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過任人評說的劉鶚
劉鶚(1857—1909)原名夢鵬,後來自己改名為鶚,字鐵雲,寫《老殘遊記》時,署名鴻都百煉生。
劉鶚是江蘇丹徒(今鎮江)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劉鶚從小聰穎過人,三四歲起識字,五六歲就能背下《唐詩三百首》,7歲後跟老師讀書,能過目成誦。但是劉鶚並不喜歡四書五經,而是留心於那些對社會有用的東西。他的父母為此對劉鶚很不滿意。
劉鶚19歲時到南京參加省試考舉人而沒有考上,從此他不再追求功名。第二年,劉鶚到揚州太穀學派傳人李龍川處學習。太穀學派是一個帶有宗教色彩的民間學術團體,這個學派的基本主張是入世、實用和救人。劉鶚深受其影響,在他的一生中不計名利,不卜成敗,積極參加各項務實之事。他研究數學、物理、醫學和河防工程等,他還通音律、金石。劉鶚是科舉時代難得的一位雜家。
1887年夏天,河南幵封和鄭州兩處黃河大堤決口,黃水滔滔,淹沒了無數農田村莊。清政府雖調人治理,但一年後,大堤仍不能合龍。這時31歲的劉鶚開始步入社會,他憑借自己多年對河防工程的研究,提出了“築堤束水,束水攻沙”的建議。河南河道總督吳大瀲采用了劉鶚的辦法,半年後大堤合龍。劉鶚功勞不小,從此名聲大振。吳大澄向朝廷舉薦劉鶚,但劉鶚不願為官,第二年又到山東參與治理黃河去了。
1896年,劉鶚應湖廣總督張之洞之邀,到湖北籌辦“蘆漢鐵路”,從此開始了他後半生的洋務活動生涯。在這以後的十幾年裏,劉鶚研究經濟,開發實業。他主張借用外資修鐵路、開礦山,用條約限製外商,使所辦企業在一定年限後,歸還我國。這樣“外人利在一時,而國家利在萬世。”劉鶚先後開辦了萬昌書局、五層樓商場、海北鹽公司、大成航運公司、坤興織布廠等。他還準備在北京開辦電車公司和自來水公司……劉鶚的一些見解和作法,“很有識力和膽力”(胡適《(老殘遊記)序》),可惜不被官府種國人理解,反被視為漢奸,說他把主權出賣給洋人。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劉鶚見京城百姓食不果腹,便籌集資金人京放賑。過了一段時間,糧食發放完了,他正著急,正趕上俄軍要占太倉庫房,倉米無處放,打算燒掉。劉鶚聽說後,趕緊托人,將存米全部買下。
不料以上兩項,競成為劉鶚兩大罪狀。1908年,劉鶚被誣,以私散太倉米粟和為洋人在浦口購產罪流放到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廣第二年病死,終年52歲。
劉鶚除了興實業辦洋務之外,他還收集了大量文物,出資拓印了宋本的《聖教序》。劉鶚對甲骨文的研究貢獻極大。據說,當年北京宣武門外老中藥鋪西鶴年堂從河南收來了一批藥材“龍骨”一龜甲獸骨,上麵刻了很多符號。劉鶚懂金石,又和藥鋪老板有私交,就買來這批“龍骨”加以研究,編緝整理,印製拓片,這就是最早的甲骨文拓本《鐵雲藏龜》。這個拓本是中國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著作,劉鶚寫的序,是甲骨學的第一篇論文。
劉鶚隻是到了晚年才創作小說,而且隻寫了《老殘遊記》一部。說起創作《老殘遊記》,還有一段故事:劉鶚有個好朋友叫連夢青,1903年,連夢青在北京遭到通輯,隻身逃到上海,無以為生,隻好靠寫小說、賣文稿度日。劉鶚當時在上海,也有錢,聞知此事,他想資助朋友,但又知道連夢青為人耿直,決不肯平白接受。於是劉鶚草擬一部小說稿送給連夢青,連夢青不好推托了。劉鶚常常晚上草草寫成,改都來不及,第二天一早派人抄好送到連夢青處,這樣斷斷續續寫了20回,發表在半月刊《繡像小說》上。1905年,又寫了幾回,發表在天津《日日新聞》上。直到解放後,將前後這26回作為初編二編合在一起出版,於是成了劉鶚並沒有精心創作、也沒有寫完的《老殘遊記》。
盡管劉鶚沒有精心寫作,但他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所以《老殘遊記》一問世,就極大地吸引了讀者,成為晚清著名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以後,日、英、俄、捷都有譯本。《老殘遊記》何以有這麼大的影響,統觀全書,在內容上、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老殘遊記》通過一個搖串鈴的江湖醫生老殘在遊曆途中所見、所聞及所為,反映了晚清種種社會現實,及作者對時局的看法。
在小說第一回裏,劉鶚用隱喻的方式把國家比作大風大浪中的一條破船,麵臨沉沒的危險。船上有四種人:第一種是“駕駛的人”,也就是清朝統治者,他們“並沒有錯”;第二種人是“水手”,指政府中、小官吏,這些人搜刮乘客錢財,作惡多端;第三種人是“演說的人”,實際是指孫中山領號的革命黨,作者極力誣蔑他們,“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第四種人是乘客,即中國廣大老百姓,他們任人擺布,受人“利用”。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劉鶚從本質上說是一心維護滿清統治,反對資產階級革命。劉鶚在書中還大罵義和團,說他們是“疫鼠”、“害馬”。所以《老殘遊記》明顯地反映出劉鶚的政治立場是保守的,甚至可以說是反動的。但在另一方麵,劉鶚能從批判現實宅義的角度出發,揭露“水手”們一一大大小小的官吏們的所作所為,譴責社會上的某些弊端。
在《老殘遊記》中,劉鶚與眾不同地刻劃了兩個“清官”的形象,具有較為深刻的意義。這兩個所謂“清官”,一個是打著為民除害的旗號,實際是“殺民如殺賊”,而至“血染頂珠紅”的玉剛;另一個是明著不收取賄賂,卻又嚴刑逼問年輕女子,使她屈打成招,這樣來換取治理有方的好名聲,從而中國近代文學家——劉―升官發財的剛弼。當時清朝統治者特別依重這些“清官”來維持麵臨傾覆的局麵,而劉鶚卻比較深刻地揭露了這些人的真麵目,幫助人們認識社會的黑暗,這是很有積極意、義的。所以說,從內容上看,《老殘遊記》是一部瑕瑜並存的作品。
《老殘遊記》在藝術上有相當高的造詣,無論是語言的運用,還是對生活的觀察,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景物、心理、細節描寫,與同類小說相比,都很突出。劉鶚特別擅長白描的寫法,錢杏邨先生在《關於(老殘遊記)》中曾這樣評論:“《老殘遊記》在描寫上是有成就的。作者善於用準確明朗的語言,形象地刻劃事物的運動及其變化,具有強烈的吸引讀者的力量。”小說中,桃花山月下虎嘯,大明湖旖旎風光,明湖居說書藝人的美妙歌喉及黃河決口“大縣若蛙”、“小船如蟻”的場麵描寫,都很有聲有色,令讀者手難釋卷。其中有的章節選人了中學課本。
除了《老殘遊記》是劉鶚的代表作而外,他在其它方麵的著述也不少。經濟方麵有:《節流》、《風潮論》、《整絲茶、頒商律、設商官》;數學方麵有:《勾股天元草》、《弧角三術》;工程方麵有:《治河七說》、《曆代黃河變遷圖考》;醫學方麵有:《溫病條辨歌訣》、《要藥分濟補正》、《人壽安合集》等。
總起來看,劉鶚屬於熱衷洋務運動的改良主義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在政治上比較守舊,但又非常渴望改革、渴望發展資本主義。劉鶚生性聰明,比較務實,做了不少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好事。其中有些作法為統治者和一部分群眾所不容,因此,幾十年來,對劉鶚功過的評說一直不曾統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