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板,隻得到下屬的敬愛和尊重是不夠的,要讓下屬對自己“既愛且怕”,這是每個老板的目標。要達到以上目標,管理者需要製定合理的公司製度、文化理念,並堅決執行,讓員工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這就是“威”。然後就是“恩”,要讓員工認為您對他有恩,給予他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吝嗇地給予他表揚與鼓勵,常與員工溝通,明白員工的想法,那你領導的公司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慈禧太後非常喜歡看京戲,總是會在看到高興時賞賜藝人一些東西。一次,她看完楊小樓的戲後,非常滿意,便將楊小樓招到跟前,指著滿桌子的糕點說:“這些都賜給你了,帶回去吧。”楊小樓趕緊叩頭謝恩,可是他不想要糕點,於是便壯著膽子說:“叩謝老佛爺,這些尊貴之物,小民受用不起,可否請老佛爺……另外賞賜點……”
當時慈禧太後的心情很好,並沒有發怒。“你想要什麼?”
楊小樓馬上叩頭說道:“老佛爺洪福齊天,不知可否賜一個‘福’字給小民?”
慈禧聽了,一時高興,馬上讓太監拿來筆墨紙硯,舉筆一揮,就寫了一個“福”字。可能是因為太高興了吧!把“福”字的“示”字旁寫成了“衣”字旁。在她正要賜給楊小樓時,被站在一旁的小王爺看到了,就悄悄地告訴了慈禧。
楊小樓看了一眼,不知道該拿不該拿,如果拿了,回去以後必會遭人非議,如果不拿,太後一生氣,自己的腦袋可就保不住了,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楊小樓陷入了尷尬。慈禧此時也覺得左右為難,既不想讓楊小樓拿走,又不好意思說不給。就在大家都陷入尷尬的時候,旁邊的大太監李蓮英靈機一動,笑嗬嗬地說:“老佛爺的福氣,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個點啊!”楊小樓一聽,腦筋立即轉過來了,連忙叩頭,說“老佛爺福多,這萬人之上的福,奴才怎敢領呀!”慈禧太後正為下不來台尷尬呢,聽兩個人這麼一說,馬上順水推舟,說道:“好吧,改天再賜你吧。”就這樣,李蓮英讓二人都擺脫了尷尬。
潛規則一:要挺身而出,為領導打圓場
當老板的人,比一般人都更注重麵子,特別是在下屬麵前。如果老板在公共場合遭遇尷尬,那是比較難堪的事。在這種時候,作為下屬的你就要站出來,幫領導打個圓場,以緩和尷尬氣氛,那麼老板就會對你心存感激。相反,如果領導遭遇尷尬時,下屬不僅不幫領導解圍,還隻想著自己脫幹係,那麼你在這個領導麵前工作的時間也就不會太長了。另外要注意在打圓場的時候,一定要打到正道,否則會適得其反的。
某食品公司因食品質量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公眾的投訴,電視台、各大報紙的記者聞訊都趕到這個公司進行采訪。記者在公司門口遇到了經理助理小葉,便向他詢問詳細情況。可是小葉怕自己承擔責任,就告訴記者:“我們經理正在辦公室,這個問題你們還是直接采訪他比較好!”這下可好,記者們蜂擁般地闖入了經理辦公室,將經理逮個正著。經理躲也來不及了,而且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隻好硬著頭皮一個人應付記者們的狂轟亂炸,陷入了尷尬與困境。事後,經理得知小葉不僅沒有向自己彙報情況,還將責任都推到了自己身上,非常生氣,便把小葉給解雇了。
這個故事就值得我們深思了,每個下屬在遇到尷尬時都希望老板能為自己解圍,每個領導也有同樣的希望。上麵這故事講的是公司因產品質量問題被采訪,這對公司和公司領導來說,本來就不是很光彩的事,這時作為下屬的就需要挺身而出,要替領導維護麵子和威嚴,而不應該把責任推到領導身上。而小葉怕自己擔責任,不僅沒有為老板解圍,還使老板陷入了尷尬和困境,最終被解雇了。所以在老板遭遇尷尬的時候,就要挺身而出為老板打圓場。
潛規則二:隨機應變地打圓場
在職場中,人與人交往,不注意言詞或是發生爭執後,都會陷入尷尬的局麵,而老板也不例外,在老板遭遇尷尬時,作為下屬的你,就要隨機應變為老板打圓場。不過,要注意,在打圓場的時候也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不要偏不要倚,要讓雙方都覺得你沒有偏向。在爭執雙方的觀點明顯不一致時,就不能再“和稀泥”了,應該巧妙地從雙方的分歧點分解事物的兩方麵,讓分歧在各自的方麵都顯得正確,這必定是一個上乘之法。如果不能圓滑地處理尷尬,那你恐怕就是火上澆油,還不如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