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察兵方向的骨幹們,所需訓練的軍事項目,除了射擊、投擲、格鬥等等之外,還有一個基本功,是算地圖。
既然是骨幹,往後當了班長排長,帶了人出去,總不能迷路吧?!
若是在城鎮裏,找個門牌,看了街名查地圖就是,當然不會迷路;但在野外,為了“不迷路”,除了指南針與行軍地圖,還需要計算能力。
比如,一個班從大本營出發,奉命往八點鍾方向行軍五公裏,接著往十二點鍾方向行軍十公裏,又往十點鍾方向行軍二十公裏,最後往九點鍾方向行軍五十公裏。
請問,這個班目前在大本營的哪個方向?距離大本營幾公裏?
這是最簡單的情況,隻有角度方向的變換,行軍距離也直接給出來了。
在此基礎上,還有上下斜坡、順河逆流;又或者不給出距離,給出地形、晝夜,以及不同地形、白天黑夜的隊伍行軍速度表,多一層步驟。
接著深化,還有更靈活的綜合題目。典型的,就是給出一份兩軍對壘的軍事地形圖,要求找出偵察兵獨自行軍的最快安全路線——安全,意味著不能與“藍軍”發生直接接觸!
還能加入保護老百姓轉移、運送物資、偵查特定地區等項目。
等等等等,素材豐富得很,所以題目也多樣得很。
季挺心算這些,跟心算“1+3+2+7”這樣的個位數加減沒什麼區別——因為季挺的大腦使用率與這裏的“本地人”不同。
季挺當然不會允許自己的大腦再次過度強盛以至於小腦孱弱,但在目前的身體能夠承受的限度內,合理發揮優勢,又有什麼不妥?
當然,心算絕活是好的,但表現出來的速度可不能太快。
**************************
算地圖是“文功”,不是“武功”。
而文功,實乃絕大多數新兵頭疼的項目——他們文化基礎課的水準擺在那兒。
所以新兵們喜歡問季挺。
而季挺來者不拒,統統給出詳細步驟,還將一些簡化計算的小技巧——新兵們能用的——傾囊相授。
於是新兵們更愛問了。
隨著流暢的算式在草稿紙上一行行寫下來,一同集訓的新兵骨幹承情之外,漸漸心服口服。
季挺的人緣,隨之更好。
隻是……
這種題目算多了,季挺就想吃甜食。
因為能量損耗厲害,需要補充糖分。
別看人的大腦裏沒長肌肉,但它一旦高速運轉,就需要充沛的血糖與氧氣,因為耗能提高了。
這不是季挺體質特殊。
事實上,無論什麼人,在緊張用腦的時刻,體溫會比平時略高一點。比如全神貫注考試的時候、與看電視的時候。
這個差距,一般而言,不足一攝氏度。但仔細使用體溫計,足以測量出來。
這就是大腦高速開動所需要的代價。
發動機要柴油和空氣,核反應堆要核料,大腦要氧氣與糖份。
季挺不像他的同期新兵們、不像這些大男孩們那樣有“小姑娘才愛吃甜食”的忌諱。為了大腦所需的糖份,休息時間如果找他問計算題的戰友較多,季挺會去小賣部買點糖。
水果硬糖。
這是季挺的津貼唯一的非必要支出。
結果,沒幾天功夫,季挺的心算絕活,連帶季挺吃一個硬糖會算得更快的奇怪小癖好,已經成了新兵學員與老兵教官們人人皆知的新聞。
很好,這家夥也是有弱點的。
是人,不是神。
……
等到四個月後,集訓結業考核時,季挺取得了全優成績。
而且,除了武裝越野第四,其餘項目,季挺清一色摘得桂冠。贏得漂亮、贏得幹脆。
季挺對此感到滿意。三個月新兵訓練,在連隊的數周,加上四個月班長集訓,他在耐力這一方麵,尚且比不過三個新兵骨幹十幾年漫山遍野亂跑得來的好身板,也是正常。
他已經盡力了,不求完美。
其中射擊項目還出了一個小小的爭議。
因為季挺亮出了一手“單手換匣、無隙連發”——這是老兵們用子彈喂出來的實用動作,但並不是教科書上所規定的戰術動作!
沒辦法,這個動作雖然能令射擊更連貫,卻不是小心翼翼換下彈匣,而是用後一個磕開前一個、順勢接上對口,據說這樣做會提高槍支損耗……
射擊考核使用的乃是“八一杠”。八一杠乃仿AK47槍支。這一類槍支的特性決定了,如果在前一個彈夾已空、最後三四發子彈在時,迅速換上新的彈夾,那麼就可以做到——
無限連發!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效果,沒考慮槍膛過熱的問題……
但至少“無隙連發”是毫無問題的!
季挺就做出了活生生的示範!
然而畢竟與教程不符。
可是,季挺的表現,事實上比教程更好!因為作為軍人,射擊除了要“準”,還得“快”——後者在結業考核上並沒有作為評分標準抬出來,是因為那樣太難了,對隻摸過這麼幾次槍的新兵而言不切實際;但以實戰性而言,“快”是毋庸置疑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