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誠信帶來一生的財富(1 / 1)

第三章禪定人生:高山景行,煩瑣塵世間修行

第1節誠信帶來一生的財富

他(沈慶京)成了一個在絕對不可信賴的人群裏,唯一可信賴的人,這是他事業的起點。誠實,為他帶來財富,他一生的事業,由此一念而起飛。

柏楊先生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到了愛國台商沈慶京的成功經曆,他說:“他(沈慶京)成了一個在絕對不可信賴的人群裏,唯一可信賴的人,這是他事業的起點。誠實,為他帶來財富,他一生的事業,由此一念而起飛。”在柏楊先生看來,沈慶京的成功源於他的誠信,是誠信為他帶來了一生的事業與財富。顯然,誠信在柏楊先生眼中,是萬分珍貴的。

柏楊先生很少輕易地許諾別人,但隻要是他答應的事情,他都一定會履行自己的諾言,除非是他淪為階下囚,沒有自由再進行任何的活動,否則他必定會堅守自己的承諾,絕不允許自己的誠信受半點損傷。

《管子?樞言》曾寫到:“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這一美德伴隨著一代代的中國人走過滄海桑田,經曆雪霜磨礪,最終沉澱為民族的精髓。孔子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XC1.TIF〗,小車無〖XC2.TIF〗,其何以行之哉?”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怎麼處世,這就像牛車沒有〖XC1.TIF〗,馬車沒有〖XC2.TIF〗一樣,那車怎麼能走呢?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和起碼的道德修養。為人以誠,待人以信,不但是人的內在品質和精神要求,也應該是社會的規範。綜觀人類,大凡品德好的人一定是講求誠信的人,而誠信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更容易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業。

皇甫績是隋朝一位很有名的大臣。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生計,就把他帶到外婆家居住。外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因此就格外疼愛他。

皇甫績的外公叫韋孝寬,韋家在當地是有名的大戶人家,家境殷實。由於家裏上學的孩子多,外公就請了個教書先生在自家給孩子們授課。這樣一來,皇甫績和表兄弟們都可以在家裏的學堂上學。

外公雖然心地善良,但也是個很嚴厲的老人,尤其是對他的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私塾開學的時候,外公就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後,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已經廢棄的小屋子裏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做老師上午留的作業。

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裏,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然後按照規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幼年喪父,就不忍心打他。於是,外公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但是以後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本領,將來怎麼能成大事?”

皇甫績平時和表兄們相處得很好,小哥哥們都很愛護他。看到小皇甫績沒有被罰,心裏都很高興。可是,小皇甫績心裏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一樣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心疼我。可是我不能放縱自己,應該按照先前所定的規矩,重打二十大板。

於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這是私塾裏的規矩,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矩甘願受罰,不然的話就不遵守諾言。你們都按規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學堂規矩、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於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下。

後來皇甫績在朝廷裏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諾言、勇於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皇甫績因信守諾言,而贏得他人的尊重,從而美名在外,可與“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相媲美。一個人不管做人、處世,還是為政,誠信都是關鍵所在。一個人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人性與品格的基石,長此以往,別人隻會對失信者敬而遠之。

人因誠信而立,做人必須誠信對人,誠信對己。誠信是一輪萬眾矚目的圓月,唯有與莽莽蒼穹對視,才能沉澱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度;誠信是高山之巔的純淨水源,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偽,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