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譴責小說的第一人李寶嘉
甲午戰爭後,國家和民族危機更加嚴重,廣大人民對腐敗無能的清轉府十分不滿,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研究國力衰微的原因,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受資產階級思想影響較深的封建士大夫,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良運動。在文壇上,暴露社會黑暗、宣傳新思想的小說也紛紛湧現,構成了這場改良運動的一部分。小說界革命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譴責小說,而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是譴責小說的開山之作。
李寶嘉0867—1906)字伯元,江蘇武進(今常熟)人。他3歲喪父,由伯父撫養。李寶嘉在母親和伯父的督促下,從小學習就很努力,少年時詩文詞曲寫得都不錯,還會繪畫和篆刻。20歲時,李寶嘉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轟動全鄉,但以後他多次參加舉人考試都沒有考上。
李寶嘉30歲時為了謀生,全家遷往上海。那時,他一方麵接受了改良主義新思想的影響,一方麵因科舉道路的失意,所以他對官場吏治非常不滿。李寶嘉滿眼看到的是朝廷一天天腐敗,官吏們為所欲為,外國侵略者肆意橫行,人民生活極端困苦,於是他以筆為武器,辦報紙、寫小說,揭露封建社會的各種問題。10年中,李寶嘉先後創辦了《指南報》、《遊戲報》、《世界繁華報》。他辦的小報,大多針砭社會時弊,內容豐富,文筆生動,詼諧幽默,因此很受各界人士的歡迎。更重要的是,這段報館生涯使李寶嘉對社會有了深人的不解,積累了豐富的材料,鍛煉了寫作技巧,為日後寫小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1901年到1906年,李寶嘉寫了《官場現形記》、《文明小史》、《中國現在記》、《活地獄》等長篇小說和不少彈詞唱本。
李寶嘉為人很有骨氣,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有人保舉他參加朝廷經濟特科考試這無疑是他進人官場的好機會。但是,此時李寶嘉已對官府不抱任何幻想,他毅然謝絕了舉薦。人們很佩服他的這種精神,稱他為“征君”。
李寶嘉晚年很窮困,他死後家人無錢安葬他。後來,他的好友,著名伶人孫菊仙出錢幫助料理了李寶嘉的後事。
在李寶嘉一生所寫的小說中,代表之作是《官場現形記》。這部書共60回,由30多個獨立的故事連綴而成。這些故事發生在當全國18個行省中的11個省市裏,涉及到大小官吏100多人,上自皇帝太後,包括大官、小官、文官、武官,下至雜役獄卒。小說通過對各級官吏醜行的揭露,譴責了晚清腐朽黑暗的官僚體製。
小說譴責的重點是官吏們貪汙腐化,見錢眼開,為升官發財而不擇手段。在《官場現形記》中,有關這方麵的描寫俯拾即是:
華中堂最恨人家孝敬他錢,但是特別喜歡別人送他古董。在他收受的髒物中,價值上千上萬兩銀子的鼻煙壺就有8063個之多。到華中堂這裏求官很容易,隻需花大價錢從他開的古董店裏買用破銅爛鐵仿製而成的假古董準行。
傅欽差表麵上十分清廉,平日穿一身舊衣破帽,連辦公事都是這身打扮,弄得官府上下個個也都是舊衣破帽。但是,就是這個“清廉”的朝廷命官,一次就是50萬兩銀子。
冒得官為自己保官升官,他拚命巴結上司,竟然把自己的親生女兒送給羊統領作第9房小老婆。
候補知縣瞿耐安為了得個好差使,讓自己50多歲的妻子拜劉府台20多歲的貼身丫頭作幹娘。何藩台和自己親兄弟因分髒不均,竟動手打了起來。舒軍門專會克扣軍餉,一年能撈上百萬兩銀子。
李寶嘉不僅揭露了這些貪髒枉法官吏們的醜惡行徑。而且揭示了他們無法無天、肆意妄為的原因,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書中借慈禧太後的禦口說“通天一十八省,哪裏來的清官?但是禦史不說,我也裝糊塗罷了。”她派欽差大臣時又說:“在裏頭苦了這多少年,如今派了他去,也好讓他多撈回兩個。”從這裏不難看出,統治者不但知道官吏們“不清”,而且公然縱容他們搜刮民脂民膏。無桂乎全國上下到處都是敲骨吸髓的“蝗蟲”、“碩鼠”了。
《官場現形記》寫晚清官吏們另外一個本領是作威作福,殘害百姓。小說第14回中寫了一個叫胡若華的統領,平時他隻知克扣軍餉、飲酒作樂,別無一能。當他得知要被派到浙江嚴州剿匪時,“嚇得心慌意亂”,“急得走投無路”。後來聽說嚴州根本沒有土匪,胡統領來了精神,率領人馬耀武揚威到了嚴州鄉下,燒房子、搶財物、奸淫婦女,還殺了不少老百姓充作“土匪”。洗劫之後,他又是向上司申報,又罷“慶功宴”,還騙得不少賞銀。像胡統領這樣的官吏,在晚清又何止千萬。
清政府的這些官老爺們對老百姓是這樣凶惡,可是他們見了洋人,就兩腿發軟,一副奴才相。小說53回中寫文製台見泎人(已入選中學課本)一段,就非常形象地刻劃了這樣一個典型人物。文製台吃飯時,巡捕稟報有客糴訪。文製台嫌攪了他吃飯,打了這個巡捕一個耳光,又踢了他一腳。可是當這巡捕說來的是位洋人時,那製台“不知為何,頓時氣焰矮了大半截,怔在那裏半天”,“後首想了一想”,“說道:別的客不準回,洋人來,是有外國公事的,怎麼好叫他在外頭老等?糊塗混帳,還不快請進來!”前後對比,多麼鮮明,文製台卑躬屈節的奴才嘴臉,躍然紙上。
晚清官吏們還有一個特點是,大多昏庸無能,不學無術。南京候補道田小辮子給他的上司製台大人提了三條建議:“不準士兵吃飽,打仗自然勇敢”;“把士兵的眉毛剃去一條,便於捉拿逃兵”;“給士兵一齊畫了花臉,可以嚇退外國洋兵”。這些餿主意是多麼的荒唐可笑,而提出建議的田小辮子和采納他意見的製台自然也是昏庸之極了。書中還有一個故事:製台賈世文(“假斯文:的諧音,吹噓自己的收藏品特別珍貴,他說:“我有一本王羲之寫的《前赤壁賦》,聽說是漢朝一個有名的石匠刻的。”宋朝蘇軾的《前赤壁賦》,居然比他早幾百年的王羲之能夠看到並寫出來,而比王羲之更早的漢朝石匠刻出來。這完全是一派胡言,賈製台純粹是胸無點墨的大草包。清政府用的全是田小辮子、賈製台這樣的糊塗蟲,國家又怎麼能治理好呢?
除了《官場現形記》以外,李寶嘉還寫了《活地獄》和《文明小史》。這兩部書也是暴露封建衙門的種種罪惡,隻是角度和《官場現形記》有所不同。
總而言之,李寶嘉是晚清著名作家之一,他辦的報紙、寫的小說都很受歡迎。李寶嘉具有愛國熱情和民主意識,但改良主義思想占了主導地位。他對中國的前途充滿了信心,正像李寶嘉小說中的人物所說的:“二十年後,中國一定會換了一個世界”,一個“先前那一班畜牲一個不見”的“太平世界”。隻可惜李寶嘉才活了40多歲,他沒有看到這樣的“太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