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教育家(四)(2 / 3)

陶行知提倡小先生運動之後,不過年把,全國各地都響應了。國民黨特務頭子陳立夫汙蔑陶行知說:“陶行知真沒出息,提倡小先生運動,上海長三堂子裏把不接客的小姑娘稱作小先生呢?”但教育界不乏明哲之士,大家仍舊運用陶荇知―重的小先生製,陶行知聽到陳立夫的汙蔑後,微微一笑,說:“照陳立夫這樣說法,那麼大先生不成了妓女了麼?”

登上世界新教育講壇

1936年的夏天,世界新教育會議在倫敦舉行,陶行知應邀出席,並準備考察英、法、德、意、土耳其、蘇聯和美國新文化狀況。雖然,世界新教育聯會從1915年成立起,已經開過六次會議,而陶行知也兩次被國內的教育界公推出席其中的兩屆學術討論會,但他都因忙於中華教育改進社的會務和新教育的試驗而沒有出席,這是他第一次和國際教育學家聚會。

在這次會議上,他作了關於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及小先生製等報告。在他的報告中,最令人注意的是小先生製。印度和加拿大的代表尤感興趣,代表們並打算回去也照樣試試。印度代表還堅決要求陶行知到印度去宣講他的教育主張。

沒等世界新教育會議閉幕,陶行知就來到了法國,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暴行,爭取海外僑胞和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不久,他又去了美國,聯合杜威等名流,對美國知識分子和上層人士進行宣傳工作。1937年秋,他又離美赴加,由加到歐洲,沿途作國民外交,到希臘時,他曾去囚禁蘇格拉底的獄前憑吊,並寫了一首詩道:這位老夫子,為何也坐牢?隻因說真話,得罪大闊佬。

1938年夏天,他回到香港,發表談話,願意在抗戰中從徐特;8事三件工作,一是創辦曉莊研究所培養高級人才;二是辦難童學校,收容教養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苦難兒童;三是辦店員職業補習學校,動員華僑抗日。回到武漢時,有人請他到安徽去任教廳長,他辭而不就,後去廣西桂林,在那兒正式創辦生活教育社,他在會上號召生活教育社同誌必須承擔四種任務,一是力求自己長進,把自己的團體變成抗戰建國的真正力量;二是影響整個教育界共同進步,三是普及抗戰建國的生活教育運動;四是普及反侵略的生活教育運動。並號召大家隨時隨地,凡是有群眾的地方都是進行教育的地方。

1938年冬季,陶行知回到重慶,出席國民黨召開的國民參政會,又開始醞釀創辦新學校。古聖寺中的今聖重慶北碚草街子鎮有座鳳凰山,山頂上有座古老的廟宇,名喚古聖寺,走上石級一看,兩邊山嶺環抱,前麵一片廣闊,遠望巍峨的群山,氣宇宏大。1939年的夏季,陶行知在這裏收容了許多戰時流離失所的難童,創辦了著名的育才學校。陶行知也或了“古聖寺中的今聖”。這個學校象普通大學,共分四組(係),即文學組、音樂組、繪畫組、社會科學組和自然科學組。他到處聘請教授,所有各係主任,都為當時有名的作家或專家,如艾青任文學組主任,賀綠汀任音樂組主任等。主任和教授聘定後,他就著手到各保育院挑選天才兒童,怎幺選法?有什麼標準呢?陶行知的回答極簡單。他說:我辦―重這所學校的目的,就是粑一批有某一方麵發展前途的天才兒童挑選出來,平常學校把這些天才幼苗絞殺掉了,我們要從小就把這幼苗培養起來,使他們可得到開花結果。

陶行知發表了《創造宣言》,寫了校歌,確定了培養的方針:“引導學生們團結起來做追求真理的小學生,做自覺覺人的小先生,做手腦雙揮的小工人,做反抗侵略的小戰士。”培養扶戰區出來的難童們,成為自然、社會、文學、戲劇、舞蹈、繪畫等各科人才。

育才學校繼續推行“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把讀書和革命實踐結備起來。當時育才學校的經費極端困難,因而陶行知一邊忙於奔走國事,從事抗0救國活動,一邊兼理育才學校的事宜。他為音樂組費盡心力,買了兩架鋼琴和其他一些樂器,為自然科學組買了許多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