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人生路上的明燈:天真的夢想(1 / 1)

第六章第2節人生路上的明燈:天真的夢想

一個有夢的人,不見得會成真;但一個連夢都沒有的人,就更無從成真。天真——天真的理念、天真的盼望、天真的努力、天真的執著,是一種動力。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就建立在每個人都有天真的夢之上。

夢想,天真的夢想,可能是被許多人嗤之以鼻的一個詞語,但在柏楊先生看來,他是無比重要且無上崇高的:“一個有夢的人,不見得會成真;但一個連夢都沒有的人,就更無從成真。天真——天真的理念、天真的盼望、天真的努力、天真的執著,是一種動力。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就建立在每個人都有天真的夢之上。”托爾斯泰也曾說:“人生目標是指路明燈。沒有人生目標,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人的一生,要想走向成功,必須有自己的目標,如果沒有目標,便猶如大海上沒有舵的帆船或是看不到燈塔的航船,就會在暴風雨裏茫然不知所措,以致迷失方向。無論怎樣奮力航行,終究無法到達彼岸,甚至船破舟沉。現在有的人一生忙碌,但一事無成,便是因為沒有目標,導致人生的航船迷失了方向。

比塞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旅遊者來到這兒。可是在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裏還是一個封閉而落後的地方。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嚐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

肯?萊文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用手語向這兒的人問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還是轉回到出發的地方。為了證實這種說法,他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麼走不出來呢?肯?萊文非常納悶,最後隻得雇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了兩峰駱駝,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現代設備,隻拄一根木棍跟在後麵。

10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八百英裏的路程,第11天早晨,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

這一次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鬥星。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裏沒有一點參照物,若不認識北鬥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

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訴這位青年,隻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麵那顆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去做了,三天之後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阿古特爾因此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那片大漠,是因為他們的心中沒有一個確定的方向與目標,因而,他們隻能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直轉圈。隻有選定明確的目標,才能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走得又快又直。但在選定目標的同時,還要想到,人生之路有千百條,但每一條路都隻能走向一個既定的目標。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向南又向北。路隻能一步一步地走,目標隻能一個一個地實現。你如果什麼都想要,最終便什麼也得不到。

那時他還年輕,整個世界都在他的麵前。一天,上帝來到他身邊:“你有什麼心願嗎?你是我的寵兒,我可以為你實現。但隻能說—個。”“可是,”他不甘心地說,“我有許多心願啊!”上帝緩緩地搖頭:“這世間的美好實在太多,但生命有限,沒有人可以擁有全部。來吧,慎重地選擇,永不後悔。”他驚訝地問:“我會後悔嗎?”上帝說:“誰知道呢。選擇愛情就要忍受情感的煎熬,選擇智慧就意味著痛苦和寂寞,選擇財富就有錢財帶來的麻煩。這世上有太多的人在走了一條路之後,懊悔自己其實該走另一條道。仔細想想,你真正要什麼?”

他想了又想,不知該如何決定,隻得對上帝說:“讓我想想,讓我再想想。”上帝說:“但是要快一點啊,我的孩子。”從此,他的生活就是不斷的比較和權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不再年輕了,他老了。上帝又來到他麵前:“我的孩子,你還沒有決定你的心願嗎?你的生命隻剩下5分鍾了。”“什麼?”他驚訝地叫道,“這麼多年來,我沒有享受過愛情的快樂,沒有積累過財富,沒有得到過智慧,我想要的一切都沒有得到。上帝啊,你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帶走我的生命呢?”5分鍾後,無論他怎麼痛哭求情,上帝還是帶走了他。

太多的幻想,往往使人不知如何選擇。當你還在舉棋不定時,別人或許已經到達目的地了。給自己選定一個夢想,讓它為自己的生命掌舵,人生也會因此而出現另一番全新的景象。正如柏楊先生所言:“出發點不同,產生追求目標的不同。追求目標不同,人生價值標準也跟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