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當經典錯誤的時候,懂得批評經典(1 / 1)

第八章第5節當經典錯誤的時候,懂得批評經典

我希望任何一個人,都應當有膽量,當經典錯誤的時候,勇於批評經典。

孟子有雲: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是一種哲學態度,強調的是一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崇拜信奉經典,否則真理就變得不再可靠了。

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趙國和秦國進行了戰國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爭——長平之戰。趙孝成王聽信謠言,撤下老將廉頗,換上了趙括。趙括從小就熟讀兵書,愛談戰爭的道理,就連建立了赫赫戰功的父親趙奢也說不過他。但趙奢卻說:“用兵,關係到生死存亡,趙括卻誇誇其談。我看今後趙國不用他為將則已,如果用他為將,敗趙軍的必然是他。”

趙孝成王起用趙括為將,藺相如反對說:“以趙括為將,就好像用一根粗劣的木頭棒去彈弄琴瑟一樣。趙括輕浮地讀其父傳的兵書,隻會紙上談兵,根本不知道怎樣使用,要誤大事的。”趙王不聽,仍堅持派趙括為將。

秦國得知趙括取代廉頗為將,立即派武安君白起為將,以王齒為副將,並下令全軍:“不可泄漏武安君白起為將的消息,否則斬首示眾。”趙括不知白起為將,上任以後,全部改變原來的策略,更換原來的將領,引起了軍中的不滿。並按照預先製定的對付王齒的作戰方案,下令大舉進攻秦軍。秦軍假裝失敗逃走,趙括不知是計,直追至秦軍陣地前。王齒又裝出害怕與趙括交戰的樣子,在陣營中堅守不出,把趙軍牽製在秦軍陣前。這時,白起派了兩支奇兵包抄趙軍的後路,趙括想退兵時,發現退路已斷。與此同時,秦王又率兵阻斷趙國的救兵和糧餉。饑餓一天天奪去趙軍將士的生命,趙軍斷糧四十多日,以致互相殘殺,拿人肉充饑。趙括在高談闊論時,隻說自己如何打勝,此刻陷於絕地卻無法想出計謀脫險,隻是考慮自己如何能脫逃,於是親自領一隊精兵突圍,想殺出一條血路逃生,結果被秦軍射死。趙軍主將被殺,全軍大敗,40萬人投降秦軍。白起恐怕趙軍作亂,除把軍中240個小孩放回趙國報信外,全部活埋。

照著兵書進行實戰的趙括,令趙國元氣大傷。

柏楊先生曾說:“我希望任何一個人,都應當有膽量,當經典錯誤的時候,勇於批評經典。”他也確實這樣做了,他在進行那些史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當發現一些問題時,他總是會經過多方的考證,如果證明確實是錯誤的,必然會對其做出改正。麵對經典,他不是一味地崇拜,而是對其進行客觀地評價,肯定其優秀之處,也改正其錯誤之處,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著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應有的態度:經典與偶像並不是真理,一如亞裏士多德所說的那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當經典和偶像與真理發生矛盾時,我們應聽從真理的呼喚,而不是垂首於經典和偶像麵前。這一點,幾百年前的丹霞禪師早已參透了。

寒冷的冬天,丹霞禪師四處雲遊,來到洛陽。有一天,他正在路上獨自行走,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禪師於是到附近的惠林寺避寒。天氣實在太冷了,禪師走進寺廟中,覺得自己都快成為一塊冰了。他看到佛殿上供著好多木佛像,前麵還供著香火。於是毫不猶豫地拿來一個木佛像,點燃它,開始烤火取暖。

正在這時候,寺廟裏的住持來了。住持看到一個人在燒佛像,而且是一個和尚!住持又驚又怒,立即大聲叱責道:“你這個和尚,瘋了嗎?竟然敢燒佛像!”

丹霞禪師用木杖扒了扒灰燼,慢條斯理地說道:“我想燒了這木頭之後,取它的舍利子。”

住持餘怒未休地說:“果真是個瘋和尚,木佛像怎麼會有舍利子?”

丹霞禪師淡淡一笑,平靜地說:“你也知道木佛像沒有舍利子。那就讓我再拿幾個木佛像來燒了吧!我實在太冷了!”

一尊木佛像,人們將其視為神明和偶像,但歸根結底,它也不過就是一段木頭而已。對佛祖的尊崇,其實質是對智慧與真理的尊崇,我們又何必非要讓自己看著那個木佛像而凍死呢!真理存在於各個角落之中,經典與偶像不過都是其代表而已,在追尋真理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打破經典與偶像崇拜,喊出自己的聲音,為自己所追求的真理而戰,而不是為其他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