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節平常心孕育至美
一個人要想舒舒服服睡個甜蜜的覺,有賴心情平靜,心情如果不平靜,縱然請牛鼻子老道念咒都沒有用。有心事時固睡不著,太高興也睡不著,過分憂愁時同樣也睡不著。
孟子一生中思想不為當世君主所接受,還受到各種中傷,但他為人豁達,隻一句“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而已。意思是我的思想如果可行,那麼自然會被推行;如果行不通,我自己也會見勢而止。而行得通或行不通則不是人力可以安排的,這需要靠天意了。這句話體現了孟子的人格魅力,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得機會,救天下,救國家,救社會;不得機會,則自己修身養性,一切處之泰然。他所擁有的那顆平常心,令無數人豔羨不已。
柏楊先生說:“一個人要想舒舒服服睡個甜蜜的覺,有賴心情平靜,心情如果不平靜,縱然請牛鼻子老道念咒都沒有用。有心事時固睡不著,太高興也睡不著,過分憂愁時同樣也睡不著。”他的文章雖然非常犀利,但卻因深知平常心的重要,而得以在寫作之外的現實世界中,仍能保持一種從容的態度,做到佛家所講的“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如果沒有一顆平常心,如何能熬過那十年的牢獄生活,如何能在一段又一段失敗的婚姻後仍有勇氣步入婚姻的殿堂,如何能在世人的詰難中仍堅持寫作……正是平常心,讓柏老活得如此長壽;也正是平常心,讓柏老取得了如此的成就。
“一個強烈的決心,以攝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熱的欲望,以享樂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該無福可享,則亦不怨天尤人。”林語堂的這句話就是對平常心最為精辟的解釋!哈佛也告訴學生:寶貴的平常心會讓你寵辱不驚。一個人,無論成敗,隻要能擁有一顆寧靜的心,他就是幸福的。正所謂: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一對老夫婦談戀愛的時間是一九六七年元月,當時全國政局一片混亂,百姓苦不堪言。那時候,糧店裏的米與副食店裏的肉、豆腐和百貨店裏的肥皂、布匹,以及煤鋪裏的煤等生活物資均要憑票供應,普通人家的生活清苦至極。男方的家在城郊的小菜園裏,用現在的話來說,那裏是當地的蔬菜基地。
女孩第一次“訪地方”時,男方留她和媒婆吃中飯。菜很簡單。隻有兩道:幾個荷包蛋外加一碗蘿卜絲。其中,那幾個雞蛋是向鄰居借的,蘿卜則是自己種的。在回家的路上,媒婆說男方人窮又小氣,勸漂亮的女孩不要嫁過來。女孩卻說男方煮的蘿卜絲很好吃,說明他很能幹。
過了一段時間,當女孩一個人再次來找男孩時.男孩剛好捉了一些鯽魚。招待女孩的菜仍然是兩道,除了油煎鯽魚外,還有一碗紅燒蘿卜。吃飯時,女孩稱讚男孩的蘿卜做得很有特色,並說自己很喜歡吃蘿卜。男孩說;“是嗎?你下次來我請你吃另一種口味的蘿卜。”
在後來的來往中,女孩嚐盡了男孩所製的不同口味的蘿卜:清炒蘿卜、清飩蘿卜、白燜蘿卜、糖醋蘿卜、麻辣蘿卜、蘿卜幹和酸蘿卜等。再後來,女孩就成了這些蘿卜的俘虜,嫁給了男孩。
當有人質問老太太當時為何不嫁給那些有條件煮肉燉鴿殺雞燒魚的男人,卻嫁給隻會烹飪蘿卜的人時,老太太說:“當時我認為,一個男人,在那種清貧的日子裏竟能夠把一種普通的蘿卜烹飪出甜酸苦辣鹹等幾種不同的品味,味美而令我大飽口福、彌久難忘,我想他同樣能夠將清貧的日子調理得色彩斑斕。談婚論嫁,既要注重眼前,更要注重將來。這不,如今我和他結婚已30多年了,你看我們吵了幾次架?更不像某些同齡人那樣動不動就鬧離婚。日子雖然過得平淡了一點,但平淡中更能見真情!”
老太太說得不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愈是具有平常心的人,生活愈能幸福,因為唯有這樣的人,才能發現生活中最美的風景。平常心貴在平常,波瀾不驚,生死不畏,於無聲處聽驚雷;平常心是一種超脫眼前得失的清靜心、光明心。
平常心是對生命透徹的領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蟬翼,存在就該滿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真的能夠理解這句話,那一切煩惱困頓,均可棄之風中,不必掛懷。領悟生命的真諦,知曉生之彌足珍貴,就會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善待一切。
生命是一個過程,讓我們懷著玩味的心情,懷著一顆平常心對待身邊所有的事情。畢竟,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既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