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舉手無悔”,人生沒有下一次(1 / 1)

第五章品咂磨難:笑談坎坷困頓,漫看雲卷雲舒

第五章第1節“舉手無悔”,人生沒有下一次

在另外意義上,人生比下棋悲哀。一棋既畢,再行交戰,用的還是原來的棋子;而人生就失之毫厘,差之千裏,再一場上演時,卻是新的棋子,舊棋子都扔到垃圾桶裏。恭候牛頭馬麵前來打掃清潔時,傾到陰山背後,再出來折騰的機會很少。

哈佛告訴學生:人生隻有一次,無悔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不要奢望“下一次”如何。但人生往往很難真的做到如此,因而,我們經常會聽到或遇到這樣的狀況:

如果是學生,他們會說:“我這一次沒有考好,下次一定會考好!”如果是找工作的人,他們會說:“我這次麵試表現不好,沒有通過,下次一定要表現得好點!”如果是與戀人分手的人,他們會說:“這次沒有找到好的對象,下次一定要找到比他(她)更好的對象!”如果是業績未達成的人,他們會說:“這個月的業績沒有達成,下個月一定要努力達成!”……

事情每天都在發生,而人們總是將希望與美好寄望於“下一次”,但是“下一次”真的會比“這一次”好嗎?還是學生的人,也許一次考得不好,還會有補考的機會,但離開學校步入社會之後,便很難再遇到重新來過的機會了,無論是老板還是客戶,都是很吝嗇的,他們很少願意給同一個人第二次機會,因為他們不願讓自己的事業無端地增加風險。此外,更需小心的是,那些與自己站在對立麵的人,更是絕不可能讓自己留下任何重來的機會的。

人們習慣於將人生比作“戲”,有“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之說,但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戲排得不好,可以NG,可以修改,可以重來,但人生卻永遠都沒有這樣的機會。將人生比作“棋”也是此理,正如柏楊先生所說:“在另外意義上,人生比下棋悲哀。一棋既畢,再行交戰,用的還是原來的棋子;而人生就失之毫厘,差之千裏,再一場上演時,卻是新的棋子,舊棋子都扔到垃圾桶裏。恭候牛頭馬麵前來打掃清潔時,傾到陰山背後,再出來折騰的機會很少。”確實,人生就如同是僅此一次的棋局,永遠無法重來,所以“這一次”就無比重要。

一個人在進入社會之後,舉凡工作麵試、主管交付任務,每一次的表現,別人都是看在眼裏,評在心裏的。一流人才,第一次出手就要有贏的準備與打算。每次出手不是給自己練習機會,而是完成使命必達的任務。二流人才永遠相信學校有義務教他,企業或主管有責任栽培他,因此誤以為每一次都是在練習,認為成功就在下一次的機會裏,反而不懂得第一次出手就製勝的道理。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氣質。某天,一個女子來敲他的門,她說:“讓我做你的妻子吧,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

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說:“讓我考慮考慮!”

事後,哲學家用他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壞所在分別列出來,結果發現好壞均等,真不知該如何抉擇。於是,他陷入長期的苦惱之中,無論他又找出了什麼新的理由,都隻是徒增選擇的困難。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麵臨抉擇而無法取舍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驗過的那一個,不結婚的處境我是清楚的,但結婚會是個怎樣的情況我還不知道。對!我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要求。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她的父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

女人的父親冷漠地回答:“你來晚了10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3個孩子的媽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向來讓他引以為傲的哲學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而後兩年,哲學家抑鬱成疾,臨死前,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隻留下一段對人生的注解: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

麵對人生,既要有當機立斷的決心,更要有永不後悔的氣魄。不要以為機會很多,反正這次沒了,還有下一次。即使是世界知名音樂家或是藝術表演者,每一次上台都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在事前不斷地排練,務求在觀眾麵前呈現最完美的一麵。因為對他們而言,每一場演出,都是全新的第一次,也是最關鍵的一次。

人生在世七八十年,但卻不過是一盤無法重來的棋局而已,所以務必把握當下的每一刻,把每一件小事都當成大事看,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請把握當下的機會,你的每一次出手不是在練習,而是在完成使命必達的任務!唯有謹記“舉手無悔”之理,才能認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才能將自己的人生走成一盤最精彩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