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知識創業(1)(2 / 3)

Yahoo的股票也從1996年4月上市始,便引起了搶購狂潮,每股價格由13美元飛躥到43美元,當晚收盤時,在“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表”上仍顯示33美元一股的高價,公司的市場價值達到8.48億美元,比Sequoia集團一年前給它估的價(400萬美元)整整高出了200倍。

1997年Yahoo營業額為6741萬美元,並首次實現了網絡公司的年度贏利——220萬美元。1998年Yahoo的總收入已經達到了2.03億美元,利潤總額為2500萬美元。進入1999年後,Yahoo的股票市值已經接近了380億美元,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飛機製造業的“老牌巨人”——波音公司。

22.邱虹雲等四學子“全力”打天下

邱虹雲、王科、李益斌、徐中正是憑著一股合力,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他們利用自身的優勢,進行不同的分工合作,創造了一個不小的神話。

22歲的邱虹雲是四川威遠人,他主要負責產品開發,策劃、營銷、公關都是王科他們的事。他因喜歡搞科研發明而被老師和同學視為“發明天才”。他是在1997年寒假期間著手研製現在成為公司惟一產品的科學發明的,經過幾個月的搗鼓之後,他終於拿出了樣品。由於這一發明,他決定參加學校的“挑戰杯”發明大賽,之後他又準備參加清華大學舉辦的創業大賽。同年4月,邱虹雲與王科等組成了創業團隊,他們的產品在大賽上引起各方強烈關注並獲大賽第一名,成為清華參加全國創業大賽的五個項目之一。

在王科等人的鼓動下,邱虹雲決定自己開發研製這個產品,大家一起創業辦公司共同把它推向市場。

王科是浙江寧波人,清華大學自動化四年級學生,英語非常好,從大三起就先後在麥肯錫管理公司、法國巴黎國民銀行等20多家公司實習或工作過,其間他有不少機會可以出國或進入外企工作,但自己創業的念頭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邱虹雲的發明給他提供了靈感和契機。他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在投資資金沒有落實的情況下,給他寄來了一筆錢,這筆錢成了他們開始共同創建視美樂公司的重要資金來源。5月底,他拿下了營業執照,自己當了老板。

24歲的李益斌是在一所民辦學校——新東方上學而認識同樣也是24歲的王科的。王科在那裏教GRE,是李益斌的老師。因為李益斌曾在很多公司幹過,並曾在加拿大一家公司從普通職員幹到辦公室主任。王科很欣賞他在財務方麵的能力及他的為人,所以力邀李益斌加盟。

徐中,四川內江人,清華大學96MBA班班長,29歲,曾在一家規模很大的公司擔任過團委書記,有5年的工作經驗,進入清華後,又曾在一些大公司工作過。王科很看重徐中的工商管理知識背景和他的工作經驗,而且他認為徐中的“能量很大”。

徐中加入王科的創業團隊很偶然,在一次創業大賽時,徐中是一個參賽團隊的顧問,王科印象很深,雙方逐漸熟悉起來。

1997年4月的一天,正為邱虹雲的產品激動著的王科在食堂遇到徐中,王科希望徐中給他推薦一個人,結果徐中毛遂自薦。當下兩個人就擬定了一個方案。晚上,王科帶徐中去看產品。看完產品,徐中當即作出決定,要全身心地去做這件事。他和王科共同決定選擇風險投資方式來做這件事,他們希望自己至少也能像張朝陽的搜狐公司那樣成功。

王科意外得到人材,很興奮,他說:“我這個人衝勁比較足,但容易頭腦發昏,而徐中社會經驗非常豐富,比我沉穩,我們在一起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學習。”

後來的事情很具體、很瑣碎、很累人,跑執照、搞市場調查。寫商業計劃、跟投資管理公司打交道、跟投資方談判合作事宜,選擇產品生產廠家、選擇零部件、選擇專家和校內外人才,王科看到,徐中確實是把全身心投入進去了。

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勢,邱虹雲負責技術攻關,王科具有很強的管理能力,李益斌、徐中用王科的話來說,是視美樂的兩大設計師,視美樂缺少他們哪都不行。

經過不斷的努力,他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現場演示會上,視美樂公司的技術核心人士邱虹雲展示了他發明的投影儀獨特的功能。通過這個一尺見方的鐵盒子,觀眾從大投影屏幕上可以看DVD、錄像帶以及電腦多媒體圖像,圖像非常清晰,不僅是普通投影儀不可比擬的,甚至超過了電視圖像的清晰度。