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理財是一種智慧,習慣是獲得智慧的法寶(3)(1 / 3)

3.學點省錢之道

盡管大家都在說“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但是即使你賺再多的錢,但卻沒有節製地去花,或者說,一個月賺一萬,你最少要消費一萬一,這也不能說你就能成為一個“富翁”,久而久之可能會成為“負翁”。所以,學點省錢之道還是有必要的。

4.辦張死卡

辦個“死卡”,每個月都堅持存入工資的10%,其他的90%再分配做他用。即使是在用錢的緊張階段,也要堅持下去,一般的事情一定不要輕易去動那個賬戶上的錢,或者把它辦成一個“死卡”,存成死期。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饑寒。

——波斯詩人薩迪

誰都知道蓋茨很有錢,但是同樣有很多人也知道蓋茨很節儉,誰都知道中國的富豪比起外國的富豪不是很有錢,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富豪卻很奢華。

世界富豪尚且如此,我們更應該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才能避免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打水漂。而在節儉的同時,也要學會投資,所謂“開源節流”,這樣才能最明智地利用我們手中掌握的資源。

節儉,是你一生食之不完的美筵

美國食品加工業巨頭菲利浦·D.阿莫曾說:“他開始的時候應該有好的習慣和能力,那麼這些習慣和能力就是節儉、城實和經濟的算計。為什麼一個人應該有儲蓄的習慣並由此獲得成功,是沒有太多理由好講的。”當被問及是什麼因素使他獲得成功時,阿莫先生說:“我想節省和經濟有很大的關係。我有很多好的習慣是來源於母親的訓練和蘇格蘭祖先遺傳下來的節省和經濟的好傳統。”

然而,我們卻不能節儉到缺乏智慧的程度,不能為了蠅頭小利而失去掙大錢的機會。在節儉的同時,也要學會正確的投資。

洛克菲勒剛開始步入商界時,經營非常艱難。他朝思暮想的都是發財,卻苦於一直沒有找到發財的良方。

一天晚上,他從報紙上看到一則出售發財秘書的廣告,興奮得一夜沒有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匆匆忙忙趕到書店買了一本。他迫不及待把書打開一看,隻見書內僅僅印有兩個字——節儉,這使他大為失望和生氣。

洛克菲勒回到家後,思想十分混亂,好幾天都廢寢忘食的。他反複地思考該本稱為“秘書”的“秘”到底在哪裏?起初,他認為是書店和作者在欺騙讀者。他甚至想到了指控他們。後來,他卻越想越覺得此書言之有理。確實,要想發財致富,除了節儉以外,別無他法。

這時,他才豁然開朗。此後,他將每天不必要的開支加以節約儲蓄,同時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計增加自己的收入。這樣堅持了五年,隨後他將積攢下來的錢用於經營石油。在經營中他精打細算,千方百計地節省開支,把贏利中的大部分儲存起來,到一定時間再把它投資石油。

經過30多年的勤儉經營,洛克菲勒成為美國三大財團之首,到1996年,其財團下屬的石油公司,年營業額達到了1100多億美元。

即使如此,洛克菲勒到飯店住宿,從來隻開普通房間。侍者不解,問:“您兒子每次來都要最好的房間,您為何這樣?”洛克菲勒說:“因為他有一個億萬富翁的爸爸,而我卻沒有。”

其實,節儉是很多富翁們的生活本色和財富態度。《華盛頓觀察》曾經做過一個調查顯示,70%的“富婆”和68%的富翁都曾經補過鞋,58%的“富婆”和將近一半的富翁們都用優惠券買食物。他們對自己是“節儉”的,然而,他們對於慈善事業卻是一擲千金,即將退休的比爾·蓋茨宣布要把全部財富580億美元捐給由他和妻子創辦的世界最大慈善組織“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他說,“所有生命,不管在哪裏度過,都具有同樣價值。”“獲得最多的人,也被寄予更多(希望)。

”兩句樸素的話,道出了一顆慈善的心。

巨大的財富需要巨大的努力才能追求得到,而同時也需要杜絕漏洞才能積聚起來。有些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富豪,原因在於他們既能想盡各種辦法努力賺錢、掙錢,同時也能千方百計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所以使他們積蓄了錢財,並能使其生意獲得更多的盈利。而那些“富不過三代”的家族,大多是因為子孫不知節儉,揮霍無度造成的。

1.錢要花在刀刃上

理財要先明白自己的需要,擬定理財計劃,爭取使自己的錢都用到刀刃上,用在該用的地方,節省一切不必要的開支,使每一分錢都花得有意義,這樣才能使我們手中的錢發揮最大的作用。

2.要量力而行、量財而動

不論是投資還是消費,都要量力而行、量才而動。既不能盲目投資,徒然浪費自己的財富,也不能揮霍無度,造成經濟上的困難。隻有在日常的投資、開支中,多學一些理財知識,同時也要符合自己的經濟實力狀況,才能幫你建立穩健的財務機構,積累起你所需要和期望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