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5節揣一顆寬容心,麵對父母之過
父母有錯處的地方,也正是兒女顯示是不是厚道,是不是恕道的時候。恕道是啥,恕道就是“愛”和“諒”。不但朋友夫妻要相愛相諒,父母子女也要相愛相諒,愛很簡單,諒可是一種高貴的教養。隻有愛,沒有諒,埋著頭苦苦苛求,縱是天倫骨肉,也要砸鍋。兒女們要記住一點,老爹老娘再壞,卻不希望兒女如法炮製,不希望兒女走上父母誤走了的已無法自拔的覆轍。做兒女的要體諒,這正是對自己的愛心。
曾有人說,天下有不是的子女,無不是的父母,其實也不盡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聖賢亦會犯錯,何況普通人?天下也有不是的父母,父母不一定完全對,作為一個孝子,應該如何麵對父母的過錯呢?孔子給出了答案:“事父母幾諫。見誌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見到父母有過失,要婉轉地勸說。如果已經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而又沒有得到父母的采納,還是要照樣尊敬順從,隻是心裏憂愁但並不埋怨。就是說要盡力勸阻。如果父母不聽勸導,那麼就“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雖然無法違背父母的意願,但是要明確告訴父母,這樣是不對的,即使反抗也要在一定限度之內。
孝順,孝順,順從有時便是孝。當然,前提在於不違背“仁”與“禮”的標準,盲目地順從有時也會讓兒女的生活蒙上陰影,這也肯定不是父母所期望看到的。當兒女與父母發生衝突時,經常口不擇言,其實,即便是父母的錯,為人子女也隻能在一定程度上同父母爭辯,而不應與父母致氣。柏楊先生曾說:“父母有錯處的地方,也正是兒女顯示是不是厚道,是不是恕道的時候。恕道是啥,恕道就是‘愛’和‘諒’。不但朋友夫妻要相愛相諒,父母子女也要相愛相諒,愛很簡單,諒可是一種高貴的教養。隻有愛,沒有諒,埋著頭苦苦苛求,縱是天倫骨肉,也要砸鍋。兒女們要記住一點,老爹老娘再壞,卻不希望兒女如法炮製,不希望兒女走上父母誤走了的已無法自拔的覆轍。做兒女的要體諒,這正是對自己的愛心。”因此,在麵對父母的過錯時,也應存一顆寬容心。
燕文跟母親吵架了,她一氣之下,衝出了家門,走進茫茫的夜色中。漫無目的地走了一段路後,她發現走得匆忙,竟然一分錢都沒帶,連打電話的錢都沒有!
夜色漸深,燕文饑腸轆轆的感覺越來越強,忽然一個小小的餛飩攤映入眼簾,一位老婆婆在攤前忙碌著。餛飩的香氣撲鼻而來,燕文咽了一下口水,又看了一眼鍋中翻滾的餛飩,慢慢轉身離去。老婆婆早已注意到徘徊不定的燕文,她熱情地問道:“小姑娘,吃碗餛飩吧!”燕文轉過身尷尬地搖搖頭,說:“我忘記帶錢了。”老婆婆笑了笑:“沒關係,我請你吃!”
片刻之後,老婆婆端來一碗餛飩和一碟小菜。燕文吃了幾口,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小姑娘,怎麼了?”老婆婆關切地詢問。“哦,沒事,我隻是感激!”燕文拂去臉上的淚花,“您跟我互不認識,隻不過偶然在路上看到我,就對我這麼好,煮餛飩給我吃!但是……我媽,我跟她吵架了,她竟然把我趕出來,還說不讓我再回去了……您是陌生人都對我這麼好,我媽,竟然對我這麼絕情!”
老婆婆聽了,語重心長地勸她:“你怎麼會這樣想呢!我隻不過煮了一碗餛飩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而你媽給你煮了十多年的餛飩,從小到大照顧你,你怎麼不感激她呢?為什麼還要跟她吵架呢?”燕文聽了這話,默默無語。是啊!一個陌生人為我煮了一碗餛飩,我尚且如此感激,而母親辛苦把我養大,我為什麼心中沒有感激之情?為什麼還要與母親爭執呢?
燕文慢慢吃著餛飩,腦海中顯現出許多兒時的畫麵。餛飩吃完,她謝別了老人,朝家走去。當走到自家胡同口時,燕文看到媽媽疲憊而又熟悉的身影正焦急地左右張望……看到燕文回來了,媽媽長舒了口氣,說道:“燕文啊!你讓媽急死了!趕緊回家吧!飯菜都涼了!媽以後不再跟你吵架了,好吧?”此時,燕文的淚珠再次滑落。
寬容,在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理解,都願意修煉一個“能撐船”的“宰相肚”,做到寬以待人,同時也都希望別人能寬容自己的過錯。但這些意願更多的時候,都是針對那些社會交往中的人而言的,回過頭看,卻忽略了含辛茹苦養大我們的父母。對外人尚且能抱以一顆寬容的心,何況是與自己至親的人呢!對待父母的過錯,可以提醒,但不要吹毛求疵,寬容和善待父母的錯誤,也是孝的另一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