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7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
他(柏楊)個人認為,他比魯迅更好,因為他是魯迅之後的人,他站在魯迅的肩膀上看事情,因此可以看得更高更遠。
我們最大的幸運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超過前人(同樣道理,後人也會站在我們肩膀上,超過我們),能有更好的條件和更好的工具,解決這個問題。
一部《醜陋的中國人》,令柏楊先生名聲大噪,他對國人心態與性格的分析,叫人拍案的同時也招來了一些人的責難。他筆端所顯現出的,其實並非非議柏老的人所說的那樣,是在刻意貶低國人,相反,那是對國人最濃厚的深情的體現。“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矛盾情緒,與魯迅先生的雜文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柏楊先生的一生都備受爭議,但還是有些人稱他為“台灣的魯迅”,當然質疑之聲也此起彼伏。麵對人們“你配跟魯迅相比嗎”的質問,柏楊先生認為,他比魯迅更好,因為他是魯迅之後的人,他站在魯迅的肩膀上看事情,因此可以看得更高更遠。同樣的道理,將來也會有人比柏楊更好,因為將來的人是站在柏楊的肩膀上看事情。他甚至明確地說:“我有一個原則,我要不避諱地說:一個民族應該一代比一代強,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會有希望。假如我們像武俠小說裏的俠客,無論怎樣拚命練功,武功都超不過他的祖師爺,那這個民族是蠻悲哀的。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自我要求和期許:沒有一個人是不可被超越的。”
能說出如此的話語,足見柏楊先生的自信,與對民族前進的重大期許。他認為自己和同時代的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事情,因為有前人的經驗作為積澱,在對其進行繼承與發展的基礎上,便能使文明不斷進步,民族不斷強盛。用柏老自己話來說,就是:“我們最大的幸運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超過前人(同樣道理,後人也會站在我們肩膀上,超過我們),能有更好的條件和更好的工具,解決這個問題。”
國內外知名企業家、曾被評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李嘉誠,便是一個非常樂於借鑒他人經驗的人。
1957年春天,李嘉誠為了了解塑膠花產品的生產工藝,登上了飛往意大利的班機去考察。他在一間小旅店剛安下身來,就迫不及待地去尋訪在世界上開風氣之先的塑膠公司。經過兩天的奔波,風塵仆仆的李嘉誠來到了該公司的門口,但他卻停了下來。他知道任何一個廠家對於新產品的技術都是嚴格保密的,雖然可以購買技術專利,但這樣做一來廠家一般不輕易出售專利,二來昂貴的專利費也不是剛剛起步的長江廠所能負擔得起的。情急之下,李嘉誠看到了這家公司的塑膠廠招聘工人的告示,於是,他便去報了名,被派往車間做打雜的工人。李嘉誠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清除廢品廢料,他能夠推著小車在廠區各個工段來回走動,雙眼卻恨不得把生產流程吞下去。收工後,李嘉誠急忙趕回旅店,把觀察到的一切記錄在筆記本上。
整個生產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屬於保密的技術環節還是不知道。有一天,李嘉誠邀請數位新結識的朋友,到城裏的中國餐館吃飯,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術工人。李嘉誠用英語向他們請教有關技術,佯稱他打算到其他的廠應聘技術工人。李嘉誠通過眼觀耳聽,大致悟出塑膠花製作配色的技術要領。
幾個月後,李嘉誠滿載而歸。隨機到達的,還有幾大箱塑膠花樣品和資料。臨行前,塑膠花已推向市場,李嘉誠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銷售情況。他發現繡球花最暢銷,立即買下許多好的繡球花做樣品。
李嘉誠回到長江塑膠廠不動聲色地把幾個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召集到辦公室,他宣布,長江廠將以塑膠花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為本廠的拳頭產品,使長江廠更上一層樓。李嘉誠此舉一出,立即填補了香港市場的空白。按理說,物以稀為貴,賣高價在情理之中。但李嘉誠認為塑膠花工藝並不複雜,其他塑膠廠勢必會在極的短時間迅速跟風。因而,對長江廠而言,最佳的策略應是在獨家推出的第一時間,以適中的價位迅速搶占香港的所有塑膠花市場,一舉打出長江廠的旗號,掀起新的消費熱潮。這樣,即使其他廠家迅速跟進,長江廠也早已站穩了腳跟,而長江廠的塑膠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費者心中。
李嘉誠走“物美價廉”的銷售路線,大部分經銷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誠的報價簽訂了供銷合約。有的為了買斷權益,主動提出預付50%的定金。由此,掀起了香港消費新潮流,長江塑膠廠由默默無聞的小廠一下子蜚聲香港塑膠界。
李先生的成功固然與他獨到的眼光和富有前瞻性的決策是分不開的,但是如果他不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的道理,他也不可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
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一批偉大的成功者,他們與同時代的人一樣,麵前擁有無數前人累積的經驗與財富,唯一不同之處便在於,他們願意站在前人的肩上看待整個世界,所以能看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