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節忠誠比智慧更有價值
忠,是一種崇高的情操,對自己的責任和承諾,盡心盡力。
在所有的品德當中,忠誠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古代君臣觀念下的忠,還是當今企業理念下的忠,都是要被千萬次強調的。孔子從四個方麵來教育學生:曆史文獻、行為規範、忠誠老實、講究信用,這其中將忠誠作為一個重要的科目來進行教育。柏楊先生認為:“忠,是一種崇高的情操,對自己的責任和承諾,盡心盡力。”他把忠誠具體化了,不再是古代所謂的那種忠君愛國,而是對個人責任與承諾的擔當。就範疇上來說,柏楊先生的“忠”顯然已經縮小了,但就是這個已經縮小了範疇的“忠”,也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俗話說:“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人生在世,總是難免要接受別人的托付,但又有幾個人能問心無愧地說自己做到“忠人之事”了呢?孔子的大弟子子路為我們用他“驚天地,泣鬼神”般的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典範。
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路是因為衛國的政治動蕩而獻出自己的生命的,他的那一句“食其食者不避其難”便是對衛國盡忠的明證,讀之也令人肅然起敬。其實,孔子早在聽說衛國正處於政變的情況時,便斷言了子路之死,因為他很了解這個大弟子的性格與品性,正因其忠誠,斷然不會因國家之亂而避禍他國。結果真如其所言。
司馬遷用他的神來之筆為我們展現了子路這一場高貴的人生謝幕禮,顯然用何種筆法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子路的忠誠。他在衛國做官,“食”衛國國君之“食”,即“食君之祿”,就理應“為君分憂”,因而他選擇在衛國遇難之時留下來,而不是避禍於他國。子路所表現出的並不是從一而終,而是柏楊先生所講的“對自己的責任和承諾,盡心盡力”,是一種職業的責任感。
在當今的社會之中,人們仍然崇尚忠誠。著名的企業家、太平洋建築集團董事局主席嚴介和在一次電視采訪中,被主持人問及提拔下屬的標準精神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代表忠誠的關羽。比爾?蓋茨也曾發出過類似的感歎:“這個社會不缺乏有能力、有智慧的人,缺的是既有能力又忠誠的人。相比而言,員工的忠誠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更重要,因為智慧和能力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品質,對企業來說,忠誠比智慧更有價值。”
顯然,在這些企業老總看來,擁有智慧的人並不少見,而他們的企業,甚至這個社會所缺少的是那些具備忠誠的品德的人。他們共同給出了一個結論:忠誠比智慧更有價值。那些忠誠的人,相當於擁有了一張立足於世的王牌,他們憑借這張王牌,便可收獲比別人更多的東西。
王楠是一家網絡公司的技術總監。由於公司改變發展方向,他決定換一份工作。以他的資曆和在業界的影響,找份工作輕而易舉。此前,就有多家企業試圖挖牆腳,都沒成功。這一次是王楠自己想離開,對他們來說,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他們拋出了許多令人心動的條件,但是在優厚條件的背後總是隱藏著一些東西。但是王楠認為不能因為優厚的條件而背棄自己的原則,於是拒絕了多家公司的邀請。
最終,王楠決定到一家大型企業去應聘技術總監,這是一家在全美乃至世界都很有影響力的企業。對王楠進行麵試的人對王楠的專業能力並無挑剔,但是卻提出了一個令王楠很失望的要求:希望王楠能將之前公司的一些財務應用軟件資料透露給正在應聘的這家企業。
王楠聽了很失望,他說:“我也要令你們失望了。對不起,我有義務忠誠於我的企業,任何時候我都必須這麼做,即使我已經離開。與獲得一份工作相比,忠誠對我而言更重要。”說完便離開了。
雖然朋友都為他可惜錯過這麼好的機遇,但王楠卻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坦然。不料,過了幾天,他收到了來自這家公司的一封信,信上寫著:“你被錄用了,不僅僅因為你的專業能力,還有你的忠誠。”
其實,這家公司在選擇人才的時候,一直很看重忠誠度。他們相信,一個能對原來公司忠誠的人也可以對自己的公司忠誠。因而,他們選擇了對前公司忠誠的王楠。
對工作而言,如果說智慧和勤奮像金子一樣珍貴的話,那麼,忠誠就如寶石那樣光彩閃爍。智慧和勤奮可以使我們把工作做得完美出色,而忠誠卻能使我們保持恒久的熱情和發自內心的快樂。有人說:“一盎司的忠誠超過一磅的智慧。”就是因為,忠誠和智慧比起來,它能給我們帶來更加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