伴說的沒錯,我剛和他說了兩句話,他就把那件事告訴了我。

這件事發生在今年11月。當時,這位大商人給他手下的34名職員發了1萬美元的年終獎金——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是令他生氣的是,這34個人沒有一個感激他,甚至連一句謝謝都沒有。這讓他非常氣憤,甚至這件事已經過了三個多月,他仍然耿耿於懷,看到一個人就要提起。

其實泰倫斯這樣做是不對的。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的天性是容易忘記對別人的感激的。

我們如果總想著讓別人感激自己,那很容易產生失望。所以,你們如果想獲得快樂,就不要總想著讓別人感恩,你隻要享受施惠於人的快樂就可以了。

下麵,讓我們來看看我的姨媽奧拉·亞曆山大的例子吧。正是因為施惠於人,不求回報,她不僅收獲了自己的快樂,而且讓自己的子女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我的姨媽奧拉·亞曆山大有6個孩子,她非常愛他們,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讓孩子報恩,因為她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因為這6個孩子,她每天忙早忙晚,非常勞累。不僅如此,她還把自己的媽媽以及婆婆接到了家裏。當然,這兩位老太太沒少給她添麻煩,但是她並不在意,反而盡自己所能去照顧她們。她非常愛這兩位老太太,任何事情都順從她們,讓她們過上舒適的日子。盡管付出了很多,但是她並不希望得到任何回報,也沒有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因為這些在她看來,都是很自然、也很應該做的事。所以,這些日子她非常快樂。

現在奧拉姨媽過得怎麼樣呢?早在20年前,她的丈夫就去世,而且她的孩子都慢慢組建了小家庭。但是她過得並不孤單,因為她的孩子都非常敬佩她,都希望和她住在一起。

看了奧拉姨媽的例子,相信你應該全然明白了,隻有不求回報的施惠才能給你帶來快樂,並且能夠感動他人。如果你對別人施以恩惠就希望別人感激,不僅不會受到他人的尊敬,也不會獲得施惠於人的快樂。

最後,讓我再給大家一句忠告:那些快樂的人都是喜歡付出的,你隻有樂於幫助別人,才能夠收獲快樂。

原則六勇於奉獻,不要要求別人感激你的恩德。

為“已得到”感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