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如何防止疲勞,保持充滿活力的人(1)(2 / 3)

我在這裏告訴大家傑克森的故事,是想要告訴你們,疲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消除疲勞,不懂得在疲勞到來之前進行適當的休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已經60多歲的丘吉爾依舊堅持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卻絲毫沒有感覺到疲累。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很簡單,丘吉爾之所以能夠在長期工作後不感到疲勞,是因為他懂得在疲勞來臨之前進行休息。那時候,他每天早晨起床後會立即工作,直到11點的時候,他才開始吃飯,吃完飯後他會睡上1小時,起床後再工作。在6點左右的時候他還會在床上休息2小時,然後再吃晚餐,吃完晚餐後就會繼續投入工作,一工作就會堅持到半夜之後。從丘吉爾的作息時間來看,他每次休息的時間並不長,但他一天休息的次數卻非常多。他之所以長期工作不感疲憊,就是因為他經常休息。

丹尼爾·河西林曾經在他的《為什麼會疲勞》一書中寫道:“休息並不是絕對地什麼都不做,休息其實是一種修補。”

亨利·福特在80歲大壽之前,我曾經去探訪過他,希望知道他能夠身強體健、容光煥發的秘訣,他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如果我在能坐著的時候,絕對不會選擇站著;在我能躺下的時候,絕對不會選擇坐著。就是這麼簡單。”

是啊,消除疲勞確實非常簡單。或許你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或許生活的壓力讓你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休息。但是,時間就是海綿中的水,隻要擠就有。隻要你懂得用短暫的時間“修補”精神,在疲勞還未到來之前就先去休息,疲勞就永遠不會來臨,你就能夠永葆青春的活力。

原則一片刻的休息能夠將疲勞阻擋在“身心”門外。

不要讓煩惱在心中堆積

兩年前,我去華盛頓參加了一次全世界最不同尋常的醫學課程。這個課程叫做應用心理學課程,開辦它的目的是為了讓那些因為憂慮而患病的人得到治療。據調查發現,很多人都會被生活和工作困擾,心中都積壓著很多的心事,從而讓他們整天心神不寧,沒有活力。

那麼,這種專門為憂慮患者開設的課程是怎樣開始的呢?

在1930年,著名的心理學博士約瑟夫·普雷特先生注意到這樣一件事:很多來波士頓醫院就醫的人,生理上根本沒有任何毛病,但是他們卻總是懷疑自己患上了某種病。例如有一個女人手上根本沒有毛病,但是她卻懷疑自己患上了“關節炎”,而且她的雙手真的沒法自由活動。而另一個女人甚至懷疑自己患上了“胃癌”,並且因此而痛苦不堪。

約瑟夫·普雷特先生經過仔細的調查發現,她們真正的疾病並不是出在生理方麵,而是出在心理方麵。

約瑟夫·普雷特先生知道,如果單純地告訴他們“回家去忘掉這件事”是毫無用處的。他明白,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自己生病,如果他們的痛苦能夠那麼容易忘掉的話,他們早就這樣做了。

於是,約瑟夫·普雷特先生開辦了這個課程。在開辦之初,就有很多人慕名而來。約瑟夫·普雷特先生告訴這些“病人”,消除疲勞、減輕痛苦的最好的藥劑就是把心底的話說出來。

我就曾經看過一位婦女在說出自己的困惑之後,獲得了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快樂和解脫。

在來這裏之前,她皺著眉頭,臉上寫滿了痛苦之色。但是在開始談論她的問題的時候,她的心情平靜了,痛苦之色開始緩解。等她談完之後,她的臉上竟然露出了難得的笑容。這個方法簡直太神奇了!

其實,不僅僅是女性朋友,很多男性朋友,同樣也麵臨著這樣的憂慮。很多人喜歡將心事憋在心裏,喜歡一個人默默地承受一切。卻不知,當你們把自己的憂慮憋在心底的時候,你的心情會變得很糟糕,並且容易造成精神上的緊張,從而積勞成疾。所以,當你有了心事的時候,不妨找一個自己信任的人一吐為快!這樣,既可以讓別人分擔你的憂慮,還可以讓對方給你一些建議和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