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佚名
一次,一群青蛙舉行了一場爬塔比賽。剛開始,一大群青蛙一起往上爬,氣勢浩大。不一會兒,太陽曬得一些青蛙難受,口渴得要命,它們堅持不下了,抱怨說:誰出的餿主意呀,太累了。它們退了下去,然後在塔下對著越爬越高的青蛙們喊:塔太高,再爬上去摔下來會摔死的。於是,又有一批青蛙退縮了。
天快黑了,大部分青蛙已經退了下去,這時,塔上就隻剩下一隻小青蛙在堅持不懈地往上爬。那隻青蛙個子很小,爬得也不快,隻是一步一步地向上爬,一點一點地向上爬,不管下麵的青蛙怎麼叫,怎麼喊,它都像沒聽見一樣。終於,它爬到了塔頂。原來,那隻青蛙是隻聾子,它在爬塔的時候,根本就沒聽到夥伴們的議論聲,因此,它順利地爬到了塔頂。
投資本身就是一種長期投資理念,投資行為習慣不應因外界的變化而改變,應進行科學的分析,應有自己的主見。
既然選擇了投資,就應該堅持下去。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經濟走勢良好。投資在這樣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國家,收益值得憧憬和期待。養成用一部分錢投資的習慣,一方麵可以避免通貨膨脹帶給自己的損失,另一方麵還能獲得收益,從而走上一條財富之路。
讓口袋裏的錢也去上班
眾所周知,投資是有風險的,任何一種投資產品也不敢輕言“穩賺不賠”,但是不投資或許風險更大,通貨膨脹不斷吞噬著老百姓辛苦積攢的積蓄,如果想讓自己口袋的錢老老實實追隨於你,那麼“投資”這一條路不失為最佳選擇。
然而,事實上很多人並沒有投資的習慣,而是習慣於把錢存在銀行。曾有人做過調查,在街上隨便問10個成年人“你的理財方法是什麼”,有3個人說我從來不理財,有6個人說我會把錢存在銀行裏,隻有1個人說我會做點投資。
10個人中,隻有1個人選擇了投資,而其他大多數人選擇了把錢存在銀行裏,而這大多數人也代表了社會上大部分人的選擇。人們習慣於患得患失,做事情也是小心翼翼的,麵對投資,大部分人還是鍾情於銀行儲蓄這一保守的投資渠道。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已經習慣了守住薪水這一畝三分地,而大部分的收入也來源於自己的薪水。所以,人們都把錢看得很重,想得最多的就是給這些錢找一個安全的歸宿,那麼銀行無疑是最好的休養生息場所。
可是,我們為什麼不拿出一部分錢去進行投資呢?
兩年前,白領小王發現隻是把錢存起來,讓他感到比帶在身上更令人擔憂。因為,通貨膨脹使得他在銀行存款的收益甚至是負數。他深深感到他離通往財富之路越來越遠了。這時,他做了個決定,毅然拿出積攢的一部分錢去投資。他為自己規劃了一些方案,比如買股票、買基金、買房等,並且不停地尋求善於投資的朋友的建議。最終,小王決定拿出積蓄的40%交了首付,投資買了一套房子,然後他找到了租房者,從而能通過租金來補償要交的分期付款。
現在,小王所擁有的房子,每平方米已經漲到了原來的200%。小王從而獲得了每年超過15%的回報率。
同時,理財專家也提醒廣大投資者,投資是一種長期行為,是一輩子的理財規劃,試想,你辛苦工作的同時,你口袋的錢在做什麼呢?投資理念的精髓就是:讓你的錢也要去上班,而不是躺在銀行裏或家裏舒舒服服地睡覺。不是你養著錢,而是應該最終讓錢養著你。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一些投資項目,例如結構穩定的外彙,風險較小的基金,回報率高、風險也教高的股票、房產等。隻要我們把“投資”培養成習慣,那麼我們的“錢途”就會逐漸光明起來。
1.製定投資規劃
仔細了解自己現在的經濟狀況,包括收入水平、支出的可控製範圍,以及你希望在短期(1~2年)、中期(3~5年)、長期(5年以上)內看到的改變。根據可以進行判斷的各項條件,製訂一個規劃。
2.合理進行預測
根據自己製定的目標和規劃,綜合現行貨幣政策和銀行利率,以及政策的浮動範圍,對自己的投資做出可能的預測。包括投資回報、可能的風險損失等。
3.劃定自己的風險底線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要明確當遇到不利形勢時自己願意接受的蝕本的程度是多少?明確這個目的是為了應對不測的風險時,能夠及時采取果斷的決策。這樣可以避免在危機發生時因缺乏心理準備而盲目采取行動。
4.權衡利弊
根據自己預測的結果和做出的風險判斷,比較一下哪方麵的影響更大一些,如果你發現危機源大於你的預期回報,就不要貿然出手。
5.多了解一些財經信息
對自己投資的項目了解得越多越好。多留意財經新聞,多聽理財專家的意見,同時還要學著判斷信息及他人的意見,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取舍。不要人雲亦雲,盲目跟風,那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