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文學家(一)(2 / 3)

顧太清不僅能“指揮”人,尚能“驅遣”字。“回文”是一種帶有文字遊戲色彩的詩體。難度很大,要求順讀及從末一字倒讀均須成詩。這種詩,在顧太清的作品中也有數首。這裏僅擇其一,以饗讀者。“秋江一釣野情閑,赤葉楓林映碧灘。遊子客途鄉渺渺,寺樓山曲路漫漫。幽窗夜火孤村遠,闊岸荒沙落月殘。舟泊晚涼初過雁,愁生更盡望江寒。”從最後一字往前讀,無論內客還是韻律,都仍是一首好詩。這樣的詩是可以倒背如流的。、

綜上所述,顧太清以她的才氣,編織了“才女”的桂冠。但長期以來,她並未為大家所熟知。其原因比較複雜。一是她的詩集、詞集出版較晚。詩集《天遊閣集》1910年才出版;詞集《東海漁歌》1913年才出版,而且流傳不廣。其次,“詞興於唐,盛於宋,衰於元,亡於明。”詞在文壇上已不占主要位置。其實,清代詩詞雖趕不上兩宋,但超過元、明。曾有一個中興的局麵。)尤其清代的小說成就很高,也使詩詞相形見絀。再者,顧太清的詩集詞集殘缺不完整。由於當時政權更迭,時局動蕩,使祖國的典籍飄零海外。這二部集子的原抄本全在日本人處收藏,至今尚未索還。另外,在封建社會,顧太清側室福晉的身份也使她的作品的傳播受到極大的限製。種種原因,造成這位為清代詞壇繁榮做出卓越貢獻的才女被埋沒了。這實在是天大的冤枉,也是很大的損失。這份寶貴的文學遺產應該引起後人的重視,顧太清的功績不該泯滅!應像她家鄉的長白山7樣,受到世人的矚目!她是中國文壇的驕傲!這顆星應放射出她燦爛而絢麗的光芒!顧太清,無愧“長白才女”的稱號!

說書藝人石玉昆和《三俠五義》

石玉昆(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是清代道光和鹹豐年間北京著名的說書藝人。那時民間藝人的社會地位低下,所以有關石玉昆生平事跡的資料極少。從零星的一些記述中,我們隻能對石玉昆有個粗略的了解。

石玉昆說書技藝超群,人稱“石先生”。他登場時,邊撫弦,邊演唱,字句清新,自成一派。金梯雲在手抄本《子弟書歎石玉昆》中描繪了石玉昆說書的情景:“高抬身價本超群,壓倒江湖無業民。驚動公卿誇絕調,流傳市井效眉顰。編來宋代包公案,成就當年石玉昆。”“隻見他撥動三弦如施號令,滿堂中萬椽俱靜鴉雀無聲。但顯他指法玲瓏嗓音兒嘹亮,形容兒瀟灑字句兒清新。令諸公一句一誇一字一讚,合心同悅眾口同音。”據說,石玉昆曾在一個破舊的關閉多年的雜耍場說書,人們慕名而來,門庭若市,進大棚聽書的有上千人之多,不僅座無虛席,還有不少人站著聽。人們一邊聽,一邊點頭讚歎,拍手喝采,如醉如癡。

石玉昆不但書說得好,還在音樂方麵有創新。他自創一種唱腔,被人稱為“石派書”或“石韻書”。這種唱腔成為當時著名的雜曲之一。

石玉昆為人耿直,不慕名利,傲視王侯。據說,他曾做過禮王府“供奉”(即專給王爺說故事的人)。富察貴慶在《歎石玉昆》一詩小序中,說他“性孤僻,遊肆市間,王公招之不至。”可見,石玉昆身為王府供奉,不得不周旋於朱門權貴之間,但他頗有骨氣,絕不趨炎附勢,他把主要精力,用在為人民大眾說書上。

石玉昆在近代文壇上享有盛譽,是因為他吸收前人成果,加工提煉,創作出了《三俠五義》。這部書以清官和俠義聯手,伸張正義,除暴安良為主題,曲折地反映了清朝中葉的社會現實,表達了當時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

《三俠五義》原名《龍圖公案》,即有關龍圖閣大學士包拯的公案小說。我們今天看到的120回的《三俠五義》,曾經曆了一個集中、加工的成書過程,是由曆代關於包公斷獄的傳說演化改造而成的。書中的核心人物是包拯。《宋史包拯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這段話的意思是:包拯為人剛正,皇親國戚、朝廷內外都懼怕他。當時京城裏還流傳有這樣的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也是講包公鐵麵無私。正是因為包拯為人剛直不阿,公私分明,廉潔簡樸,智慧超群,所以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力,把史料的記載、傳說以及別人斷案的事例集中到包公一人身上,不斷豐富、逐漸成為有關包公的戲劇、小說和唱本。

本來,《宋史》上有包拯在天長縣任知縣時巧斷“盜割牛舌”一段案例,到了南宋就有許多故事。元代雜劇中,包公斷案的劇目有十多種。明代出現了無名氏寫的雜記體《龍圖公案》10卷,收集了各自獨立的包公斷案故事100個。同時流行於世的還有錢塘人安遇時寫的百回本《包龍圖判百家公案》、饒安人完熙寫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到了清代,石玉昆集百賽之長,串演成大部頭的120回唱本《包公案》,後經問竹主潤色整理,刪除唱詞,改名為《忠烈俠義傳》,又名《三俠五義》。此書於光緒五年0889年)由北京聚珍堂書社刊印發行。

《三俠五義》是一部俠義公案小說,書中主要寫了兩種人。一方是忠臣俠義,他們對國家對皇帝忠心耿耿,為百姓剪惡除強,申冤雪恨。另一方是奸佳(")不法之徒,像謀反的皇家宗室襄陽王,作惡多端的國舅太師龐吉,惡霸馬強,淫賊花衝等等。小說中,忠奸分明,作者的愛憎也十分鮮明,反映了人民群眾強烈希望有清官俠義救苦救難的思想感情。

小說中還出現了不少下層勞動人民。由於石玉昆本人是地位低下的說書藝人,所以對這些人持肯定態度,褒獎他們的正直善良、聰明樸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別古,他三進公堂,代人受過,挨官府的板子而毫不退縮,直到朋友的沉冤得到昭雪。其它如範勝父子、書僮雨墨,丫環佳蕙,一個個也都是既善良又純樸。

從情節上看,《三俠五義》可分為兩大部分。前27回寫包公在南俠展昭等人幫助下,平冤斷獄,除暴安良,其中大多是將元明以來包公斷案的故事改造串連而成的。後93回是寫七俠士和五義士由相互爭鬥到團結一致,共同為朝廷效力,幫助包拯、顏查散查探襄陽王謀反的故事。這部書情節曲折,結構嚴謹,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情節連大情節,環環相扣,引人人勝。

《三俠五義》一書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極為生動。同是俠客,都扶危濟困,剪除惡人,但他們的脾氣稟性各不相同。北俠歐陽春膽識過人,武藝超群;南俠展昭俠士風度,胸懷磊落;蔣平刁鑽細心,徐慶憨直粗魯,小俠艾虎天真機敏,一個個寫得活靈活現。《三俠五義》中,錦毛鼠白玉堂是作者寫得最多也最為突出的一個人物。從夜走苗家集起到誤陷銅網陣止,作者用了全書近1/6的篇幅寫白玉堂。“夜走苗家集”寫的是白玉堂的出場。當他看到一位老人欠了惡霸苗秀銀子,便慷慨解囊相助。當人們正讚歎他的豪爽行為時,不料白玉堂晚上又潛入苗家集,偷走銀子,還割去苗秀老婆的雙耳。這一情節,生動地展現了白玉查見義勇為、工於心計和手段凶狠的性格特點。“五鼠鬧東京”則寫白玉堂不服展昭而在東京天翻地覆大鬧一場。他在相府中留刀寄柬,盜走相印;他在皇宮裏惹是生非,為所欲為。這又表現了白玉堂豪放不羈的特點。“誤陷銅網陣”則寫了白玉堂少年氣盛而招至殺身之禍。這些情節將白玉堂這條好漢寫得淋漓盡致,躍然紙上。

《三俠五義》一書的語言通俗、流暢,這裏就不細說了。《三俠五義》也有嚴重不足?書中處處宣揚的是“三綱五常”、“忠孝節義”等封建道德思想,寫清官俠義的行為,從本質上說也是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統治。這是由於石玉昆生活在封建社會,必然打著時代的絡印,今天我們對此不必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