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日本正謀奪清朝藩屬琉球,黃遵憲代何如璋致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及北洋夫臣,前後數十次,痛陳利害,主張強硬對日,力爭主權。他告知國內決策者,以日本此時國勢,倘若我國堅持不讓,彼必屈服。另外,日本正要求與中國協商改訂利益均沾條約,中國應聯絡美英諸國,撤回使節,停罷會議,以製約日本的野心。他一再指出,在這個縱橫捭闔的國際格局中,外交必先審時度勢而後才能評理,必當敢於言兵而後可以用兵,要判明利害,以實力作後盾。但清政府沒有接受這一建議,琉球終被日本吞並。
兩年後,日本又凱覦中國藩屬朝鮮,當時,日俄兩國都欲攫朝鮮為己有,英法美德諸國,也紛紛試圖與朝鮮訂約通商。黃逯憲早已料知必有今日,屢次與何如璋商談,中國應該趁這幫國際強盜蓄謀未定,先發製人。並屢次上書總理衙門,陳述建議,可惜都未被接受。十多年後,中日之間以朝鮮問題為導火線,終於兵戎相見。甲午一戰,中國大敗,朝鮮被日控製,唇亡齒寒,中國東北岌岌可危,黃遵憲的早先預言終於成了令人悲憤的事實。
在日本期間,他與日本知識分子交遊甚眾,通過習讀日文書,開始有誌撰寫《日本國誌》。作為準備,他先編了《日本雜事詩》百餘首,采摘舊聞,考察新政,衍為小注,上總理衙門。他的詩文字淺顯,朗朗上口,流暢通俗,對近代詩歌界影響很大6著手撰寫《日本國誌》後不久,1882年春,他奉命調任美國舊金山總領事,這項工作遂不得不暫告中'輟。
就在這年3月,美國國會決議通過限製中國移民法案,此前中國人赴美,以傭工居多,這個法案專為華工而設。在訂此法之前,美方曾派員來華,企圖改訂1868年的華工續約,黃遵憲力主回絕,但是清廷不聽,終與美在1880年簽訂北京條約,自願限製華工赴美。美方通過法案後,國內掀起排華浪潮,中國人入美時,無不受非人道的無理虐待,甚至不受新法案限製的學生、商人、遊客,也備受苛刻刁雉。在美國反華浪潮中,又以舊金山地方最為嚴重,這給中國人赴美和在美華僑的生活帶來許多痛苦與不便。
黃遵憲至任,見到美方如此殘酷非人道地歧視華人,多次與美方交涉,要求取消限製中國移民法案,均無結果。不得已,他遍告當地華人,凡來往美國,可往總領事館領取護照,取得外交上的保護,從而使華僑的境遇有所改善。1884年,美國大選,民主、共和兩黨相爭,黃遵憲見官吏貪詐,政治穢濁,工黨橫行,至總統選舉,大則釀成動亂,小至行剌暗殺,種種醜惡現象,難以人目。加上他因移民事對美本無好感,所以對民主製度在中國的可行性產生懷疑,而更傾向於日本的君主立憲製。
存秉期間,事務劇煩,幾無閑暇,無法續寫《日本國誌》。為此,他屢次請求卸任回國。1885年,他離美返國,回到家鄉,即閉門謝客,專心寫作《日本國誌》,至1887年完成初稿。共四十卷,除卷首年表外,分國統、鄰交、天文、地理、職官、食貨、兵誌、刑法、學術、禮俗、物產、工藝12類,50多萬字。采用典誌體,略加改進,通述日本自古以來3千多年的曆史,介紹日本政治、經濟製度沿革,詳述學術思想文化,以及兩千年來日中交流情況,對近代日本的明治維新記述尤詳,占了全書大部,故黃遵憲自稱它是“明治維新史”。
他從日本變法以來,革故鼎新,舊日政令,百不存一的實際出發,根據詳今略古、詳近略遠、凡涉西法尤加詳備的原則,探究了明治維新發生的原因,詳細敘述了日本明治時代的政治經濟製度,以為中國變法自強的借鑒。歐美人侵,使日本瀕臨被瓜分亡國的境地,為走出困境,遂有維新。明治政府取法歐美,頒布新法製,建立一套比較近代的政治經濟製度,同時大力扶植私人資本,發展本國民族經濟,初步創立較為完整的國民經濟體係。為了推進變法維新、革除數千年的保守積習,大力開展“文明開化”運動,改革學製,普及中小學教育,向歐美各國派遣大批留學生,學習西洋文明的精華。因為他對美國民主印象很差,故對日本的君主立憲倍加致意,詳細分析明治政府成立後,設立議政官、行政官、刑法官等各類機構,分別擔任立法、行政、司法之職,指出這種君民共主的政體’中國應該效法實行。
近代中日麵臨著相似的世界大局,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得以強盛,而中國的自強新政卻成效不大,為此,黃遵憲對中日學習歐美作了多方麵的比較,試圖尋求中國應走之路。日本扶植民間資本,見效甚速,中國始終是官僚資本占主體,不講效果,故發展緩慢;日本從改革學製、培養人才人手,中國也當從此入手;日本開關通海,廣與外國交往,革除舊習,取法歐美,中國也當注意外交,引進西方先進文明;日本行君主立憲政體,中國也當如此,走“君民共治”的資本主義道路。由於他對日本取法歐美、富國興邦不遺餘力的介紹宣揚,因而《日本國誌》刊行之後,影響很大,康有為、梁啟超的一些變法主張也受此書啟發不少。
完成《日本國誌》後,黃遵憲攜書北上人京,1889年被薦,受命隨薛福成出使英國。至歐,見其政治學術,竟與日本無異,十分感歎日本維新功效之大,又見英國的君主立憲製行井然有序,’更主張中國應當取君主立憲製。1891年,他奉命調任新加坡總領事,3年後離任回國,這時他已經是一個通曉外交事務的老練幹才了。不久,他充任南京洋務總辦,受命與法國駐上海總領事會商,解決江南五省教案。到任,他嚴守約章,應給則給,應斥即斥,既無賠償謝罪,也未牽涉紳民,幾個月時間內,將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糾紛,一律結清。因處事開明,辦事幹練,頗得時論稱頌。
1897年,黃遵憲出任湖南長寶鹽法道,兼署湖南按察使,此時正值維新變法之際,他積極參與,協助湖南巡撫陳寶箴,與梁啟超、譚嗣同等一起,在湖南推行新政,一時間,湖南維新有聲有色。後黃遵憲因病乞歸。百日維新失敗後,黃遵憲受到彈劾,險些下獄,幸得中外人士多方活動,得旨放歸。變法的失敗,使黃遵憲感到前途無望,但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又促使他走出頹境,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仰天擊缶唱烏烏,拍遍闌幹碎唾壺。病久忍摩新髀肉,劫餘驚撫好頭顱。篋藏名士株新籍,壁掛群雄豆剖圖。敢撫鳩媒從鳳駕,自排闓闔拔雲呼。戊戌以後,八國聯軍攻人北京,中國麵臨瓜分豆剖之境地,接著革命風潮漸起於海內外,在此情形下,黃遵憲雖閑居鄉間,卻極為關注時,他以日本維新誌士為榜樣,激勵自己,希望盡己所能,為未來的中國改革事業服務。
晚年的黃遵憲與流亡日本的梁啟超恢複聯絡,他以東海公等筆名與梁啟超書信往複,論政論學。此時,他的思想又有很大變化。曆史發展到20世紀,封建帝製巳喪失存在條件,世界都將實行民主共和,走向大同世界,“滔滔海水日趨東,萬法從新要大同”,在時代風雷的激蕩下,其思想終於走出了君主立憲的藩籬,彙人民豐共和的滔滔大潮中,在晚年的史詩中放出一段異彩。1905年,這位倡導維新的霸才、外交奇士和近代詩壇的改革家,滿懷對國事的憂憤和對未來民主共和的熱望,離開了人世。確如他的期望,沒過幾年,辛亥革命的狂飆在祖國大地上呼晡奔騰,帝製崩潰,民主共和跨入中國政壇,並成為時代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